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哲 侯江博 郭云亭
摘 要: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是復雜多樣的,不僅有管理隊伍問題,也有監督管理問題。究其原因,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影響是深刻的,對于高校學生管理者和大學生自身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筆者重點從加強隊伍建設以及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等方面,應對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隊伍能力較差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離不開復合型的專門管理人才。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學生管理工作素能和理念,也要熟悉新媒體信息技術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現實工作中,高校只是更多的要求輔導員隊伍要提高工作能力,而忽視了對于其他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能力建設的提升。特別是一些年齡相對較大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他們運用新媒體技術平臺實施學生管理的實際能力存在著一定差距。因此,學生管理隊伍中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水平相對偏低,大多數學生工作管理者更多是運用傳統學生管理模式,側重于突出實際經驗管理,而新媒體手段只是充當輔助管理作用,新媒體管理實效性存在不足。
(二)網絡道德問題較多
新媒體網絡環境具有相當的隱秘性和自由性,大學生群體中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很容易深陷其中,他們不能夠理性看待和利用新媒體事物,把精力和注意力耗費在沉迷網絡虛擬世界之中。這樣的不良習慣不僅嚴重有損大學生身體健康,一些學生還會出現對于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認知模糊,甚至實施違規違法活動。與此同時,新媒體文化的多元性也會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形形色色網絡觀念和思想潮流就會深深影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可能會出現思想上的認知困惑和迷茫。大學生群體希望能夠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關注與認可,但受限于自身新媒體辨識能力不夠成熟,內在價值觀念體尚未成型,新媒體網絡世界中的道德問題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新媒體監管不夠到位
新媒體技術條件下的高校學生管理需要加強校園網絡監督和管理力度,但一些高校學生管理人員在這方面的意識相對較淡。與之相反,他們對于傳統管理教育模式卻情有獨鐘,認為這樣的傳統模式能夠對學生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這就無形中放松了他們對于新媒體管理手段的監督管理力度。當代大學生由于受高校教育管理活動的制約,又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和辨識能力,對于新媒體中的各種不文明、非主流信息資源缺少應有的鑒別判斷水平。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問題的原因
(一)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影響
在傳統高校管理理念中,學生管理人員是管理行為的實施者和主導者,而學生處于接受管理和制約的被動地位。這種單向簡單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學生管理的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必須承認,當代大學生的順利成才必須依托于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整體社會環境,大學生管理也需要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社會潮流。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管理工作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促進了高校管理工作需要朝向更深層次的變革和創新發展。新媒體時代文化價值觀念的多樣化致使高校在大學生管理教育中的權威地位收到沖擊。不僅如此,一些高校沒有順應新媒體形勢發展的規律,沒有充分占領新媒體教育管理陣地,管理者對新媒體重視程度不夠,造成了教育管理隊伍滯后,新媒體管理平臺資源建設落后,不能有效地圍繞新媒體管理開展工作。
(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管理者與大學生的影響
目前來看,一些高校管理人員的新媒體意識還比較淡薄,對新媒體學生管理平臺的硬件與資源的熟練程度也相對不足。雖然高校在持續加大信息化、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力度,但是僅僅依靠新媒體技術人員去掌握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他們不熟悉學生管理各部門具體的職能業務,也不能發揮組織協調的管理職能。所以,就需要高校學生管理隊伍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新媒體網絡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與此同時,一些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管理平臺的認知存在誤區,他們將精力過多的集中在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網絡交友等娛樂形式,而對于新媒體管理平臺卻知之較少,很少主動去利用校園既有的新媒體平臺,自覺接受學校的管理和約束。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新媒體隊伍建設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思想政治功底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也要能熟悉掌握各種新媒體管理技術手段。所以,高校管理工作隊伍建設既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業務素質,也要提高新媒體應用的技術水平。必要時,可以吸納精通新媒體操作技術的專業人才加入到校園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中來。只有建立起一支具備高素質的學生管理隊伍,才能增強高校新媒體管理模式的實際效果。
(二)開辟新媒體教育平臺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主動把握新媒體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充分發揮好新媒體便捷性、交互性等優點,積極拓展新媒體校園管理新陣地。充分利用高校校園新媒體思想性、趣味性與知識性于一體的管理平臺,采用形式鮮活、生動多樣的新媒體表現形式,切實増強管理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同時,要利用新媒體手段實時動態關注大學生心理和思想動態,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與溝通,建立全方位的學生管理新模式。還要注重加強正面導向作用的發揮,持續凈化新媒體網絡環境,不斷増強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滲透性和感染力,使新媒體成為大學生成才成長的有益渠道。
(三)加強新媒體監管教育力度
隨著新媒體技術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進一步推廣應用,作為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將校園新媒體監管作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學生不斷端正使用新媒體的目的和動機。高校管理工作人員要讓學生讓充分掌握好新媒體的作用以及特性,熟悉各種操作基本技能,將新媒體工具和手段作為日常學習與工作的重要途徑。還要積極加強大學生新媒體網絡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新媒體道德修養水平。特別需要重視的是,學生工作管理隊伍要將新入學大一新生和即將畢業的高年級學生作為教育管理的重點對象。新入學大一學生自我約束管理能力相對較弱,還需要對高校管理模式有一定的適應時間,如果養成不良網絡習慣,后期管理教育就存在困難。同樣重要的是,即將畢業的高年級大學生由于學業壓力和工作壓力較重,也容易出現沉溺于虛擬網絡等不良習慣的傾向。所以,只有對大學生新媒體網絡教育力度持續加大,才能引導他們順利完成大學學業。
參考文獻
[1] 陳元媛.“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6(11).
[2] 顏正恕,徐濟惠.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J].2016(05).
[3] 解繼麗.“互聯網+”引領教育改革新趨勢[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5(02).
[4] 李鵬.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