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宜
摘要:建立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不僅可以降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還可以使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實現聯想與想象能力的激發。為進一步提升小學生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使小學生在數學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這篇文章將從生活情境引導入手展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生活情境;教學策略;引導方法
生活處處皆學問,引導小學生善于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善于將數學世界的奧秘與生活情境相聯系,將更有有利于小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將更有利于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1 小學數學融入生活情境的價值探討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數學現象觀察的能力,并將其融入到數學學習之中,發現數學學習的“有用性”,需要引導學生在增強數學學習“熟悉感”與“親切感”的同時,將其對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發散能力與創造能力。為達到上述要求與目標,我們認為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讓更多生活化的元素走進數學課堂是值得嘗試的。因此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更真實地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進而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與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生活情境的創設,還可以使學生實現更有效的參與與實踐,以生活情境為學習情境,在相應的情境中互動學習、深化探究、積極合作,更是促進學生能力與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是十分值得思考的。
2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情境展開策略探究
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從哪些角度開展生活情境教學,將更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的提升呢?將更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呢?將更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呢?希望以下開展方法與策略能夠為廣大教師帶來啟示!
2.1 從趣味性入手實現生活情境創設
在任何一門小學學科教學中,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在生活情境融入的數學教學中,充分考慮生活情境創設的趣味性,可以使學生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數學學習,可以使數學教學以更歡樂的形式有效開展。例如當引導學生學習《認識時間》時,教師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才增添教學的趣味性:小明是一個小糊涂神,媽媽,讓他做一個生活計劃表,可以他把時間都給寫錯了,并將一份包含9:00吃午飯,12;00起床等錯誤信息的表格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一邊結合生活實際,一邊指出“小糊涂神”鬧出的笑話。時間這一概念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小學生的生活更是需要有較強的時間觀念來陪伴,教師從這一角度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樂趣,更可以使學生在參與和感受中體會到“時間”的重要性。
2.2 從聯想性入手實現生活情境創設
將生活情境開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之中,其中一個重要的價值就體現在學生聯想能力的提升上。教師在生活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思考、對自己的生活現象進行回憶,并建立起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在圍繞聯想性展開生活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照以下模式展開,例如當教師學生學習《位置與方向》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從學校回家的路線和方向展開探討,家與學校的距離是學生最為熟悉的距離,而家的方向與學校的位置也是一個刻在學生頭腦中的重要生活元素。為促進學生對“位置與方向”的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行路線圖的繪制,將和同伴一起分享學校與自己可愛的家的位置。在這種路線的繪制中,學生會對家與學校的位置進行反復的聯想與思考,更會對“東南西北”等數學概念形成深刻的認知。
2.3 從實踐性入手實現生活情境創設
小學數學強調在學生的合作參與中、在學生在實踐互動中展開,教師將生活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之中,還應該充分考慮生活情境為數學教學所帶來的實踐性,進而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收獲更多的數學能力與素養。例如“植樹問題”是學生在小學數學中需要重點掌握的與生活應用息息相關的知識點,但很多學生總是容易對什么時候“+1”,什么時候“-1”相混淆。為此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情境創設的模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小木棒代替小樹,開展小組內的“木棒植樹活動”,進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真正實現深化理解。
3 總結
我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施中,從生活情境入手展開教學是值得嘗試的,為此提出從趣味性、聯想性以及實踐性入手展開生活情境的創設嘗試,希望本文提出的生活情境創設策略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更多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季潔.淺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3).
[2] 楊增學.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分析[J].新課程(上),2019(05).
(作者單位:廣州市南沙區靈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