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昌龍
【摘要】活動型復習課的構建:精研考試意見,細化素養目標;精選真實議題,活化素養載體;優化活動設計,巧化素養培育。
【關鍵詞】核心素養 活動型復習課的構建
【課題】本文系2018年新羅區教育科研重點課題論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的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56-01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的構建是順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培養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如何構建呢?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精研考試意見,細化素養目標
作為中考復習課,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以《福建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為依據。指導意見是根據學科課程標準即《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制定的,它對本學科考試的性質、范圍、要求以及內容、題型都作了相應的規定和詳細說明。《指導意見》和《課標》是我們進行教學復習的指揮棒,也是中考命題的依據。認真研讀《指導意見》和《課標》,細化素養目標,我們就能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缺點,把握好復習課的重點和方向。
二、精選真實議題,活化素養載體
議題的選擇和涉及必須符合下列特征:
1.基于真實生活和已有經驗
例如: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議題:近日在繼高鐵霸座哥、霸座女、霸座大媽后又出現了霸座大爺,被眾網友戲稱“一家四口終于湊齊了”,但這些僅僅是網友們偶然曝光后發生的連鎖反應,一時間曝光霸座者成功的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在此之前這種現象可能在我們身邊也屢見不鮮。為何諸如此類現象層出不窮,而我們又應如何去治理此類現象呢?
2.基于價值引領和思辨探究
例如: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議題:據調查,近幾年的大學一年級新生中,真正喜歡自己所學專業的不到30%,當被問及高考志愿是怎么選報時,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父母定的”。選報高考志愿究竟應該聽父母的,選一個安逸穩定、就業形勢好的專業,還是合理規劃,選一個適合自己、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專業,子女與父母之間往往意見不一。
觀點一:志愿選報關前程,父母意見應順從。
觀點二:志存高遠勇追夢,合理規劃助成功!
3.基于開放性和生成性
例如: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議題:小龍家建起了一棟三層新樓,裝修公司推薦了一套智能家居裝修方案,安全化、智能化、節能化、生態化、個性化、娛樂化。小龍很喜歡,但父母覺得費用較高,擔心爺爺奶奶不懂得使用,于是不同意。
(1)如果你是小龍,用哪些理由說服父母選擇這套方案。
(2)請你為智能家居產品生產者提幾條合理建議。
通過精選真實議題,基于真實生活情境,活化素養載體,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換位氛圍,有利于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實踐性,讓立德樹人任務得以高效優質落實。
三、優化活動設計,巧化素養培育
學科任務要在測試中發揮最佳的行為表現誘導效果,還必須巧妙設計評價情境,以源于真實生活、但又被結構化的情境作為學科任務設置的背景,然后通過學生運用學科內容完成情境中的學科任務來誘發其預期的行為表現。
1.時政熱點的選擇
①要能體現《課標》和《指導意見》中的重點內容,切忌本末倒置。
②國內的時政熱點優先于國際的時政熱點,盡可能選擇最新的熱點和長效性、全局性的時政熱點。
③體現地方特色,關心當地發展。尤其是當地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中的大事件,以及重大熱點、焦點人物等。
④要選擇不易引起負面效應的熱點,對社會有積極影響、體現黨和政府積極倡導的、能夠樹立黨和政府良好形象的熱點材料。
2.基于發展的活動問題設計
(1)整體性,考慮整體布局與系統;(2)層次性,由淺入深、層層遞進;(3)可思性,有一定的思維質量;(4)情境性,融入生活化場景;(5)發展性,探究思辨,引領素養發展。
以《融入民族文化》復習課教學設計為例:教學設想方面可以采用主題案例探究教學的方式,精選中國女排的材料,創設相關情境串設置系列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與感悟、探究與分析、交流與表達、明理與導行中自主建構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情境預設:播放“中國女排里約奪冠”的視頻片段。
第一篇章:贏了,不服輸的中國女排又回來了!
問題探究1: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第二篇章:中國女排贏了,海內外華人為之歡呼、振奮。
問題探究2:中國女排贏了,海內外華人共同為之歡呼、振奮。這說明了什么?這表現了一種怎樣的共同情感?這種情感又源于哪里?
第三篇章:冠軍的偉大不只是因為輸贏,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問題探究3:有人說:女排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的?
問題探究4:今天為什么全民期盼女排精神回歸?
以上的活動問題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探究思辨,引領素養發展,有利于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教學的構建。
總之,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復習課教學的構建要精研考試意見,細化素養目標;精選真實議題,活化素養載體;優化活動設計,巧化素養培育。讓學生在生活議題的探究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培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