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楠
【摘 要】手工創意活動的開展,旨在使幼兒通過具體折、疊、撕、拉、扯、減、刻、拓、印、粘、貼等豐富的動手實踐操作,制作出造型簡單卻充滿創意、童真童趣的玩具和手工藝品等,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使手指的靈活運動能力,手、眼、腦的協調動作能力,思維能力等在具體、生動的動手實踐過程中得到有效提高,使創意手工課真正成為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促進幼兒的積極體驗。本文以紙杯制作為例,談談在幼兒創意手工課的開展實踐中,如何激發幼兒對手工創意課的興趣,促進幼兒高效參與具體的活動實踐。
【關鍵詞】幼兒園;創意手工;研究策略;紙杯制作
手工制作是指在具體的幼兒學習實踐中,通過具體的構思和想象,利用手頭的簡單工具,通過對工具材料等的簡單加工制作,使手工材料在幼兒的創意性加工制作過程中成為新的手工作品的過程。幼兒手工制作,看似沒有頭緒,其實其中融入了孩子們在看到材料時內心對其性質、特點、功能等的有效認識體驗,在初步的認識體驗的過程中,對手工的材料對象進行具體的設計和構思,并通過接下來具體的動手實踐操作,完成對手工材料的造型和表現的過程。在具體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對手工材料的觀察能力、構思能力和專注力等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和促進;同時,孩子們在將自己的構思物化為具體的手工作品的過程中,耐心、細心和專心的品質等也能夠得到有效發展和鍛煉;孩子們在手工制作展示過程中的自我效能感能夠得到有效滿足,進而激勵幼兒對新的手工創意制作充滿新的興趣和活力,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實踐中,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創作的熱情,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接下來,本文以筆者的實際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在紙杯創意制作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開展創意手工課。
一、以趣味引導,激發幼兒對創意手工制作的興趣
動畫故事形象是幼兒階段的孩子非常喜歡的對象,他們在生活中對那些充滿著形象性和趣味性的動畫人物內容等充滿著強烈的興趣,甚至在看到動畫的時候,他們也會對動畫的人物的經典動作和語言,進行趣味的模仿和演示,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這一認知特點,在創意手工的制作過程中,有效引入動畫形象,以激發幼兒對手工活動的制作興趣。
因此,在紙杯制作的手工課上,老師首先為孩子播放了一則生動有趣的動畫音樂視頻——“春天在哪里”,結合動畫形象,加上生動的音樂背景,孩子們在視聽的雙重感官享受的過程中,對動畫中的小花兒產生了強烈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教師在動畫接近尾聲的時候,出示自己的手工制作——“小喇叭花兒”的紙杯手工制作,并以小喇叭花兒的口吻和小朋友們打招呼:“小朋友們,大家好,認識你們可真高興啊,你們誰能觀察出來我是用什么制作的呢?孩子們生活中對一次性紙杯并不陌生,因而能夠非常輕松地回答出來,老師順勢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紙杯的認識,在有效地激發幼兒說的興趣的同時,引導幼兒說出一次性紙杯垃圾對環緊的危害,在滲透環保教育的同時,引導幼兒認識到,如果能夠對這些一次性廢棄物廢物利用,就能讓它們在生活中發揮新的作用和價值,這比浪費、銷毀要有價值得多,在興趣激勵中有效融入創新思維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在具體的動手實踐過程中,積極地開動腦筋、發散思維。
二、在對幼兒模仿行為的積極引導中促進幼兒創意手工制作活動的開展
模仿是幼兒習得知識和經驗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幼兒正處在學習、生長和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渴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與示范典型相似的活動效果。因此,在幼兒的手工制作實踐中,教師應通過典型設計制作過程的示范,讓幼兒獲得對手工制作的靈敏度,使幼兒將手工設計的創意、制作過程與生活中的實際情形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的形象和特征,進而促進幼兒動手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因此,在紙杯制作的設計環節,教師首先為幼兒的紙杯造型設計環節做鋪墊。“小朋友們,春天在哪里,在那百花盛開的花園里”,將多媒體的鏡頭指向花園中的花兒們,“大家先來學習一下老師是如何制作喇叭花的,觀察老師的制作過程,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哦。”老師用激勵性的語氣和孩子們說,“大家觀察一下,小喇叭有哪些部分組成,我們再根據喇叭花的特點展開制作好不好?”老師引導孩子們進行觀察和發現,給幼兒的創意制作設計帶來靈感和動力。孩子們在具體的觀察實踐中發現,喇叭花花如其名,就像一個小喇叭一樣,她的花型應該是底部小,向上逐漸變大,到頂部向外張開的花型,我們在剪裁的過程中,將紙杯剪成三個扇形結構,將外圍的部分先折疊一下形成喇叭花外瓣張開的形狀,再將之粘合,就成了一個簡易的小喇叭花,在粘合之前,用彩筆涂上我們喜歡的顏色,一朵鮮艷奪目的喇叭花就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了。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設計的靈感就是源于大家周圍的生活,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將事物的特點、優點、好處等創作性地和自己的創意結合,就能夠實現對手工制作的創造性設計和制作。
三、在動手實踐中促進幼兒創意手工活動的開展
實踐是將主觀意識形態轉化為現實可感的客觀創作的過程。實踐也是檢驗幼兒思維能否成為現實的重要依據。孩子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思想性內容轉化為現實性的內容,這其中必然有孩子們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揮,有孩子們具體動手和有效動腦的實踐,在具體的動手做制作過程中,孩子們的創意和設計,通過具體的動手實踐過程的開展,得以成為現實,這其中必然融入了孩子們十分的熱情和興奮,因而當成品展示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擁有的不僅是對作業完成的成就感,同時也有自己的作品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肯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在強烈的自我效能感的驅動下,幼兒的積極能動性能夠得到有效的激勵和促進,因而,幼兒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創意手工的具體制作實踐中。
在孩子們掌握了喇叭花的制作和設計過程后,老師進一步指導孩子們開展具體的動手操作實踐,給孩子們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幼兒開展具體的動手操作實踐,小朋友們四人一組,每人都有一份制作的材料,同一個小組的小朋友們先分工制作,在制作開始前,老師先向小朋友們普及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識,在使用小剪刀、小刻刀、等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工具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動手制作過程中的安全性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在孩子們的制作過程中,老師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在自由創作的天地中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當然,在孩子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老師需要為孩子們提供熱情的幫助和引導,讓孩子們在快樂、自主、有趣的動手實踐過程中,完成自己創造性的手工制作。
四、在多元化的評價交流中促進幼兒創造性意識的進一步發展
幼兒手工作品的完成,并不意味著整個學習環節的結束,在幼兒們完成自己的創作活動后,最后的成品展示、評價交流的環節也是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有效環節。
總之,在幼兒的創意手工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讓孩子們在興趣的激勵下,積極開展創造性的觀察和實踐,讓創意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讓幼兒能夠將創新的意識融入具體的生活和動手實踐中,在思維的驅動下,使創意手工活動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施海曉.傳承民俗文化,彰顯辦園特色——談幼兒園民俗化創意手工特色項目的構建[J].文教資料,2017(15)
[2]董小蘭.創意紙漿畫:小學美術教學創新意識培養的路徑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5)
[3]陸小英.回歸自然,創意無限——淺談幼兒園手工創意活動[J].科教導刊(下旬),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