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對農村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擺正學困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困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使其建立起學習的信心,便于學困生的有效轉化與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困生;心理健康
教師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對農村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考通過怎樣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德育因素滲透,使其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意識與行為,塑造健康積極的個人價值觀,保證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分層教學法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學困生個體,以個體為基準進行因材施教。根據這樣的教學實施思路,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法展開深入探究,將學困生置于等級明確的小組中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與訓練,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解決學困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提升學習效果。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困生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明白教師的良苦用心。因此,學困生也會轉變自身的固有思想與學習行為方式,建立對英語學習的信心與熱情,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有效發展。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展開分層教學,依照學困生的基本學情將其歸為a小組,并將中等生與優等生分別歸為b、c小組展開針對性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為學困生安排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案。首先可以扎實學困生的能力知識基礎,引導學困生著重提煉教材內容中的相關語言知識點,使其能夠盡量了解文本的大致內容。在這種針對性教學方式下,學困生便會在閱讀時對陌生的重點單詞進行深入的挖掘并釋意,從而深化學困生的學習基礎,扎實其語言知識點的掌握能力。然后,教師可以給他們安排下一步更有難度的探究任務,比如在閱讀時能夠及時發現并篩選出本節課的重要句型表達知識點,將其帶入原文進行加強性理解,理解其運用方式。接下來,教師可嘗試引導學困生加強對本課教學內容的全面性把控,設置有關文本分析的任務類型,對文章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概括,深化學困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樣的分層教學方式符合學困生的學習進度,逐層遞進的教學任務設置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體現出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建立學困生的自尊,使其充滿對學習的熱情與信心,促進其良好的身心發展。
二、小組合作教學塑造學生品格
在高中階段,要想加強農村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入一些重要的德育教學模式展開深入探究,使學困生能夠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道德修養,促進其心理健康的有效發展。比如,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模式,讓小組成員針對同一教學任務展開話題的討論與交流。在這種環境下,學困生能夠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其他的優等生也可以幫助學困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的方式能夠增強學困生的團結意識,深化其團結協作能力,對其良好心理素質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引導小組成員根據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性閱讀,并設置相關問題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這樣學生之間便會通過問題引導進行有效談論與交流,其他同學給予相關意見與看法。而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困生與其他學生進行配合,培養其團結意識,深化學困生對集體責任感的認知,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學困生塑造較為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
三、創建德育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除在上述內容中討論的如何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與手段對學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深剖教材文本內容中的德育思想對學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通過相關內容展開對自身思想或行為的反思,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根據這種實施思路,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程的開展,使學生通過多媒體直觀且形象的教學優勢全面領悟教材內容中蘊含的德育思想,并深化學困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必修三“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為例,本課的內容涉及到了較多的中外節日文化,教師可以此為基礎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給學生更多的中外節日文化的信息。在學生瀏覽課件后,教師可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探究其中體現的德育因素,提升自身的文化認知。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學習到國外節日文化中優秀的人文思想,并提升自身的愛國情感,在傳承本國文化的同時也認可國外的優秀文化,以此建立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內心的文化素養,促進學困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性發展。
總結
總的來說,教師要想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對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就需要從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兩方面展開有效的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提煉德育因素轉變學困生的學習觀念,優化學困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困生的理解與認知,促進其身心健康的全面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梅.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英語教師,2018
[2]張琳.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課程資源,2016
[3]李智慧.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優化高中英語教學[J].校園英語,2015
(重慶市江津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