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力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
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二、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并且百聽不厭,因此,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景,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時反映了數學知識的本質,用這樣的故事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實際需要,講一些改編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進入新課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如在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筆者首先讓學生看“烏鴉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問:“同學們,聰明的烏鴉把石子放進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來水的空間,把水“擠”上來了,所以烏鴉就喝到了水。這樣,從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動畫的方式呈現,有利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學習新知。
三、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探究欲望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根據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創設情景,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就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可從生產和生活中選取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實例,并模擬相關場景,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學生產生迫切的解題欲望,便可快速投入學習中。
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時,創設了“飲料配制”這一教學情景,提問:“同學們喜歡喝飲料嗎?都喜歡喝哪一種飲料?”學生都說喜歡并紛紛說出自己喜歡喝的飲料,這時筆者接著問:“那你喝過自己配制的飲料嗎?”學生都說沒喝過。這時筆者便因勢利導:“這節課我們就自己動手配制飲料。”配好之后,讓學生品嘗一下自己配制的飲料,由于配制時未按一定的比例,所以學生自然會發出不同的說法:“好喝”“太甜了”“太淡了”。這時筆者抓住時機,要求學生互換飲料,再次品嘗,學生又會發現同桌配制的飲料和自己配制的飲料味道不一樣,并能找出原因“同桌的飲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這時筆者及時引導:“要配制出好喝、可口的飲料,水和飲料粉一定要適度,現在請同學們重新配制一次。并想一想,應該放幾份飲料粉,幾份水配出來的飲料才好喝?!边@時小組合作,共同動手配制飲料。這樣的教學情景,不但與生活息息相關,還能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使學生始終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探究、討論、合作,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四、創設操作情景,讓學生動起來
創設情境,不應僅限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機會,因為學生只有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知識,理解得才最深刻。在引導學生探究新知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創設豐富的活動場景,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和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探究活動。教師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教材的需要,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通過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
如“克與千克的初步認識”一課,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相關的質量單位,但他們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特別是1千克到底有多重的概念,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僅憑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通過用秤稱1000克的砂糖與1千克的砂糖,分別放到天平的兩端,發現指針正好指著刻度0,天平平衡了,由此得出“1000 克等于 1千克”,之后再讓學生用天平試著稱一稱手中的橡皮、鉛筆、數學書、字典等物品,看一看分別是多少克,這樣學生會對克這一質量單位有更深的了解。通過這種實驗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真實的經驗和感觸,同時也使問題更生動、直觀。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充分使其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對實際事物進行操作,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情境創設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創設情境雖不是目的,但沒有情境的創設,就很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問題情景,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催化劑。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他們主動探究、深思,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其創造才能,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讓他們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獲取數學知識,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勇于探索、大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