摘 要: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談到做好思政課的關鍵在于教師,對于教師提出了六點要求,其中“情懷要深”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思政教師的情懷必須是高尚的,因為思政課是做立德樹人工作,再者因為當今的青少年缺乏崇高理想的現實狀況就強調了我們為什么要論思政課教師的情懷。而思政教師的情懷具體應該有家國情懷、信仰情懷、奉獻情懷、博愛情懷。最后我們從主客觀的路徑來加深思政教師的情懷。
關鍵詞:思政課教師;家國情懷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教師的要求談到六點要求,將情懷要深放在了重要位置。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悄悄侵蝕大眾,情懷還不了貸款,不能帶你去世界看看。教師這個行業,一直被外界誤以為是輕松的鐵飯碗,實則工資低、壓力大。作為靈魂的工程人,尤其是從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師而言,如果沒有了情懷,怎么給學生扣上人類的第一粒種子,還怎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談到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情懷要深,要心懷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實踐中心系社會,關注時代變化,從中吸取養分,不斷豐富自身。
一、情懷的意義及作用
在《說文解字》中的對于“情”的解釋是“人之陰氣有欲者。從心青聲。疾盈切”。“懷”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念思也。從心褱聲。戶乖切”。情和懷都是心字旁,也就是說都是發自心底里的東西。百度詞條將情懷兩字拆分解讀,“情”是對人或事物關心和牽掛的一種狀態,“懷”是心里存有,懷藏;也有包容,包圍;也有懷念,想念的意思。那么情懷一詞可以理解為一是作為古漢語動賓詞語的倒裝詞,情懷即“懷情”,其中,“懷”有“懷有”、“擁有”之意,就是懷有某種對人或事物關心或者牽掛的情感狀態。二是作偏正詞組,即“情之懷”,其中的“懷”有“心胸”、“胸懷”之意,就是存有某種感情的胸懷。《現代漢語大詞典》中對情懷的定義為:“①心情,②胸懷。”《漢語大詞典》中對情懷的定義多了一點,即認為情懷還有“情趣;興致”之意。“情懷”還有一種“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從心理學的角度,心境是以某種感情為主導或圍繞某種感情、具有彌散性和持久性的心理狀態。這種心境鋪構人們內心的情感基調和心理底色,持續地影響人們接人待物和做事的態度及言行。從以上對“情懷”一詞的解讀中,并沒有指出情懷是一個褒義或者貶義的詞,“情懷”實際上是一個中性詞。情懷并非都是高尚的,一般我們的說某種情懷都需加一個限定,如高尚的情懷。當然情懷也可以是平庸的,甚至是庸俗、卑劣的。
我們要求思政課教師“情懷要深”當然是指教師要有某些高尚的情懷,為什么強調的主體是思政課教師,為什么不僅要求有情懷還要“情懷要深”,其原因在于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引領作用,同時因為現階段的較多青少年缺乏志向,耽于娛樂的現實狀況,同時重視思政課建設一直都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基本國情。做好思政課的關鍵在于教師,也就要求了思政課教師要厚植情懷。理由如下:
(一)保持黨的優勢,堅定四個自信,擔當起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大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中國建設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正是堅持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證明了我們在制度、道路、理論、文化四個方面上的正確性。思政課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向社會傳遞國家希望,只有對一個國家有信心,才能在人們心里播下愛國的種子,播下民族的自信,幫助人們自覺抵抗西方意識形態的侵蝕,激勵人們努力投身于國家建設之中。
(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來就是圍繞培養什么人的主陣地,世界觀是人如何認識周圍的世界,人生觀是決定人們怎樣選擇人生道路,而價值觀是如何做人,是在是非面前如何判斷抉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一生的引領,思政教育工作就是致力于掌握好這個“總開關”,幫助人們健康成長。
(三)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
這是現狀所顯現的迫切問題,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現在的青年似乎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很多青少年在被采訪時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做明星,當大官,名利雙收。一個國家的崛起靠什么?靠的是人才,靠的是腳踏實地的勤奮和創造。作為承載民族希望的青年一代,思政課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才能更好承擔起民族復興的責任,青年強則國強。
二、思政課教師情懷的具體體現
(一)心懷國家和民族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就是需國家之所需,服務國家,為國家建設奉獻自身,愛國、愛各民族的一種感情,體現了對國家繁榮昌盛、民族團結友愛的感情,以及對國家的道路、制度、文化、理論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作為思政教師須有從情系家庭、熱愛故鄉再到熱愛國家的層層遞進,才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對國家的情感。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對中國幾千年歷史尤其是建國歷史的講解,一方面輸入中國人民勤奮、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正義、忠誠的優秀品質,同時加深他們對于文化遺產、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只有具備家國情懷的教師才能真正的激發學生們的疆土之愛、民族之愛,增進他們對家國情懷的情感認同。
(二)堅信馬列主義的信仰情懷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第五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而自我實現的滿足絕對少不了:信。它是永不改變的真理,追尋生與死的意義,指引你余生之路。而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是迄今為止人類思想史上最科學最嚴密最有生命力的一整套世界觀方法論。十月革命一生炮響,就將馬克思主義帶到中國,98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個偉大勝利,歷史以雄辯的事實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真理具有的強大生命力。作為思政課教師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更是要發自內心堅定對馬列主義的信仰,并不斷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在與時俱進中發揮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力量。
(三)堅守崗位和甘于清貧的奉獻情懷
自我價值的實現在于奉獻,奉獻于社會,才是使生命有意義。教師的工作就是培養不同領域的人才,滿足社會的需要。而思政教師不僅在為社會輸出人才同時也是在履行健全每一個人格的重大任務。現實生活中存在鄉村經濟落后地區,教師薪資水平低,照顧學生多過于照顧自己的家人等等情況。對于思政老師而言,因為思政課是副課,重要性不如主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不被重視,甚至因為空洞的說教,學生也很厭煩,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顆奉獻的心,將名利放在最后,以自己的一腔熱血來面對這個局面。思政教育,做的是塑造靈魂的工作,沒有什么比塑造靈魂更偉大。
