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越來越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設與保護。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中存在著重要和復雜的利益關系,如何有效地確保使用者等各個主體之間的權利范圍和其所承擔的義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有效地協調好各方的權利,義務以及利益關系,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持續發展和保護的基本,鑒于此,文章主要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如何平衡利益進行相關淺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益;平衡
眾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精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更好的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我們必須有效地權衡好傳承人、保有人和文化群體等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這樣便于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實現文化遺產的有序和可持續發展。如果處理不好這些關系,就會出現很多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現象,甚至使得文化遺產最終走向滅亡,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利益平衡問題,以期能夠實現更好的利益協調效果。
一、平衡利益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強化文化遺產保護的動力源泉
眾所周知,在一個社會的環境之下,人們都是一種群體性的動物,有效的維護好各個方面的利益,才能夠激發人的內在動力,實現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通過保護這些利益,能夠使得人們增強更好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加快對文化的傳承和建設。讓他們能夠在這種比較開明的政治和法律手段之下,實現更好的精神和利益保障,從而更加的有動力和熱情,實現對于這些文化的有效保護以及對文化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二)實現利益共享,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在我們的國家,有效地實現公平是我們追求的社會標準,也是一種行為規范,為此,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過程當中,有效地實現對各方利益主體的利益分配和合理的收益保障,可以實現社會建設和有效合作,不僅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播,還能夠使得社會的建設更加有秩序,人們之間的關系利益沖突能夠得到有效避免。
(三)確保利益關系協調,持續建設良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益關系
人們在一定生活的利益過程當中,有些沖突難以避免,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屬于一種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人們的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有效地權衡這些方面的因素,這也是我們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中所需要滿足和追求的價值目標。與此同時,我們會發現,受于地區經濟不平衡發展等相關政治因素以及地理環境等相關因素影響,很多非物質文化的遺產,在使用過程當中也存在著很多混亂的現象,我們要想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的保護,就應該更好的權衡好各方的利益,減少相應的紛爭,使得其合法占有權和有效使用,避免不正規和公平的現象發生,創造良好的文化發揚環境。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之間的相關的利益結構
(一)維護好各個主體之間的不同利益
針對于同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可能會涉及到不同的權利,這些權利之間使得各個主體之間存在著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的利益和責任,因此,如果沒有有效的規范和機制,各個主體之間就很容易產生沖突和矛盾,例如:表演者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演繹,收集,形成衍生品,獲得權利保護等等,而該地區和該文化雖然提供素材付出努力,但是卻不享有相應的權利和利益,這些問題都會造成對于地區文化和利益方面的一種損害,我們應該加強對此方面的重視。而且在文化群體的環境之下,個人優秀的技藝和才能,對非物質文化的創作和遺產都有重大的影響,我們應該對其給予全力保障,維護利益平衡,在文化交流的過程當中,加強對相關文化的有效交流,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播,利用不同的媒介和不同的人群和種族,實現國家所創,實現文化創新和文化特色,這樣對其后來的發展也能夠產生有效的價值和作用。
(二)有效的平衡和協調好物質和精神利益
在非物質文化的遺產保護過程當中,針對于物質利益,主要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的經濟利益,是指對于非物質文化的發展以及文化自尊心和文化多樣性以及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常情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和精神利益,二者之間形成一種相輔相成的之間關系,缺一不可,權利主體為了能夠獲得物質利益,自然會加強對于非物質文化的有效保護,但是有些地區也會發現,個人往往過于看重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在高經濟利益的引誘之下,常常會出現一些損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以及擴展的相關行為,這就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變質,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我們會發現,很多權利主體可能會減少對于相關文化遺產的控制,這種封閉的文化又難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平衡好權利和義務
任何人在參與任何活動過程當中,都應該在享有權利的同時,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有效的確定好各個權力主體之間的主次關系,平衡好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權利失衡,權利主體擁有最好的選擇,承擔較多的社會義務,這樣才能夠使得其有一種公平吸引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愿意更加積極的去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發現,要避免需要的權利主體權利過大,保證利益和責任的全平衡,這樣才能夠實現對于其有效的約束。
(四)平衡好主體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在一定的環境之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共有財富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在保護的過程當中也有一些會受個人因素的影響,因此,不能夠以維護公共利益為借口,而對其進行一分侵犯,應當通過合理和正規的手段,去加強對權力主體的合法利益的保護,這樣才能夠使得通過控制和行使自己的權利,獲得精神和物質滿足,實現對積極文化的積極保護,另一方面,我們能不能夠過度使用權利主體利益而損害公共利益,這種非物質文化意義的公共利益,主要是指其能夠為作為國家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實現對于文化和民族的傳承和保護,維護好公共利益,因此,不要產生一種過于壟斷的情形,實現個人與公共的有效平衡和發展。
三、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中的措施和策略
(一)確定利益平衡原則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資源,其涉及著多種多樣的利益,在對其進行文化發展和保護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各方利益的有效沖突,通過對不同利益的沖突進行有效的利益協調,能夠使得利益關系得到有效的發展,我們要能夠以利益平衡原則,協調好各方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在這種沖突和共存中達到一種較為優化的一種狀態,實現有效的利益平衡點,為社會利益創造有效的維護策略。
(二)作為權利主體相應的權利
權利不明就會導致沖突和爭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在發展和建設過程當中,既有體現個人優秀的創造,也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具有雙重性質,因此,我們應該實現公有和私有的有效權衡。要根據實際的情況,結合相應的供應形勢,私有形式,進行合理的判斷,在判斷的過程中,充分考慮這些個體作為權利主體的一種類別和形式。在不斷的發展和文化融合的過程當中創造更具有特色的群體特征,對于地區文化的建設與保護都是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的。
(三)積極明確相應的權利義務
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當中,涉及到一些知識產權,文化,權益及其他權利等,根據這些項的專利,法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作為知識產權的課題及相應權利,例如:傳統的音樂,傳統的文學,表演者可以授權進行表演,使得其相應的權利得到有效空間的保護和形式上的界定,使得權利義務更加規范。而且通常情況下,我們一般認為,根據相應的權利和法律法規,我們會發現,文化包括的權利內容有多種多樣,創造成果和權利以及責任也是具有非常多面性的,相關人員注意對這些權利和義務的有效平衡。除此之外,我們會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也會涉及到一些風俗習慣,精神權益以及宗教信仰等等,我們要能夠對其進行有效控制,防止不適當的使用和貶損性的使用,實現利益共享和文化共建。
(四)設定相當的禁止性條款
在很多行為的規范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形成的過程當中,也為我們想要的法律法規建設提供了一種明確的指示,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過程當中,有效地平衡好利益關系,應結合過去的經驗和實際的效果,對相應的問題和破壞性行為進行嚴格的規范和約定,避免出現因利用不足而造成的資源浪費,而也使得相應的條款更有針對性,實現一種有效的和有針對性的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而減少相應的紛爭。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精神文明建設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對其給予足夠重視,為此,我們需要通過有效的策略和原則,平衡利益關系的主體結構,對其給予有效的劃分和協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建設貢獻更多積極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吳紅.延邊地區交通網絡與旅游空間結構演變及其耦合關系研究[D].延邊大學,2018.
[2] 卡佳.外國游客旅游動機對旅游目的地選擇影響研究[D].延邊大學,2018.
[3] 金賢.滑雪旅游者的休閑動機、休閑能力及休閑參與之間的關系研究[D].延邊大學,2018.
作者簡介:王婷婷,女,湖北十堰人,十堰市鄖西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