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平
[摘 要] 建筑工程項目往往涉及面廣,施工流程也相對比較復雜,是一項風險性較高的系統工程。隨著建筑工程項目種類與規模的不斷壯大,管理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項目管理作為工程施工的重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施工的質量與效果。當前建筑行業在項目的風險管理上仍存在部分問題,文章通過分析與總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因素,旨在提升建筑工程的項目管理水平,優化管理過程,促進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 建筑工程 項目管理 風險因素 優化
中圖分類號:F752.68 文獻標志碼:A
建筑工程的質量保障了人們生產與生活的正常開展,同時也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隨著國內建筑工程項目的增多,項目管理中風險因素導致的損失也逐漸增多,建筑管理中的風險因素往往增加了工程中的不確定性,隨著風險因素的增加,往往造成建筑工程項目的失敗。當前國內許多專家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風險控制與管理方面缺乏有針對性的建議,文章基于這些管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總結,旨在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為國內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提供參考,降低各種風險的發生。
一、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風險因素的構成與分類
要想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首先應了解管理中的風險因素,針對風險因素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水平。根據風險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業主的風險、承包人的風險、監理咨詢的風險與國別風險四大類。業主的風險:業主的風險又可細化為業主方人為主觀因素導致的風險,國家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潛在的不確定性風險,工程所在地惡劣氣候條件可能造成的業主損失或工程威脅,依據合同業主應承擔的其他風險(特殊風險)[1]。其中,特殊風險是業主依據合同需要承擔的,與承包人無關,這類風險包含工程所在地戰爭、暴亂或內戰引起的風險,業主占用永久性工程引起的風險與業主方設計不當引起的風險等。承包人的風險:承包人在工程項目決策上可能導致的經濟損失風險,合同約定或施工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承包人在項目的施工與設計上履行法律責任或人事責任等潛在的風險。監理咨詢的風險又可分為業主對工程的錯誤干預風險,承包人投標違規或商業素養風險,咨詢監理工程師設計失誤或自身能力不足引發的風險。國別風險可以分為工程所在國的政治不確定性引起的風險,國家經濟實力不足或經濟調控中潛在的不確定風險,金融或投資失敗引發的經濟風險,社會信仰或社會文化水平引起的風險等。此外,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風險還可分為項目內風險或項目外風險,具體如表1所示。
二、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建筑工程項目往往涉及較多的資金投入,資金的分撥往往分為施工前、施工中與施工后三部分,這樣就導致建筑施工資金的不足,相應的施工單位在風險管理資金的投入上就十分有限,相關領導者忽略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建設單位除了合同約束施工單位外,還會設置附加條款,將潛在的風險轉嫁給施工單位,這樣看似建設單位將風險降到最低,但是在風險擴大到施工單位無法承擔時,就會造成建設單位目標無法完成,造成無法彌補的局面[2]。隨著施工單位的逐漸增加,行業競爭也比較激烈,一旦施工單位的風險意識不足,就會造成風險評估的欠缺。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就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在資金出現斷層時就會引起工程質量的下降或工程進度的延期,導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現或施工單位經營不善的發生。
(二)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
當前建筑企業在管理中受到風險因素認識的局限性,往往忽略管理機制的應用,導致風險的防范措施不足,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雖然近年來建筑行業的項目管理觀念不斷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結合當前的發展來看,這些企業的管理機制大都停留在表面,只能暫時性的避免風險的發生,缺乏長效的保護機制與完善的管理指引。大部分的建筑企業沒有意識到風險管理部分的重要性,更沒有將其應用到企業內部的組織框架上,導致企業的風險管控體系無法正常運作,措施的執行受到限制。
(三)沒有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先進管理理念的不斷滲透,大部分企業意識到管理體系的重要性,雖然引進了部分風險管理系統,但沒有將其轉化為企業可用的體系,降低了體系的效果與適應性。例如,在工程項目的招投標時期,投標單位如果研究的項目可靠性不足,沒有進行全面的收集信息,就可能導致投標的盲目性,不能真實體現出報價的全面性,導致企業經濟效益的降低[3]。此外在預算方面,如果不能考慮到各種突發風險因素,很可能導致在風險降臨時企業應對能力的不足。這一系列的風險因素歸根到底都是企業的風險信息管理體系不健全導致,使企業缺乏風險管理能力與風險應對能力。
三、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優化措施
(一)加強對工程項目管理中風險的識別
工程項目涉及較多的方面,一旦開工,將面臨各種潛在風險,因此應加強對風險的前期識別。項目的設計階段應針對項目的特點、市場的變化、行業的發展與政策的導向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在設計時對各種風險進行驗證與規劃,利用科學的手段,提升目標的合理性。設計圖紙的繪制與檢查等流程應嚴格按相關標準進行,避免施工中出現圖紙不合理或工程變更的出現。在項目的施工前期存在政治風險、不可抗力風險與經濟風險等,一般而言,政治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可以減少相應的風險投入;不可抗力風險則可以借鑒類似工程或當地氣候特征等數據,通過全面的匯總資料,分析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可抗力風險的出現;經濟風險的可變性較大,可能由市場因素造成,也可能由經營模式導致,因此可以采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手段進行控制。
(二)風險的轉移
在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中,要規避風險多依賴工程保險的形式或非保險類的合同形式,這兩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的利益。非保險的形式主要采用簽訂合同的方式將各種風險分攤給供應商、設計方或質量監理單位,通過合同進行風險的轉移與質量的約束[4]。工程保險可以保護經營單位的利益,將各種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通過保險的形式進行保障,使施工環節、設備故障、意外事故與自然災害等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施工過程的風險防范
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面臨各種突發狀況,可能來自建設單位的設計變更,可能來自環境影響,也可能來自合同約束。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視。首先對保險合同進行仔細審核,降低施工中潛在風險導致的損失;其次對供應商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避免不合格原材的混入,采用嚴格的監督或審查手段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最后在項目的驗收環節,配合驗收部門進行嚴格的鑒定,將風險發現在初期。
四、結語
通過分析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風險因素的組成與分類,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對風險的識別能力。通過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便于建筑行業認識到當前項目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綜上,文章提出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優化措施,可以提升建筑行業的管理水平,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新銳.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施工現場管理與優化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7(20):128.
[2]彭品艷.建筑工程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研究[C]//2018年4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8.
[3]張維維,李凌煒,王建寶.建筑工程項目風險類型及風險管理對策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2017,15(14):279- 280.
[4]楊曉御.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風險規避策略[J].工業, 2017(1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