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豐富了傳統文化。但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由于發展觀念滯后,缺乏創新性與發展凝聚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發展,而且現代舞蹈的發展也對云南少數民族舞蹈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本文主要分析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創新性;凝聚力
1 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缺乏發展凝聚力
云南擁有多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的舞蹈特色都有所不同,其在演奏、教學、制作和創新等方面都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因此,創新發展這些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舞蹈,需要民眾和各發展部門互相配合??墒牵覈斍皩iT開展此項工作的機構并不多,少數民族舞蹈的創新發展缺乏統一引導。各個部門的發展創新工作都是獨立展開的,彼此之間的工作進度與發展戰略并沒有及時進行共享與溝通。[1]從長遠來看,這種缺乏凝聚力的發展模式,不利于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1.2 缺乏先進的發展觀念
當前,我國云南少數民族舞蹈之所以沒能充分發展,是因為該地區的民眾并未意識到發展自己本民族舞蹈的積極意義。民眾從社會與經濟兩方面效益來考慮,認為發展民族舞蹈作用不大;相反,他們認為這種發展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與人力,是一種資源浪費。此外,一些民眾認為少數民族舞蹈過于傳統、滯后,不符合現代舞蹈發展理念,所以發展意義不大。這種滯后的發展觀念限制了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
1.3 缺乏創新性
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屬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之一,要想實現其發展,就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將現代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但是事實上,當前,人們對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創新并不高,在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充分借鑒現代舞蹈,從而限制了其長遠發展。
2 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發展的策略
2.1 增強發展凝聚力
雖然民眾對于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沒有統一領導,民眾對少數民族舞蹈的熱愛和發展意見就難以實現,所以政府在發展中應該發揮引導作用。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并非是某一個政府部門可以完成的,是多個部門形成聯動,與民眾互相配合才可以實現的。[2]在這一聯動發展過程中,各部門應當保持信息資源的共享,積極進行溝通交流,盡可能多地創作出像《云南印象》這一類優秀的作品,推動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
2.2 樹立先進的發展觀念
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在不斷發生變化。例如,苗族人民為了體現自己歷史發展中的遷徙、定居和戰爭,特意創作了古蘆笙舞。在發展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時候,應當將舞蹈所蘊含的意義講解給民眾,讓其能夠通過舞蹈去了解本民族發展的歷史,通過舞蹈蘊含意義吸引民眾參與到傳承與發展活動中。讓民眾樹立先進發展觀念,讓他們意識到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對當地經濟和文化都有著積極意義。可以通過先進的舞蹈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從而創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此外,致力于發展少數民族舞蹈的部門機構也應當樹立先進發展觀念,應當將舞蹈的深層次意義了解透徹,進而實現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
2.3 加強創新
在創新云南少數民族舞蹈時,可以從舞蹈的語言載體、取材等入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數量比較多,各個少數民族的舞蹈發展有快有慢,而且不均衡,這些舞蹈基本上都是反映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內容,有著較大差異性。在創新過程中,應當結合少數民族自身的生活和文化特色,不能將具備強烈時代特色的內容融入少數民族舞蹈中,這種強制性的創新會讓少數民族舞蹈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顯得不倫不類。少數民族的舞蹈一般都帶有自己的標志動作,在創新的時候可以將這些標志動作匯編成對應的語言,通過學校教育或是網絡等方式展示給更多人,讓他們了解少數民族舞蹈標志動作背后的含義,提高少數民族舞蹈的知名度,實現其傳承與發展。
2.4 注重民族特色的傳承
云南之所以能夠產生種類如此繁多的少數民族舞蹈,是因為其擁有諸多少數民族,這些民族之間的文化習慣、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在發展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過程中,一定要保留其原有的風格特色,失去了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舞蹈,其發展價值會大大降低。因為所有舞蹈都是由各種機械動作構成的,其之所以能夠帶給民眾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和視覺審美,是因為其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時,為了順應舞蹈的發展特點,少數民族舞蹈在發展過程中可以融入一些現代舞蹈元素,讓其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認可。例如,《阿詩瑪》屬于彝族舞蹈,但是其卻得到了全國很多民眾的喜愛,是因為其具備較高的藝術魅力。民眾通過觀看該舞蹈,可以領略彝族獨特的風俗習慣,還能夠感受到彝族人民的勇敢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3 結語
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對當地的經濟可以起積極推動作用,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可以讓更多人領略少數民族舞蹈的魅力。在發展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過程中,應當增強民眾發展意識,樹立先進發展觀念;基于少數民族舞蹈特色積極進行創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才能最終實現少數民族舞蹈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臻偉,謝莉鳴.淺析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以大理地區白族舞蹈為例[J].中國文藝家,2017(6):102-103.
[2] 黃艷琳.云南少數民族民間舞蹈發展芻議[J].戲劇之家,2016(2):143.
作者簡介:王明權(1990—),女,河北任丘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阿壩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