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摘 要 本文結合幾個實際案例,從創造性高度、結合啟示和公知常識三方面,具體分析專利審查過程中創造性審查的思路,為專利申請人申請發明專利時,在思考其技術方案是否具有創造性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信息檢索 創造性 審查
一、引言
中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了:“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實際審查工作中,通常以創造性的評述為主。在判斷一個發明專利的創造性時,要將發明的每項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與申請日以前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進行比較。一個發明專利與現有技術之間存在區別,上述區別即其創造性的高度的體現。若發明與現有技術的區別顯而易見且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則認為該發明是具備創造性的。而創造性判斷的主觀因素主要在于判斷是否“容易想到”,當區別技術特征為另一份對比文件或另一部分披露的相關技術手段時,其又涉及結合啟示的問題,當所述區別技術特征為公知常識時,其涉及的是公知常識認定的問題。下文結合實際案例來分析創造性高度把握、結合啟示以及公知常識認定方面的審查思路。
二、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創造性審查分析
(一)創造性高度的把握
1.案情簡介:一種背景圖片的變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獲取智能終端當前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根據獲取的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確定所述智能終端當前所在的城市地區信息;根據確定的所述智能終端當前所在的城市地區信息,獲取所述城市地區信息對應的當前天氣信息;獲取當前時間,并結合獲取的所述城市地區信息和所述當前天氣信息,對所述智能終端的背景圖片進行變換,并顯示變換后的背景圖片。
2.創造性評述:本申請的發明點在于“根據終端所在位置變換個性化背景圖片”,相對于對比文件1而言,區別在于:本申請在生成背景圖片時,采用了所在地理位置的代表圖片,而對比文件1中采用了通用的有代表性的圖片。
3.創造性分析:采用所在地理位置代表的圖片和采用季節代表的圖片生成的背景圖片相比,二者均是生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的天氣背景圖片,具體涉及的采用圖片的不同并沒有影響到技術效果,僅僅是根據需求做出的一種常規設定。
4.小結:在涉及個性化的發明時,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如果該申請得到批準,是不是在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的情況下,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申請,如果是,那么這類申請授權將會給社會工作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考慮在一定的證據下予以駁回。
(二)結合啟示
1.案情簡介:全程氣密氣體含量測量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碎樣系統,包括可密閉的樣品粉碎罐,所述樣品粉碎罐上設有出氣口;加熱系統,用于加熱所述樣品粉碎罐;氣體采集計量系統,包括用于采集并計量從所述樣品粉碎罐內析出氣體的集氣量筒,所述集氣量筒用于與所述樣品粉碎罐出氣口密封連接。
2.創造性評述:對比文件1公開了一種巖石殘余含氣量測量裝置及其測試方法,對比文件2公開了一種全密封全自動球磨機,對比文件1和2屬于不同領域,且對比文件2給出的球磨機裝置和區別特征有所不同,是否可以采用D1+D2+公知常識的方式對本申請進行評述?
3.創造性分析:本申請的發明點在于,采用了磁力驅動進行破碎的球磨罐來解決氣密性的問題。對比文件1公開的采用物理震動的方式進行破碎的含氣量測量裝置,其已經解決了氣密性問題,本領域技術人員站位于對比文件1,并沒有要采用磁力驅動進行破碎的手段來替換的需求,并且,即使是采用了對比文件2中公開的采用磁力驅動的方式來替換,其也是得不到本申請的技術方案的,不能將磁力驅動這整個技術方案中的技術特征進行割裂,應該從整體進行考慮。
4.小結:在考慮結合啟示時,應該首先從技術手段所起的作用相同、達到的技術效果相同這兩方面出發進行考慮,其次再來考慮對比文件之間的領域問題,是否容易想到進行領域之間的跨度。并且在考慮結合啟示時,應該注意不要將步驟之間進行生硬的割裂,應該考慮本申請中步驟之間的緊密連接性。
(三)公知常識的認定
1.案情簡介:一種隔熱性能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和放大鏡(1),所述放大鏡(1)用于聚焦光源產生的光線,所述放大鏡(1)置于待測隔熱部件(2)的前方或后方;所述待測隔熱部件(2)為待測隔熱膜或者待測鍍膜玻璃。
2.創造性評述:本申請的發明點在于“一種隔熱性能檢測裝置采用了放大鏡”,放大鏡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放大聚焦的物品,而其采用的放大鏡的功能也僅限于“放大聚焦”,其發明點屬于本領域慣用技術特征,如何客觀地認定該申請創造性的高度?
3.創造性分析:相對于對比文件1,存在的區別技術特征為“放大鏡”,該特征雖然是本領域公知常識,但是考慮到并沒有在“隔熱性能裝置”領域檢索到存在使用放大鏡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從“小發明解決大問題”來考慮其是存在創造性的?
4.小結:在考慮公知常識時,不能脫離本申請所限定的領域考慮,雖然,其發明點“放大鏡”是公知常識,但是考慮到本申請中在采用了自然光光源的情況下,運用放大鏡來實現這種隔熱性能檢測功能,其確實是實現了一種更簡單且準確的隔熱性能檢測裝置。
三、結語
在對發明專利的創造性進行審查時,首先是從本申請出發,對其創造性的高度進行把握,其次是從對比文件出發,考慮多個對比文件之間是否存在結合啟示,最后是從多個角度考慮公知常識的認定,盡可能地減少審查過程中的主觀因素的影響,確保專利審查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作者單位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
參考文獻
[1] 宋偉峰,張一文.淺析創造性結合啟示判斷中的正向審查[J].專利代理,2016(4):83-85.
[2] 李彬.專利創造性判斷中結合啟示的初探[J].法制與社會,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