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全面貫徹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確立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貫徹這一重大戰略思想,關鍵是要嚴格落實黨管武裝原則制度。黨管武裝原則,既是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又是指導武裝力量建設的最根本的原則。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強軍思想為指引,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主權的完整,對戰爭的危險必須保持充分警惕,絕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因此,在我國大力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今天,堅持黨管武裝原則,加強人民武裝力量建設,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堅持黨管武裝原則,是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一個中心、兩個基點”,是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形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徹這個基本路線的中心任務是進行經濟建設。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武裝力量提供安全保證。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沒有一個和平安全的環境,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就不可能順利進行。而加強武裝力量建設,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黨管武裝的原則,使武裝力量始終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以保證黨的基本路線貫徹實現。當前我國社會穩定,全國人民正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改革和建設是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進行的,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失去平衡的世界。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武裝干涉不斷發生,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我國周邊地區也還存在著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同時,由于國際敵對勢力的影響、滲透;國內民族分裂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仍有市場,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在這樣的形勢下,堅持黨對人民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顯得更為重要。我黨只有把槍桿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粉碎國內外敵對勢力妄圖顛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陰謀,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各級黨政領導必須增強國防意識,提高黨管武裝的自覺性。
二、堅持黨管武裝原則,是建設有中國特色國防后備力量的根本保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全黨的共同任務。對于人民武裝系統來講,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后備力量。黨管武裝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特有的政治優勢,也是區別于其他國家的一個顯著標志。堅持這個根本原則,正是從我國的國情、軍情的實際出發的具體體現。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先后頒發了一系列文件,確定了新時期后備力量建設的大政方針,保證了黨對人民武裝工作的絕對領導。尤其是1996年人武部歸建軍隊建制后,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在經濟建設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一如既往地對人民武裝工作實施了堅強有力的領導,使國防后備力量建設與經濟建設得到互相促進、協調發展。這充分說明,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得到不斷發展;如果離開了黨的領導,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就會偏離方向,就將一事無成。
三、堅持黨管武裝原則,是保證人民武裝力量正確履行職能的根本措施。武裝力量是抵抗侵略、保衛祖國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政權的一支重要力量,擔負著對內對外的雙重職能。武裝力量能否正確有效地履行自己的根本職能,關鍵就在于是否堅持黨管武裝的原則。中國革命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人民武裝力量的締造者和指揮者。我國武裝力量的建設、成長和壯大,一天也離不開黨的領導,我們必須堅持黨管武裝的原則。黨牢牢掌握著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和指揮權,在關鍵時刻武裝力量就能忠于黨、捍衛黨和人民的利益。相反,黨不掌握武裝力量,即使軍隊再多,裝備再好,也不能發揮作用。東歐國家以及蘇聯的共產黨之所以在較短時間內垮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棄、背離了共產黨領導軍隊的原則,軍隊發生了演變,以至在國家發生劇變時軍隊不能站出來捍衛社會主義制度。這也從反面說明,離開了黨的領導,武裝力量就不可能擔負起歷史所賦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