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越
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我發現最近班里出現講臟話的不良風氣,甚至有個別女生也會說臟話,這真令我大吃一驚。為什么要說臟話呢?有的孩子說,隨口就說出來了,也沒想其他的;有的說是跟別人學的,大家都這么說,自己也就這么說了;有的說別的同學罵人說臟話,自己也就跟著罵回去了;有的學生說因為自己打不過別人,所以就找幾句話去罵他,借此機會來示威或者反擊;還有的學生說,說臟話很好玩。那么主要是在什么時候說臟話?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一致:在與別人吵架的過程中說臟話最多。于是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消滅臟話。
我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玩了一個小游戲:真心話大冒險。首先每位同學在紙上寫下一個關于說臟話的問題,我們按學號隨機抽取一位同學來回答五位同學的問題。同學們寫的問題五花八門:班里誰最喜歡說臟話?你最不喜歡誰說的臟話?為什么你老說臟話?某某說了臟話后你還愿意跟他做朋友嗎?你以后跟我聊天能不帶臟話嗎?
參加真心話游戲的同學有時被問得啞口無言,有時又被羞得滿臉通紅。但是,大家都認識到了說臟話的危害,并且達成了共識——文明講話。
我選取了一系列有關語言藝術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在《晏子使楚》中,我們認識了能言善辯、機智勇敢的晏子,他用巧妙的語言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讓楚王不敢不尊重自己;在《楊氏之子》中,我們認識了能言善辯聰明伶俐的七歲小兒,他通過絕妙的語言,既幽默又不失風度地反駁了孔君平;在周恩來總理的《答記者問》中,我們欣賞到了周恩來總理作為外交家的獨特風采,體會到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在《半截蠟燭》中,天真可愛的杰奎琳在與德國軍官的日常聊天中成功地保護了秘密,令我們贊嘆不已。
他們的語言幽默風趣而又有理有據,我對學生說:“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沒有跟別人吵呢?沒有。遇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有沒有直接用臟話去罵人宣泄呢?也沒有。而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幽默風趣的有藝術性的語言去回擊對方,解決問題。今后,如果你再與同學發生口角,老師希望你說話有理有據,以理服人,這樣才能讓對方心服口服。”聽了我的話,同學們認真地點點頭。
經過調查,學生們模仿的對象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父母。有時父母說話不注意或者與別人交談的時候說了臟話,就被孩子們記在了心里。我在家長會上強調,父母在生活中要改掉說臟話的習慣,謹言慎行,做孩子的榜樣。當然,有的父母做得很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要共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另外帶孩子外出時遇到說臟話的人也要盡量避而遠之,并教育孩子不要模仿。
經過調查,學生認為說臟話的原因大多數時候是因為自己心情不好,生氣憤怒需要發泄。那么,有沒有其他的好方法來代替說臟話又能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呢?當然有很多,首先可以找同伴傾訴,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及時求助老師和家長,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選擇聽音樂、運動、看書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那么那些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總是脫口而出的同學又怎么辦呢?我建議他們在最初的階段,可以創造幾個新詞來替代臟話,比如“巴拉巴拉”“亞歷山大”,或者“超級怪獸”等詞語來表示自己很憤怒。或者在心里默數五個數,平復好自己的心情再開口。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科曾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們也一起制訂了懲罰的規則來督促學生遠離臟話。
一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經過一系列的小活動和不斷的堅持,我發現班里講臟話的現象幾乎絕跡了。我還給不少同學頒發了“文明用語小模范”的獎狀,鼓勵大家,講文明話,做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