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仙 王帥 劉暢 雷猛 曹靜瀅
【摘要】本文通過對實驗“莫爾法測定氯化物中氯含量”試劑的濃度、用量及指示劑的用量進行縮減,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將此實驗實現了微型化,并對常規實驗與微型化后實驗進行了多方面的對比研究,由實驗結果可知:微型化學實驗比之常規實驗有著巨大的優越性。
【關鍵詞】微型實驗 滴定 莫爾法
【中圖分類號】O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55-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的支柱和靈魂,同時也是增進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這一途徑,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完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素質,使素質教育和學科教育成為整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微型化學實驗(microscale chemical experiment或microscale laboratory,簡寫為M.L.)是將化學實驗在微型化的儀器中進行,而不是在常規儀器中發生,試劑用量也僅僅為常規用量的幾十分之一甚至幾千分之一,可達到節約、準確、明顯、安全、省時省事、環保、高效的功能。[1-3]微型化學實驗是近幾年來迅速發展的化學實驗新方法和新技術,也是國際公認的體現綠色化學思想的新變革和新舉措。它是在保證實驗結果的前提下,盡可能以少的試劑來獲取更多的化學信息的技術。它獨特的優點(環保、安全、創造性等)使其迅速獲得廣大化學界人士的青睞。[4-5]
本文以沉淀滴定實驗“莫爾法測定氯化物中氯含量”為例,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通過對試劑的濃度、用量及指示劑的濃度用量進行縮減,將此實驗實現了微型化,并對常規實驗與微型化后實驗進行了多方面的對比研究。
1.常規滴定(50ml滴定管)
用已知濃度的AgNO3溶液(c=0.04933mol/L)滴定25.00ml待測NaCl溶液,加5% K2CrO4指示劑20滴,結果如表1:
由表1可知,待測NaCl溶液濃度為0.04995mol/L,相對平均偏差為2.165×10-5,結果可用。
2.微型實驗實驗
常規實驗與微型實驗所需試劑用量見表2.1。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微型實驗所需要的試劑量大大減少,操作時間會隨之縮減,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液和廢渣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程度變小,同時對于實驗室“三廢”的回收與處理也將變得更加簡單和省時省力,節約了資源,為實現綠色化學的目標打下基礎。
3.微型實驗試劑濃度優化
將原溶液分別稀釋2倍、4倍、5倍、8倍和10倍,進行試劑濃度優化,采用5ml的滴定管進行實驗,實驗的結果如表3所示。
滴定實驗要求的實驗誤差在0.2%以內,即≤2×10-3。表3顯示,在對濃度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將原溶液濃度稀釋4倍、5倍和8倍的時,滴定結果符合實驗要求,將原溶液濃度稀釋2倍和10倍的時,誤差遠遠超出實驗要求范圍,結果不可用。
結論
將常規實驗所用的50ml滴定管改為5ml的微型滴定管,將原試劑濃度(0.04933mol/L)稀釋4-8倍時,滴定誤差≤0.2%,結果滿意。
綜上所述:微型化學實驗使用的試劑較少,降低了成本,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實驗“三廢”也大大減少,藥品消耗量縮減,實驗耗時短,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欲望相對提高,比之常規實驗有著巨大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Mayo D W,Pike R M, Butcher S S, Microscale Techniques For The Organic Laboratory[M],New York:Wiley,1991
[2]周寧懷.微型無機化學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
[3]周寧懷,宋學梓.微型化學實驗[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2.
[4]方金祥,微型化學實驗之設計與制備[M],臺灣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8.
[5]吳茂英,肖楚民,韓峭峰等, 無機化學實驗微型化的新嘗試及其教學效果[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8(3):16.
[6]四川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浙江大學化學系, 分析化學實驗[M], 北京: 教育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
作者簡介:
喬建仙(1980-),女,講師,主要從事化學相關的理論及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