(四)真心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博愛情懷
真心愛學生是做教育的起點和基礎,教育本身是愛的延伸,春風化雨,潤澤心田。但是在教育工作中如何愛學生是一門藝術,不是溺愛是理智的愛學生,尤其對于思政教師而言理智的愛學生勝過千萬次的說教。思政教育的工作內容、培養目標、教育效果跟其他課程不一樣,學生在接受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形形色色的問題,就需要教師能有耐心和洞察力,能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對癥下藥。同時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迷茫,有來自特殊家庭的壓力,社會錯誤的價值誘導,就需要真正的去了解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思政教師還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設,關心學生的同時帶領學生主動幫助他人,讓每個人感受愛與奉獻的快樂。思政教師的博愛情懷,在孩子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愛的力量,這將會更好地實現全方位育人目標。
三、如何加深思政課教師情懷的路徑探析
(一)重視思政課的建設,提高學科地位
1.加大經濟投入,提高教師待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教師提高自身需要物質的保障。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里的教師待遇還不錯,每年都會有很多畢業生“擠破頭皮”考一個教師編制。但不意味著所有地區都是這樣的待遇,在鄉村偏遠地區教師競爭力比較小,因為經濟受阻,教師在面包和情懷面前,更多的是選擇面包。因此提高教師待遇這是現實困境所決定的,也能激發教師更多的投身于偏遠地區和堅守自己的崗位,奉獻自身,發光發熱。
2.營造“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提高教師職業榮譽感。正所謂“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榮譽感是一個職業的散發魅力的資本,是一個人熱愛本職業的基礎;一個沒有榮譽感的職業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沒有榮譽感的教師也同樣不會具有很深的情懷。將“尊師重教”從口號上落實到實踐中,那么一是做好輿論導向,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優秀教師楷模,邀請優秀教師開設講座,通過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形式進行宣傳,以先進個人帶動整個群體,大力提升師德師風水平。二是做好獎勵機制,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在考核獎勵、評先選優、培訓深造等方面,建立了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良好機制。三是做好節日關懷,每一年都是教師節,就要引導全社會對于教師的尊重,學校負責人還應深入走訪慰問優秀教師、困難教師、離退休教師代表,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送去溫暖與關懷。
3.構建以思想政治課和思想政治教師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機制。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邊緣”困境。在隊伍建設上,教師育德樹人能力和自身專業素質有待提升;在資源分配上,各門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分配;在管理機制上,多部門合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在教育工作中,應充分將思政教育作為核心工作來布置教育計劃和目標。
(二)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
1.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堅定四個自信。不僅在理論上要豐富自身,同時在實踐中深化自己。需要教師積極參加紅色基地參觀教育活動,感受中國革命所經歷的艱難困苦以及在惡劣環境下如何堅守自身奪取革命的勝利。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果,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感受到中國堅持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與不易,從而堅定道路、理論、文化、制度自信。參加相關學術交流活動,深入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最新的學術動態。真真切切的在實踐中將空洞的理論化為具體的情感體驗,感受革命的偉大和馬列主義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
2.強化自身作為引路人的意識,自覺抵御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嚴守黨紀國法,時刻自省、自警,作為引路人應堅定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不貪圖安逸享樂。也拒絕以補習、買書賣書等形式的非法行為,將教育做成生意,拒絕來自家長、學生的賄賂。思政課教師在自由思想的影響下,就會對思政課就是“意識形態的灌輸”的成見越來越大,思政課教師是有重要的時代使命的,就是做好引路人的工作,這也是一種崇高的職業要求。樹立職業權威,需要教師的努力,拒絕金錢、權利的腐蝕,在職業中收獲人生的幸福。
3.勵志進取,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如何收獲職業帶來的滿足和快樂,就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教與學中收獲樂趣。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做到“精”、“新”運用這些理論去解決新的問題。同時對于交叉學科知識也要掌握,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邏輯學、歷史學等等。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做到與時俱進,創新自己的教學載體、優化教育內容、提升教學結果。在教學中重視被教育者的主體作用,堅持問題導向,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努力打造網絡教學平臺,讓思政課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不斷地提升了自己,在教與學中收獲教育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劉華香,王杰.新時代上好思政課要增強“六個意識”[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12):96-97.
[2] 張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具備的意識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7):16-17.
[3] 鐵錚.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的“喜”與“憂”[J].北京教育(高教),2019(04):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課題《“精日”現象的特征、成因及對策研究》(編號:CSZ1800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艷梅(1994.05- ),女,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