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雪 曾軍梅
摘 要:陜西皮影藝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不管是從文化角度還是藝術角度,都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本文主要對陜西皮影神怪形象的造型設計進行探究及分析。
關鍵詞:陜西皮影;神怪;造型設計;分析
1 陜西皮影神怪形象的藝術源流
《中國影戲》著述:“中國影戲從陜西發源,首先沿黃河流域傳播。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開封,靖康二年四月,金人俘欽,徽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貴戚等三千多人北去,其中包括‘弄影戲等倡優技藝150余家,影戲隨金兵北傳。”作為中國影戲的源頭,陜西皮影戲是由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巫術等多種元素融合孕育而來的。在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又經過歷代民間藝人不斷提煉創造,皮影戲的藝術造型越來越成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形象體系。
2 陜西皮影神怪形象的造型設計分析
皮影戲的造型種類數量極為龐大,單論神怪形象,就有非常多的種類。所謂神怪,其實應該具體分為神、仙、妖、魔、鬼、怪,它們都是中國民間信仰的重要內容。
2.1 神、仙
神包括天神、地祇、地府神靈、人體之神、人鬼之神等。仙是指長生不老的仙人和真人,神靈、仙人有一定的造型樣式。除了《山海經》里的神或神獸,神和仙在造型上與凈、生、旦的造型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神仙通常都配有神座、祥云等標志性的特征,用來表明神仙身份。如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她最具標志性的造型就是手持一蓮花,再配以坐騎、祥云、獻壽仙猴,讓觀者一眼辨出人物身份。
2.2 妖
妖其實是中國道家文化中的一個概念,通常是指通過修行或修煉,修成人形的植物、動物或是其他本身沒有生命的東西,如桃樹精、蝎子精、琵琶精等等。妖精的造型非常豐富多彩且特征明顯,如《白蛇傳》里的小青和黑魚精,人臉,人身,但是頭上卻分別頂著一個動物的原型,這表明了二人的妖精身份。這是皮影里面典型的刻畫人形妖的手段。還有龍宮里的蚌精,她身體是正常旦角的造型,唯一不同的是她一直背著蚌殼,這個蚌殼開可以隨著蚌精的動作開合。當然還有許多原型形態居多的妖,其用色、造型無不體現了皮影匠人構思之巧妙和非凡的想象力、創造力。
2.3 魔
魔是一個從印度佛教故事里而來的概念,隨佛教文化傳入中國,所以陜西皮影對魔的塑造透出很多佛教壁畫、雕塑的影子。魔實際上說的是一種精神狀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動物,被欲望或是一種自己很難操控的力量驅使從而變成魔。殷郊是《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奉姜子牙之命討伐紂王;而殷郊本是紂王之子,申公豹以權力、親情誘之,成功策反殷郊,于是殷郊就變成了一個三頭六臂的怪物。三頭六臂的形象其實是來自印度教的,它實際上強調的是一種極其強烈的意志變化。陜西皮影里一件刻畫殷郊的作品,并沒有真的給他做成三個頭,而是在頭的上面和側面各添上了一個小臉,胳膊的部分也是在靠近觀眾的一面添了兩只拿著兵器的胳膊,以此來表示另外一面還有兩只胳膊,這是皮影里面慣用的方法。
2.4 鬼
鬼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死去的人的魂魄,二是陰陽人。陜西皮影中地府里的鬼通常都瘦骨嶙峋,形貌丑陋,眼神驚恐畏縮,表明地獄里環境殘酷。下了地獄的鬼都在驚恐地等待被判極刑。
2.5 怪
在皮影中,怪就是一些看起來畸形或者異形的身體異質的動物。比如說熊孩,可能是人跟熊交配生的,也可能是人生的,熊養的。熊孩的整個造型看起來讓人覺得很怪異,人的頭型和身形,卻長著熊的五官、毛發和尾巴,四肢和身體上還長著很多眼睛。另外,還有一些長著一對類似蝴蝶翅膀,而且還會噴火的巨型蜈蚣也屬于“怪”這一類。這樣的造型方式跟《山海經》里的神獸造型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淺顯一點來說,就是古人把幾種動物的特征拼湊起來,巧妙融合成一個物種,然后這個物種就同時擁有了多種匪夷所思的能力。這種設計方法其實就是最直接地傳達了古人從人的視角對非現實或者說超自然事物的想象。
3 結語
陜西皮影整體造型制作非常精致細膩,結構嚴謹。陜西皮影發展到清代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系統,是歷代雕刻匠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經驗累積,還有秦地豐富的民俗文化,多樣的宗教文化、巫術文化以及經濟、政治等共同作用的結果。陜西皮影在對神怪形象的設計方面,更是有非常明顯的體現,如在神獸的造型設計上,就與陜西的泥塑、布偶有著細節上的相似之處。同時,那些神怪的來源又與陜西濃厚的佛教、道教文化分不開。
參考文獻:
[1] 魏力群.中國皮影戲全集17造型2[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2] 魏力群.中國皮影戲全集19造型4[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張夢雪(1994—),女,湖北襄陽人,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美術學專業2017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綜合美術。
曾軍梅(1974—),女,湖南桂陽人,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