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國家想要振興、發展、繁榮、需要的是青少年兒童的良好發展,但是,目前兒童在我國的社會當中,屬于弱勢群體,尤其是農村的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應當更加關注。在最近幾年,城市化進程不斷發展,我國新農村建設不斷發展,讓農村的勞動力逐漸開始了外出打工。而這樣則會讓兒童留守在村落當中,因此,我國的留守兒童人數逐年上升。因為,農村經濟發展十分落后,并且教育條件有限,讓留守兒童在村莊求學的過程中以及心理發育尚受到了不正常的發展,對于教育方面也無法和諧發展。對于兒童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本篇文章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以及教育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其主要目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心理以及教育方面問題。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教育問題 心理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94-02
引言
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經濟逐漸快速發展,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讓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開始多了起來,而這也是留守兒童數量逐年增加的關鍵所在。在農村當中,眾多的留守兒童都是上輩老人在照顧,但是,因為老人的文化水平以及素養不是很高,因此,導致了兒童不能良好的發展,并且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上也容易受到影響,本篇文章基于此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鄉村教師是農村教育“活的靈魂”,是農村學生睜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鏡子”。他們地位的變化,事實上與鄉村社會對待讀書的態度直接相關:鄉村教師的地位愈高,農村家長和學生對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以實現階層向上流動的認同度也就愈高;反之,則愈低。可見,讓全社會賦予鄉村教師這個群體本應擁有的崇高地位,絕不僅僅關乎這個特定群體自身的光榮,更關乎鄉村社會與農家子弟對待知識的態度,關乎底層社會對未來的期望。然而,作為一個龐大的知識群體,當前鄉村教師的地位總體不高,這背后有著復雜的社會因素。
一、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情況分析
兒童時期在人的一生當中十分重要,心理活動決定了日后的發展,而對于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講,其心理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農村留守兒童都是在長輩或者親戚朋友家生活,從小缺少了母親父親的愛,因此,容易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出現瑕疵,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其進行引導,很可能影響留守兒童日后的發展,一般來講,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在情緒上容易產生波動,并且自控能力極差,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還會產生焦躁不安的現象。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1)群體數量達,師資人員少,地區性強
我國的農村教學其主要的特點是,教學環境落后,師資李涼茶,激素的同學往往不會有專門的生活老師去對其進行照顧,而這樣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上就存在一定的壓力,讓眾多學習方法,教學方式沒辦法正常開展,這樣也讓留守兒童的心理以及教育方面不能滿足,同時,也會對學生受教育程度造成影響。
(2)學校中的教育仍然使用應試教育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眾多的農村學校所使用的教育方式仍然是應試教育,并且教師還在采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而這樣則會讓眾多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以及評價在書面上,而這點也讓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有所缺陷。
(3)住宿條件差,管理存在問題
學校的基礎設施還不是十分完善,特別是農村學校的住宿條件,而這也會讓眾多留守兒童的家長,不喜歡將學生放在學校,會將孩子放在離學校較近的親戚家中,而這點,導致留守兒童不能受到學校的統一管理,而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的管教,可能會沾染社會的不良氣息,從而對留守兒童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影響。
下圖為農村留守兒童在家的相關圖: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發展與教育問題的方法
學校教育其關鍵所在就是教育的方式,同時,也是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主要根據地,因此在教育實踐的過程當中,需要將農村的基礎教育充分進行利用,讓留守兒童心理發展以及教育問題能更好的解決,對教育的資源進行利用,從而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更好的進行關注。
(一)班主任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學校的工作當中,兒童所接觸得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教師,而這樣就要求班主任在完成好日常課程的時候,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壓力,同時,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還需要對留守兒童的思想進行關注,保證教師能成為留守兒童心中的榜樣,教師與留守兒童成為朋友。如此,才能保證留守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健康成長。
(二)任課教師需要掌握兒童心理,提高兒童的心理健康素養
在學校當中,任課教師需要讓每一課的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進行運用,如此,可以讓留守兒童的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在進行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結合,教師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疏導方法,不斷對留守兒童進行幫助,在教育的過程中,減少不良的心理問題出現。
(三)學校開展心理教育相關活動
大多數的農村留守兒童性格較為孤僻,如果出現問題,也不會與教師進行溝通,而這就需要學校在日常生活當中以及相關活動當中,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意識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有一個積極的心理,能有一個宣泄自身想法的空間。這樣可以讓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有所改善,同時,也是對留守兒童學習以及生活的一種歷練。
三、總結
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眾多農村父母選擇外出打工,而這樣會導致留守兒童的增多,對于留守兒童國家以及社會應當多進行關注,留守兒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不光學校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社會也應當給予一定的資助,促進留守兒童教育事業,關注留守兒童身心發展,我國的未來才能更進一步。本篇文章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在此過程中提出如何才能保證我國留守兒童盡可能的健康成長,希望社會各界更多的對相關問題進行幫助,促進我國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耿振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的探析[J]. 大眾心理學,.2017(8):18-19.
[2]俞天秀.農村小學生家庭作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S1)
[3]孫春紅.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學習現狀與教育對策[J]. 當代教研論叢.2015(08)
[4]郭麗娜.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道德教育問題及其對策[J]. 內蒙古教育.2016(29)
[5]李佳樾,何莉,郭金仙,楊蘭.甘肅農村留守兒童生活質量現狀分析[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12)
[6]佘星宇.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
作者簡介:
王斌(1981.02-),男,漢族,甘肅會寧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