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語的變格一直是學習者的難點,尤其是第三格。第三格涉及到的詞類非常廣,包括名詞、代詞、冠詞等。辨別的主要途徑是從謂語動詞著手。本文將對第三格的主要用法簡要介紹,希望能對學習者的學習有所啟示。
◆關鍵詞:德語;第三格
語言學家稱有詞形變化的語言為屈折語,是指在組合句子時,有一部分詞類必須進行相應的變化,以突出這些詞再句子中的句法功能。德語是典型的屈折語。德語各詞類的詞形變化為兩類:變格和變位。變格是指名詞、代詞、冠詞和形容詞的詞形變化。德語變格有四種: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和第四格。這種叫法并不是德語詞直譯,而是為了學習便利而叫名,它們對應的名字分別為Nominativ,Genitiv,Dativ,Akkusativ.在德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常產生困惑的變格主要是第二、第三格,本文主要關注第三格。
動詞的配價決定了補足語的格位,按照句子功能來講,德語的第三格、第四格起到了賓語的作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到過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的概念,因此不少教師將這一概念類比到德語學習中。句子中的名詞、代詞、冠詞變格為第四格,起到的句子功能為作直接賓語使用,而變為第三格,則是作間接賓語。這樣的對比便于學生理解,但在實際學習中,第三格的用法遠比這個要復雜得多,主要取決于句子中的謂語動詞。
1.二價位中的第三格
不同的動詞配價不同,有的動詞涉及兩價,有的動詞涉及三價。二價動詞為施事者和受事者分別提供一個位置,也就是常說的主語和賓語。前面提及教師可能用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來引入第四格和第三格的概念,但與英語主謂賓結構相比,在德語中受事者會發生格的變化,不再是單一的第四格賓語,還有第三格賓語。如:
(1)Er hilft mir.
(2)Das Kleid gef?lt ihm.
(3)Thomas fehlst mir.
學生需要識記的內容主要為人稱代詞、冠詞、物主代詞或否定代詞+名詞的第三格形式。
2.三價位中的第三格
三價動詞則在句子中涉及到三個位置,即主語、第三格和第四格賓語,理解為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為方便記憶,教師常常讓學生記住“人三物四”四字,也就是說間接賓語也就是“人”,需要使用第三格形式,而直接賓語“物”使用第四格。如:
(1)Ich schenke meinem Freund das Buch.(賓語皆為名詞結構,先三后四)
(2)Ich zeige ihm das Geschenk.(間接賓語為代詞,先三后四)
(3)Ich schenke es meinem Freund.(直接賓語為代詞,先四后三)
(4)Ich zeige es ihm.(賓語皆為代詞,先四后三)
如上例句所示,第三格變化和位置是學生容易造成困惑的地方。
在上述句型結構中,有的動詞用法較為復雜,它們涉及到反身代詞,而使得句中賓語使用第三格形式,學生應多加以區分。如:
(5)Ich putze dem Kind die Nase.
(6)Ich putze mir die Nase.
(7)Sie kauft mir ein Hemd.
(8)Sie kauft sich eine Bluse.
采用同樣的動詞,在例句(5)和(7)涉及的對象有兩人,而(6)和(8)涉及的對象只有主語自己,這使得學生在學習了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對應第四格和第三格以及它們牽涉兩個對象之后會產生相當大的困惑。
3.要求跟第三格的介詞
除去受動詞支配涉及三價的賓語中會發生第三格變位,在受動詞支配的補足語中,不受動詞支配的自由說明語以及一些介詞之后要求第三格變格。這里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只能接受第三格變化的介詞,另一種是動詞的狀態影響格的變化,也即是教師常常教學生記憶的“靜三動四”,sein動詞、表靜止狀態動詞后的介詞要求第三格,而趨向性發生位移的動詞后的介詞要求第四格。如:
(1)Sie ist beim Arzt.
(2)Sie lernt im Klassenzimmer.
(3)Ich gehe in ein Kaufhaus.
4.學習建議
德語的變格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教師應利用習題、對比、講解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熟悉,尤其教師在講解特殊動詞用法時應給予重點突出,到底是二價還是三價動詞,都應該多加以注意。語言對比主要還是著重于英語和德語的格語法對比,漢語和德語的表達差異對比,讓學生能夠容易理解。教師應注意的是兩種語言不同的地方盡量避免對學生造成負遷移。比如,漢語和德語存在語言層面的差異,才學習第三格語法時,學生較早接觸的動詞為fehlen,gefallen,danken,geschenken,geben等。先以fehlen為例,改詞意為“缺少、丟失、想念”。中國人說“我想你”,而德國人卻說“Du fehlst mir”,其中,“我”使用的是第三格,也就是“我”作賓語,與漢語的主語賓語正相反。這非常讓學習者產生困惑。再以gefallen為例,意為“滿意、喜歡”。漢語說“我喜歡這本書”,而德語說“Das Buch gef?llt mir”.因此,在學習第三格的時候還要求學生轉換思維,要用目的語國家的思維方式進行語言表達。
總之,在學習第三格時不能急于求成,為今后更為復雜的語法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可以進行錯題和難點總結,將特殊動詞和典型例句進行背誦。勤加練習始終是最為牢固的基石。
參考文獻
[1]Bünting.Karl-Dieter:Einführung in die Linguistik[J].Weiheim,1996(105).
[2]王京平.德語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5):212.
作者簡介
何婷,女,漢族,四川儀隴人,碩士,助教,西華師范大學,單位所在地:四川南充;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