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菊
摘要:目的 研究扶正升白湯對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的影響。方法 取本院惡性腫瘤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措施與化療措施,隨機分觀察組(扶正升白湯)與對照組(化療措施)各35例,評估2組各時間點白細胞計數(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2周與治療3周)、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2組治療前白細胞計數無差異,P>0.05;治療后對照組各時間點較對照組的白細胞計數高,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P<0.05。結論 扶正升白湯治療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有效改善病情,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借鑒。
關鍵詞:扶正升白湯;惡性腫瘤;化療;白細胞減少癥;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7-0044-02
目前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是惡性腫瘤,臨床治療惡性腫瘤以手術切除為主,但侵襲范圍較廣的惡性腫瘤不能被完全切除,因此往往采取輔助化療措施,使得患者的生存質量能得到改善。從臨床來看,羥基脲與生長素屬于常見的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物,但化療后患者極易有骨髓抑制作用產生,表現為機體免疫力降低或白細胞減少等,使得最終的治療效果欠佳,因此切實采取合理的中醫藥治療手段是很重要的,對免疫功能加以保護,從而提高臨床療效[1]。筆者研究了扶正升白湯對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齡46~67歲,平均年齡(57.53±11.24)歲;對照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7.42±11.13)歲。2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手術病理證實與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相符[2];②預計生存時間在3個月以上;③化療前白細胞計數不低于4.0×109/L,中性粒細胞不低于2.0×109/L,血小板計數不低于100.0×109/L者;④患者或家屬對《知情同意書》簽字確認;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術后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嚴重精神異常;③存在手術禁忌證;④依從性差;⑤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術后對患者實施化療措施,對患者靜脈滴注300 mg/m2的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H31020593),每次滴注時間6h以上;靜脈滴注15~20 mg/m2的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H20073652);靜脈滴注15-20 mg/m2的鹽酸吡柔比星(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H20045983),上述藥物5 d為1療程,間隔21 d再次使用[3]。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扶正升白湯,組成:丹參、當歸、川芎10 g,穿山甲6 g,何首烏、補骨脂、女貞子、雞血藤、茜草15 g,太子參、黃芪30 g,枸杞12 g,白術、仙鶴草20 g,上述藥物煎熬后取250 mL汁,每天服用1劑,化療結束后服用,連續服用3周即可。
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各生命體征,若白細胞計數低于4.0×109L,則對患者皮下注射200 ug的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素,每天1次即可[4]。
1.4 觀察指標 白細胞計數:測定2組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2周與治療3周的白細胞計數,數值與治療效果呈正比。不良反應:測定2組發生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腔潰瘍與皮膚黏膜損傷,發生率與治療效果呈反比。
1.5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高于4.0×109L,維持服藥至1周時間;好轉:患者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白細胞計數低于4.0×109L,但是與治療前相比,增加1.0×109L;無效:與上述標準不符,且白細胞計數低于0.5×109L,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與治療效果呈正比[5]。
1.6 統計學方法 SPSS 21.0分析數據,各時間點白細胞計數(x±s),t檢驗。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n/(%)],χ2檢驗。P<0.05,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2組治療前后各時間點白細胞計數比較 2組治療前白細胞計數無差異,P>0.05;治療后各時間點白細胞計數均高,P<0.05,見表1。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總有效率高,P<0.05,見表2。
2.3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常見疾病是惡性腫瘤,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機體內環境改變與基因變異有直接聯系,惡性腫瘤患者往往表現為頭疼等臨床癥狀,若不能及時采取治療手段,極易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治療該疾病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后輔助化療也是很重要的,其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但化療后患者極易產生骨髓抑制,導致其中性粒細胞或白細胞降低,造成患者發生出血、貧血或感染等并發癥,限制藥物的用量,使得最終的化療效果欠佳[6]。
西醫治療該項疾病往往是以集落細胞刺激因子為主,其臨床療效顯著,但價格昂貴,具有持續時間短、過敏或發熱等缺陷,因此臨床往往采取中醫藥治療。中醫認為,化療引起白細胞減少癥屬于“虛勞”的范疇,主要是由耗傷氣血或毒邪內侵引起的,患者表現為臟腑虧損或氣血陰陽不足等癥狀,扶正升白湯能具有良好的功效,太子參有生津潤肺或益氣健脾的功效;黃芪具有保肝、抗衰老與降壓的功效;白術具有燥濕利水與健脾益氣的功效;仙鶴草具有消炎或益氣強心的功效;何首烏具有強筋骨或補肝腎的功效,諸藥聯用能對機體內環境加以調整,調理氣血且扶正祛邪,緩解化療對機體的損害,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
郭海燕等[7]研究中明確指出,扶正升白湯治療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其臨床癥狀,避免化療對機體功能造成嚴重損傷,具有安全性與時效性,因此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
在本次研究中,2組治療前白細胞計數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時間點較對照組的白細胞計數高,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P<0.05),由此說明扶正升白湯能緩解化療對機體造成的損傷,調整機體內環境,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扶正升白湯治療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有效改善病情,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李祥龍,宋志富,林夢媛,等.Gal-3及Runx2在惡性腫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西南醫科大學學報,2017,40(2):113-116.
[2]楊麗芳.彌散張量成像技術在腦腫瘤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5):93-94.
[3]趙金安,白西民.不同入路切除鞍區惡性腫瘤83例臨床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9):1462-1465.
[4]李琛,張智弘,潘敏鴻,等.惡性外周神經鞘瘤52例臨床病理分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6,32(6):644-647.
[5]汪春榮,邱士軍,沈比先,等.血管瘤型惡性腫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現與病理特征[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6,28(8):528-533.
[6]李波,孟超,胡韶山,等.惡性腫瘤中NKCC-1和VEGF的表達與瘤周水腫的相關性[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8):1200-1203.
[7]郭海燕,李淑虹,李琳章,等.右美托咪定對惡性腫瘤切除術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6,21(5):562-566.
(收稿日期: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