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杰
【摘 要】歷史課程作為中職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性影響著中職教育的培養質量。但就目前的現狀來說,中職學校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有待提升,需要任課教師采用各種手段提升中職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及效率。
【關鍵詞】中職教育;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問題為明確教學方向,教師要認識到有效教學屬于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需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能力與知識的均衡發展,保證通過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獲得知識和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歷史學科的教學價值,強調課堂教學效果、關注課堂教學效率,合理、科學地分配和利用課堂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教學創新和反思,具有較強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創造精神。
歷史作為中職教育體系的重要學科,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對歷史教學進行創新與改革,是提升中職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迫切需求。但是,當前中職歷史教學卻存在效率不高、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其中既有教學觀念的問題,也有學科定位問題,因此,如何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歷史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中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構建策略
想要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突破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改革、大膽創新,突破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的制約,結合當代中職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在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學生認知特點和歷史課堂教學的規律,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構建中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對歷史課程大膽改革,摒棄以往強調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扮演教學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以及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創新、主動探究、勤于思考,提升其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處理信息、搜索信息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需求為核心,通過有效的指導,實現學生知識與素質的全面發展。
另外,歷史教師還必須與其他教師加強合作和交流,尤其是當代中職學生,其個性更加鮮明,只依靠歷史教師一人,難以對學生進行價值、情感、人文、方法以及知識等多方面的綜合指導,因此,需要與其他教師加強合作,通過集體研究討論的方式,解決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交流中實現信息共享和知識互補。
(二)構建和諧的課堂環境
課堂氛圍是提升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歷史教師需要積極為學生構建開放、和諧、高效、平等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中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扮演好課堂參與者、組織者以及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主動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次,教師要強調民主課堂,尊重中職學生的個性化觀念,從以往的被動學習歷史知識轉變為主動參與,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進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三)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在歷史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討論、實驗以及實踐等多種教學情境,尤其要在課堂中創設歷史知識實踐情境,或者舉辦思維風暴等活動,例如歷史小品演繹、歷史短劇編排、知識辯論賽、小組合作討論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并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和思維創造性,使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真正主人。
(四)借助信息化教學技術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和深入,并已成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當代中職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下,基本每個學生都擁有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為教學信息化提供了便利,因此,歷史教師要利用中職學生的特點,借助信息化教學技術開展教學,提升課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師要摒棄以往“粉筆+黑板”的固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融入動畫、圖像、聲音和文字等教學元素為學生呈現歷史知識,帶給學生直觀的情感體驗;其次,教師要利用微課以及慕課等教學手段,提升歷史教學的信息化程度,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認識到其只是輔助教學手段,不能為了追求信息化教學而本末倒置。
歷史新課標強調,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開展新型學習方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隨著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熟,中職生已能夠進行自主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法指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新型歷史學習方式主要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強調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的學習習慣,是指由學習者自主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對學生的終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內在動力的支持,自主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交互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具有明確的責任與分工,具有均等的學習機會,而且還能形成個性化的觀點,有助于培養其合作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教師是教學的切入點,學生是落腳點,但要實現中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源頭還在于教師,因此,只有提高教師素質,我們的課堂教學必然會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將其作為課堂延伸的關鍵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在課下利用信息技術完成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整合,實現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玲.中職學校開展有效歷史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學周刊,2018(09):23-24
[2]郭少梅.中職歷史課有效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01):18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