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元
【摘要】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應注重對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也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就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學案導學模式就是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果。本文主要通過對學案導學模式的闡述,分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方案。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案導學模式 自主學習 方案
【基金項目】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導學案引領下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的嘗試與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330。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52-01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其中只起到引導的作用,把課堂交給學生來發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無法適應當前形勢,因此,要積極做出改變。學案導學模式是一種先進的、符合當前發展趨勢的一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獨立探究能力的培養,是踐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學模式。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內涵
學案導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其中學案是教學基礎,導學是教學形式,學生以學案為輔助,通過老師的具體指導,師生共同合作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于老師的講授,很少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將老師講授的內容完全理解本身就是一件不易之事,要做到舉一反三難度就更大了。傳統課堂中,老師課前所準備的教案是給自己的課堂做一個大致規劃和流程,教案書寫是老師自己的設計呈現,這樣的教案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案導學模式區別傳統課堂,老師課前需要準備的不再是教案,而是學案,這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學習規劃,其目的是為了輔助學生學習,在根本上區別于教案。導學案是指導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主要載體,課外時間,導學案要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練習,是學生課外學習的“良師益友”;課上時間,導學案要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是教師了解學情的“重要依據”。有效使用導學案,把教師變成學生學習的伙伴,師生地位平等、主導與主體作用并重,真正體現了師生的雙主體地位。學案是老師根據學生情況設置教學任務和目標,學生根據學案了解學習任務、掌握教材內容的載體,架起了“學”與“教”之間的橋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載體,它既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還是學生學習的導航儀,具有指導學生讀、聽、思、做的作用。因此導學案的重點是“導”,而不是“練”,要做到“導學、導思、導講、導練”。要求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探究性。要既能啟迪學生思維,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間有任何疑問,由老師進行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案中適時進行方法指導。可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設立“方法指導”“友情提示”“互幫互助”等欄目,通過教師的補充說明、方法指導,使師生共同完成預期學習目標。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對老師的要求:學案導學模式雖然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老師在其中發揮的指導作用也不可或缺,老師在編寫學案的過程,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基于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部分,有層次的設計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存在差異的,因此,老師學案的設計要把握將教材重點突出、把教材難點分散這一原則,思考題目的設計也要遵循這一原則,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如果將重難點集中在一起,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教學的開展。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方案
1.引導學生依照學案設計自主預習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教材內容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步。老師在課前應針對教材內容的各個知識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學案,并及時將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熟悉教材內容,初步掌握各項知識點。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老師在本堂課結束前,僅僅口頭上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下堂課內容的預習,通常只有很少部分的學生會執行,大部分學生會忽視這一點,這樣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要改變以往的模式,首先,將準備的學案及時發給學生,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流程和規劃;其次,要讓學生總結預習成果,這是為了避免學生忽視課前預習工作,老師應明確要求學生將在預習過程中,把自己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加以記錄,留待課堂上讓老師指導,把自己已解決的問題也需要做整理記錄,并寫下自己分析問題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真正的將課前預習落到實處。此外,記錄自己已解決問題的分析過程,這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而記錄未解決,需要老師指導的問題,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更有針對性的學習,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因勢利導,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在課前已經進行了有效的復習,因此,老師需要著重解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老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師生雙方合作解決問題后,老師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針對教材內容進行總結歸納。總結歸納的過程,首先能讓學生在心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教材內容各項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讓教材內容的重難點變得有條理性。其次,總結歸納的過程其實也相當于二次學習,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甚至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理解。老師通過長期的引導,讓學生形成有意識的進行總結歸納的習慣,這對于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教材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3.自主學習,讓學生勇于探究。通過導學案導學,讓學生自主探究、敢于質疑,積極發現,善于歸納,構建和諧課堂教學環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特別需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主動性,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積極討論、積極表述,積極質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溝通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認識數學知識的意義,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積極探索新的知識。
4.創設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環境,采用幽默的語言,提高數學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注重和學生共同合作,從而影響活潑的教學氛圍,采用互動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此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結語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的教學不能如同小學一般,只注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思考的習慣,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更需要如此,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做好引導工作即可,最大化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吳小兵.初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策略分析[J].好家長,2017(47):54.
[2]張伯秋.探究初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新課程研究,2017(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