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是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產物,通過引入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可以提高任務驅動型教學的教學質量。對此詳細闡述了教學心理學在構建合理師生關系、構建良好教學氛圍以及提高指導針對性三個方面,對任務驅動型教學的指導作用。通過對各項研究的分析總結,希望可以豐富教學理論和思想,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任務驅動 教學氛圍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09-02
引言
在現代教育中,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良好的教育實踐情景和問題感悟環境,圍繞特定的任務,進行學習。以任務完成的實際結果,檢測教育教學成果,并總結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問題,改變學生整體的學習姿態,幫助學生構建一套以探究、時間、思考、運用和解決為核心的智慧思考學習體系。而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體系,可以幫助有關教師,更好更快的掌握學生當前的學習動向,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后續學習效果。綜合來看,通過任務驅動的教育教學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所感受到的教學情感環境和情感內容,而教學心理學可以強化各方面的感官感受。
1.教育心理學在任務驅動型教學中的作用
1.1 構建合理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教學模式有效開展的基礎,在任務驅動型教學中,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布置教學任務。師生關系轉變的核心是教師,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在進行應有的教育教學內容和義務以外,還需要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自身的真情實感,感化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用心,從自身出發建立良好的教學規律性和自主性[1]。任務驅動型教學是現代教育教學中,最依賴學生自身意識的教學模式之一。因為小學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文化家庭背景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同層次,作為小學教師,在進行教育之前,需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利用教育心理學,相關教師可以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及時的課后交流和面對面的教學溝通。在交流和溝通中,教師需要注重自身影響,通過有效性的思考和換位交流,進行心理層面上的輔助[2]。
1.2 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任務型驅動教學的教學氛圍,是引導學生進行任務學習的關鍵,教學氛圍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核心任務。在什么樣的教學環境中,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時刻注意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引發學生的獨創性,在任務驅動型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相關教師就需要根據教育心理學思想觀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目標,使教學任務可以更快地完成。同時合理的教學目標可以為教學任務的制定打下基礎,并對學生起到一定激勵作用,推動學生不斷向教學任務靠近。此外,教師可以根據當前學生的心理,積極開展班級團體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氛圍。通過教育教學團體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班級凝聚力。符合當前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是營造合理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相關教師應該積極嘗試教學觀念的創新,大膽嘗試,積極進行教學變革。
1.3提高指導針對性
在進行任務型教學中,設置的教學目標需要符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不應該操作過急。此外在教學進度上,需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整體適中為宜。在顧全大局的同時,學校教師又需要充分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指導。這就需要教育心理學的輔助作用,幫助教師可以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類型,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其作為自己的教學參考因素,從而優化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高針對性的指導,是降低學生差異的重要手段。不少學生因為自身學習接收能力的原因,產生特殊的心理狀態,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很有可能出現更多問題。教育心理學的引入,為面臨此類問題的教師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論指導,可以有效保證其做好針對性疏導工作,減少相關問題的產生。
2.結束語
個性化和差異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探究學生心理,了解學生特色,應用教育心理學相關內容,是現代教學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我國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前提。任務驅動型教學,需要明確的任務目標思想和學生自主精神,更需要教師可以充分解讀學生的思想狀況,營造和諧的教學課堂,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履行教師義務。
參考文獻:
[1]朱岳玲.“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校園英語,2017(48):143.
[2]王泠.淺談“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課堂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7(4):52.
作者簡介:
張秀會,女,遼寧營口人,教師,研究方向: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