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孝華
【摘要】服務讀者是圖書館的核心工作;閱讀傾向是一定范圍內的讀者群體,所表現出來的對文獻資源的選擇性傾向;讀者的閱讀傾向決定著圖書館服務的策略和方向。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應該在掌握閱讀傾向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深入的研究讀者的閱讀傾向,統計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使用情況;做到動態管理,優化圖書資源,拓展導讀服務,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圖書館 閱讀傾向 館藏結構 讀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79-01
一、不同群體讀者閱讀傾向的分析研究
(一)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之后,讀者人數大大增加,用戶群體中各個文化階層的讀者都有。在公共圖書館內借閱圖書的讀者,閱讀傾向具有以下特點:
1.大部分讀者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借閱圖書時隨意性很大。在某個公共圖書館內,為方便讀者借閱,在圖書閱覽區設有坐席60多個,讀者可以將選好的書籍帶入閱覽區進行閱覽。統計顯示,大多數讀者面對數量龐大的圖書,不知道自己想看那一本,進入書庫后,首先被吸引到最新圖書專區,然后隨興趣選擇一本開始閱讀。這樣的選書方式,使大部分讀者被快餐文化所吸引,對于經典名著無暇顧及。蘇州市某公共圖書館,藏書80多萬冊,每天入館的讀者在700人左右,平均每天借出圖書160冊左右;數據顯示,大部分入館的讀者集中在報刊期刊閱覽區,平均翻閱時間在30分鐘左右。
2.大部分讀者閱讀的目的不是加強學習,而是消遣放松。現代社會,人們普遍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相比于喧囂熱鬧的外部世界,圖書館反而成了一方清凈之地,讀書也成了人們花費最低的消遣方式。所以,大部分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都會選擇那些輕松簡單、不費腦子的娛樂性圖書來閱讀。湖北省某大型圖書館連續4年的借閱數據顯示,閱讀門檻極低的各類文學性書刊,借閱比例占到了86%以上,而哲學、藝術、工業、教育、法律等方面的著作,加起來才占到10%;科學技術、軍事、農業科學、歷史地理方面的著作,借閱比例最低,均在0.2%左右。
3.讀者選書基于實用主義。移動互聯網使得信息呈現出爆炸性的增長,遇到問題時,人們寧愿上網去搜索,也很少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所以,在圖書館借閱圖書的大部分讀者,都是出于實際需要,而非真正的閱讀愛好。寧夏某圖書館今年購置了2000余冊新圖書,借閱數據顯示,新到圖書中的炒股、養生、菜譜等書籍占比76%以上,其他8種類別的新書占比20%。
(二)高校圖書館
高校讀者的閱讀現狀也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借閱數量逐年下降;從借閱統計上分析,可以看出以下閱讀傾向:
1.專業類書籍借閱頻繁。高校學生平時以專業學習為主,在課外時間會通過借閱各類相關書籍來彌補專業知識,提高知識水平。山東某綜合性大學的圖書借閱數據顯示,馬列、哲學、社科、法律等書籍借閱占比6.7%;科學類、教育類占比6.1%;醫藥、衛生類占比9.3%;語言、文學類占比34.6%;綜合性圖書占比1.2%。數據反映出了符合專業學習特點的均衡性借閱規律,也從側面反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圖書館發揮出了第二課堂的作用。
2.消遣性文學類圖書借閱數量較大。文學類書籍一直被認為可以陶冶情操、開拓視野,是真正的精神食糧。高校大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普遍喜歡圖文并茂的消遣性書籍,來緩解學業上的壓力;這也導致經典名著越來越冷落。語言、文學類書籍借閱比例雖然高達34%,但其中經典名著所占的比例只有9%。高校學生的讀書活動,更是一種精神消費。
3.讀書追求實用性。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使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大學生也在積極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希望培養更強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兩類書籍也是大學生讀者的閱讀傾向之一。山東某綜合性大學的數據顯示,計算機類書籍借閱比例最近三年的增長率達到了20%以上;英語類增長率達到了16%。
二、圖書館的服務對策調整方向
圖書館根據多年的借閱統計數據,可以全面掌握讀者對于圖書文獻的需求特點。分析這些特點和規律,能夠幫助圖書館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其教育功能。高校圖書館的研究顯示,一年級的新生讀者,熱衷于借閱暢銷的長篇小說、經典名著等文學作品;高年級學生則更關注專業類書籍和考研類書籍;教師讀者則關注各類學報和學術期刊。通過對這些特點、規律的綜合研究,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升圖書館的服務:
1.優化館藏結構,制訂合理的文獻資源建設計劃,滿足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各類圖書館的讀者接待量一直呈上升趨勢,需要逐年購置新的圖書文獻。圖書館可以發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網絡調查問卷,統計需要購置的文獻資源;并采取動態化的補充策略,整合既有圖書資源,使館藏結構進一步合理化。
2.加大對館藏圖書資源的宣傳。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重要部分就是宣傳館藏資源,讓讀者了解圖書資源、利用圖書文獻,獲取知識。圖書館可利用數據庫系統,將圖書信息歸類整理,在網站上發布,引導讀者了解并有效地利用圖書資源,提高閱讀效率。
3.優化圖書館環境,打造新媒體閱覽室。圖書館要體現自己的教育職能,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包括圖書館布局、室內綠化、網絡服務設施等。可以在圖書館的走廊、閱覽室等區域張貼宣傳字畫,營造讀書氛圍;在經費充足的前提下,加強互聯網和新媒體建設,購置電子書、讀報系統等新媒體設備,為讀者提供豐富的閱讀方式。
結語
圖書館是整個社會的文獻信息中心,肩負著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重任。圖書的借閱統計信息,反映了讀者群體的閱讀傾向、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在信息化時代,紙質圖書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大多圖書館的圖書借閱率明顯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研究閱讀傾向,了解讀者的信息需求,優化圖書館藏結構,對于提高圖書利用率、合理分配圖書經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麗萍.公共圖書館讀者的閱讀傾向分析與引導.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
[2]李琦瑋.公共圖書館流通數據的統計分析.科技情報與經濟,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