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煥
【摘要】自信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它不僅是中職生向上發展的內在力量,還是中職生未來社會生存的本領和成才的關鍵。因此幫助中職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能使得他們終生受益與獲得終身用之不竭的內在財富。故此,本文基于班主任的視角中來探索培養中職生自信心的方式方法,同時也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者提供參考性價值。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 自信心 和諧師生關系 環境默化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82-01
一、中職生重構自信心的迫切性
第一,培養中職生自信心是現實需要。中職院校生源的招生多數來自于無法升入普高或者初中未畢業的學生,其應試教育的受挫導致中職生自卑心理較重。其次中職生生源的成分一部分為留守家庭、單親家庭的學生,存在部分學生性格具有孤僻、自閉的特征表現。在中職生綜合學習基礎較差和性格孤僻自閉的特征的基礎上,這不僅給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造成很大的困境,也加劇了學生自卑心理情緒的惡化。第二,時代發展的需要。當前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不僅僅是單純知識與技能的競爭,更是心理素質方面的競爭,在沒有人生樂觀的心態、良好的心理素質下,是無法在社會生存與職業發展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自信心是一個人形成內在健全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自信的樹立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基礎前提條件。鑒定與此,無論是在中職生的學業上,還是未來社會就業發展上,中職生自信心的培養都顯得十分迫切及重要,班主任作為德育教育主要的建設者,應該更加重視中職生自信心的健康發展,從而才能更好助力中職生未來職業道路走得更穩更遠。
二、德育管理活動中培養中職生自信心策略研究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開始
和諧共生的師生關系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必須建立在師生日常良好地溝通下才能逐步地實現,只有班主任融入到學生中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才能消除對老師的畏懼心理,逐步地敞開心扉向老師訴說自己的困境,這樣班主任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障礙或者是學習障礙,從而促使班主任管理行為更加符合中職生的實際性發展需要。
因此在師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把握兩大原則,第一,愛心原則。在師生交流中老師要事事做到愛心先行,那么學生就會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呵護與關心,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雙方形成良好地互動與接納。第二,利他心原則。教育教學從來不是單向的活動,只有班主任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才能更好地發揮“愛護與關愛”的教育力量。如:針對缺乏自信心的學生,那么班主任應該從利他心的角度中思考,立足學生的立場中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只有真正找到學生的根源性問題,班主任才能有解決的可能和培養方法才能更加具備有效性。
2.環境默化——助力中職生自信心健康形成
氛圍對自信心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應該積極營造出適宜的成長環境,來助力中職生自信心的健康形成。例如,班主任精心營造班級生態,如班級口號上設定:我是最棒的!學習目標:培養自信的人、健康的人、智慧的人、不斷超越自我的人。通過口號的重復性,來達到催生中職生的自信意識。再如,樹立榜樣效應,通過發現不同中職生的閃光點和不同方面取得的發展,通過口頭表揚、板報展示以及成立“幫帶小組”,達到激勵該學生自信心的功效,也為其他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達到喚起不同中職生的向上精神的目的和促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助力不同學生的自信心健康形成。
3.實踐活動——增強中職生自信心健康發展
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自信心有效塑造,主要通過自我行為實踐后的結果,能獲取良好的及時反饋,從而形成一個閉環式、漸進式的自信心積累和快速提升。因此,根據自信心發展規律和考慮到中職生自我行為缺乏正向的反饋的基礎上,班主任就應該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積極開展多樣性、多形式的實踐活動,從而為中職生自信心發展做到最大助力與促進。
例如,在新生開學時,班主任就積極開展演講、書法、歌詠與個人才藝表演的集體性活動,這是為了給學生留下與應試教育不同的印象,從而促進中職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達到培養學生自信心發展的目的。如,專業技能比拼賽,這是通過團隊合作來達到自信心的培養,同時也對專業技能得到鍛煉與掌握。再如:設計挑戰性任務: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來。這是通過個人實踐努力而達到的目標,因此班主任必須根據日常觀察中職生的具體表現,在針對性制定符合中職生挑戰性任務,從而才能促使學生完成挑戰任務后達到個人自信心強化的目的。
綜上所述,任何教法都有它的一體兩面性,因此,班主任必須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觀,才能切實發現中職生生理與心理的成長問題,從而才能更好地助力班主任管理行為具備實效性與現實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蔣紅.中職生缺失自信淺探及其培養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5):121.
[2]費明衛,吳錦平.中職生自信心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