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君
摘 要:貴陽市校外古箏教學是在20世紀60年代前后,由陳靈芝老師帶頭開始發展的。因古箏歷史悠久,給人好看、好聽、好學的感受,近年來,貴陽市選擇學習古箏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數量逐步增長,有關單位在貴陽組織開展古箏比賽、古箏演奏家音樂會、古箏大師培訓會等活動,都得到了家長以及學生的積極參與,每項活動都舉辦得很成功,貴陽市的古箏這門樂器的教學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在學習古箏的人數持續增長的同時,針對是否應該將樂理知識的學習加入古箏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個問題,本文以貴陽市古箏教學為背景,采取到校外培訓學校聽課的方法,闡述古箏教學中對樂理知識教學的重視程度現狀,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樂理知識;古箏教學;重要性;建議
樂理知識在高校是一門獨立學科,是所有音樂學科入門的基礎,是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樂理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了樂器學習的深度,也影響了其他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習,比如和聲、曲式、視唱、配器以及各種樂器種類的學習。筆者到幾所校外古箏教學機構聽課,發現一節課通常為一個小時的上課時間,沒有用特定的時間講解樂理知識,可見,在古箏教學中,學生與教師都不重視樂理知識的學習,他們往往把精力放在技術的練習上。筆者學習古箏多年、教學多年,深知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希望培訓機構、教師、學生、家長都能正確對待樂理課,對此筆者在本文中闡述了目前古箏教學對樂理知識的重視程度現狀,并提出幾點建議。
1 古箏的傳統固定教學模式——單一性
筆者走訪了幾家校外培訓班并聽課,在其古箏教學中,均采用一名教師對一名學生的教學模式,在上課過程中,教師主要需要教導學生每周能彈奏一部分新樂曲,整節課從頭到尾沒有提及樂理理論課的相關內容。還有另一種情況,教師有給學生分析涉及樂曲的相關符號表達的意思,但都只是一句帶過,沒有系統的講解。校外教學機構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專門開設樂理課程,所有的教學計劃和規劃都掌握在古箏教師手上,目前涉及樂理知識教學的老師少之又少。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其方式方法都頗為單一。
2 學習樂理知識對古箏教學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是音樂的基礎,其中包含了識譜、節奏、聽音、寫作等相關知識,學生音樂素養不夠,就無法理解音樂、表現音樂,而樂理課程是音樂的綜合性基礎學科,學習它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
樂理主要包括音的性質、記譜法、樂音體系、節奏、節拍、調、調式、調性、感情術語、音程、和弦等,這些方面的問題在樂理課上都能得到解答,而且這些知識在古箏樂曲曲譜中都有體現。
2.2 有利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表現作品
當拿到一首新樂曲并學習時,正確的步驟不是一開始就在琴上彈奏,而是應該先分析作品的結構、調性、和弦用法、指法編排等。沒有學習樂理知識的學生無法理解樂曲中的每個音符、每個特殊符號等隱藏在樂譜中的要點,學習的難度也會增大,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勉強彈奏,樂曲的表現也會蒼白無感情,久而久之,學生就慢慢喪失了自學和表現樂曲情感的能力,甚至覺得自己的琴聲難聽或者曲子難度增大,沒辦法繼續學習,然后放棄堅持很久的學琴生涯。
學生一旦掌握了樂理知識,就能理解樂譜里面各種符號的重要意義,發現音符的排列、和聲的語言規律,彈奏得更有邏輯,有利于理解作品、提高音樂表現力。
2.3 有利于學生創作新作品
一般的古箏學習者經過8~10年的學習就能學完所有技法難點,沒有學習樂理知識的學生,學到這就進入了瓶頸期,只能一味地彈奏別人的作品,當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產生感悟、想用琴聲來表達感情時,只能不知所措、不知從何下手。而學習過樂理知識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對樂曲進行二度創作,基本功比較強的學生甚至可以創作出全新的作品,對學生來說,演奏古箏的路途視野就更加寬敞了。
當學生能夠掌握并且充分利用樂理知識進行演奏時,就會發現,原本很困難的樂曲變得簡單了。比如左手伴奏的織體,一般作曲家利用的是和弦、和聲的知識,如果掌握了他們的規律,認譜速度就會變得很快,背譜也不成問題了。經過筆者的調查,學習了樂理知識的古箏學生表示,有了樂理基礎的積淀,學習曲目難度減小了,學琴過程更加容易,興趣更加濃烈了,可見,加入樂理知識教學對古箏教學的重要性。
可以說,不學習樂理知識的人肯定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古箏教師,更不可能成為演奏家。
3 給古箏教學的幾點建議
3.1 校外培訓學校統一開設樂理培訓班
目前的培訓班只針對高考藝術班的同學開設了專門的樂理課程,對其他學生暫未開設。如果校外培訓學校對不參加高考的學生安排樂理培訓課,有一部分最終要參加高考的學生只能臨考前幾個月學習樂理,這樣做的缺陷是學生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不扎實、準備不充分、考試成績不夠理想。但在學生一開始學習古箏時學校就召集所有學習樂器的學生每周上一次樂理課,筆者相信通過時間的累積,樂理知識會慢慢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思想中,他們會慢慢感受到樂理知識與其學習的樂器的關聯之處,為學習好樂器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古箏教師做好家長思想工作
現在的時代,生活節奏很快,家長們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就是一個“快”字,快速學習難度高的樂曲、快速上臺表演、快速拿到考級證書,給教師施加了壓力。如果老師教學速度太慢,家長會提意見或是更換老師,而學習樂理知識會占用學生更多的時間,家長不了解樂理知識的重要性,自然不會支持。古箏教師的職責除了教彈琴,還應該用合適的方式指出家長或者學生不正確的想法,說服家長,得到支持。
3.3 培養學生對樂理知識學習的興趣
剛開始學習樂理時,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中找到這門課的趣味,學懂學會,并且教師引導學生把每個章節的內容與彈奏的樂器結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慢慢學會思考,舉一反三,演奏的作品也會上升一個高度。
3.4 提高古箏教師的樂理視唱技能
由于古箏這門樂器容易上手,在貴陽市的校外古箏教學中,有一部分古箏教師不具備作為一名好教師的能力,沒有經過專門的樂理視唱培訓,以為自己能彈奏幾首樂曲,能將樂曲教給學生,就能成為古箏教師。實際上,古箏是一門多元化的學科,不是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針對這個問題,解決辦法只有讓校外機構在面試教師時嚴格把控,以教師的職業素養為要求,以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招聘教師。
3.5 考級單位規范樂理知識的考核
近年來,古箏考級中慢慢增加了樂理視唱科目考核,但是貴陽市考級單位眾多,有的考級單位正在計劃,還沒有開展這項工作,有的雖然已經開展了這項工作,但是還沒有完善考查工作,存在考查范圍不一的情況,可見,在樂理知識的考查上,還有待繼續完善。
總而言之,樂理知識的訓練能幫助學習古箏的學生理解樂譜深層次的內涵。在校外培訓學校開設樂理課后,教師應在教學中增加更多趣味,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古箏演奏家。以上是筆者教學多年,在教學上的一些思考,有待大家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賈方爵.基本樂理[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鄭宜.樂理視唱練耳在古箏教學中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5(1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