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黎明
【摘要】伴隨著Internet、電腦等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繪本得以用電子圖書的方式呈現。配以有趣的動畫,純正的讀音,動聽的歌曲和優美的音樂等素材,在童話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靜態畫面動態化,枯燥知識趣味化,難點問題簡單化。看——鮮艷形象的圖片,易于孩子推測和理解故事情節; 聽——抑揚頓挫的朗讀,便于孩子記憶和模仿; 說——清晰簡單的情境,利于孩子梳理和把握。
【關鍵詞】電子繪本 有效作用 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204-02
一、電子繪本閱讀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的意義
繪本,亦稱圖畫書,是一種適合兒童閱讀的讀物。繪本圖文并茂,語言生動,短小精煉,韻律美妙且富有童趣,其獨特的魅力是一般的語篇所無法比擬的。國外很多學者都認為:繪本是最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圖書,繪本閱讀是低年級孩子閱讀經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伴隨著Internet、電腦等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繪本得以用電子圖書的方式呈現。配以有趣的動畫,純正的讀音,動聽的歌曲和優美的音樂等素材,在童話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靜態畫面動態化,枯燥知識趣味化,難點問題簡單化。
二、電子繪本閱讀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的選擇
電子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和興趣的繪本,是開展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的前提。通常,在選擇繪本時,既要確定繪本與教材內容的關聯性,還要考慮繪本對孩子思想的教育性。具體要求包括:
(一)選擇圖文合奏的高品質電子繪本。
加拿大學者培利·諾德曼認為,繪本文字講述的故事要情節變化起伏,有懸念和猜想,文字宜淺顯易懂,符合培智學生的言語特點;圖片要能夠完整表達故事,呈現出故事情節、角色、氣氛和主題,培智學生能通過自主讀圖猜測故事大意。圖文應該相互配合,共同敘述一個完整而富有童趣的故事,而且要富有創意的構想、趣味的情境、新穎的技法、和諧的版面和美感的造型。
(二)選擇符合培智學生情感體驗的電子繪本。
培智學生喜愛充滿童趣味的繪本作品。培智學生文學的三大主題為教師選擇繪本提供了有益借鑒:培智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愛的主題系列叢書,反映培智學生被愛的需要,傳達愛與美,例如《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父與子》等;選擇頑童主題系列的叢書,反映培智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
(三)選擇切合課程主題活動的電子繪本。
很多培智課程采用主題活動的形式,繪本閱讀作為主題活動中的一部分,可以為主題活動提供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儲備。教師要結合培智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充滿童趣的繪本,引導培智學生在繪本閱讀中學習知識、愛上閱讀。比如,針對培智近期開展“我與我家”的主題活動,在講到“我的親人”小主題時,可在閱讀區放置《我爸爸》、《我媽媽》等描述親人主題的電子繪本,并進行集中繪本閱讀活動。在講到“我的家”的小板塊時,可選擇《打瞌睡的房子》、《我的櫥里有個噩夢》等繪本供培智學生進行閱讀。在開展“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時,可選擇《讓路給小鴨子》、《母雞蘿絲去散步》和《小蛇多多》等動物主題的繪本,供培智學生選擇和自由閱讀,培智學生可以通過繪本中可愛的圖片以及教師的講述,增加對動物的了解,熱愛小動物,加深對主題活動的認識。
三、電子繪本閱讀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的設計
閱讀繪本的過程就是教師帶領孩子走進繪本故事的情節中。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繪本內容,掌握了繪本的知識,并能表演繪本或簡單復述。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將電子繪本和多媒體課件有機結合,刺激孩子的各種感官,豐富課堂的內容,激發孩子的閱讀欲望,提高閱讀的效果,分享繪本閱讀的快樂。
(一)伴著目標引入電子繪本。分析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需求,確定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目標。
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目標一般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兩個方面,細化為知識技能、思維能力、情感與態度,通常需要分析和設計學習背景、學習需求、學習任務。對于電子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目標的制定,培智教育語言教育領域就有“喜歡聽故事、看圖書”這一目標。以《逃家小兔》為例,筆者觀察了幾個一年級教師的童話情感教育教學設計,大多都會抓住繪本中兔媽媽和兔寶寶的反復式對話,將朗讀和理解繪本中的文字,學習以“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創作對話設定為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目標之一。這個目標既符合《綱要》中發展兒童語言能力的要求,也兼顧了兒童的年齡特點。當然,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只是一個方面。在《逃家小兔》兔媽媽和兔寶寶的對話中,有很多想象出來的事物以及事物間密切的關系,既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最初的邏輯思維,比如“如果你變成一棵樹,我就變成小鳥”、“如果你變成魚,我就變成漁夫”,等等。此外,通過兔子母子對話,讓培智學生了解親子關系的可貴,是對孩子情感體驗的升華。
(二)帶著問題走進電子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會涉及提問這一環節,培智電子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也不例外,提問要講究層次性。
就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而言,孩子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圖畫上,那么,針對圖畫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提問:第一層次——觀察畫面,描述畫面;第二層次——理解畫面,進行畫面外的想象,引導培智學生發現前后畫面的聯系;第三層次——不僅對畫面進行詳細連貫描述,而且注重對其中的因果關系做出判斷與分析。再就是根據故事特點設計提問。以故事、人物情節為發展線索的,可以設計一些推理性提問,著重培養培智學生通過觀圖畫和認識畫面各種事物的變化與聯系來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當出現故事發展的高潮時,可以設計一些假設性、創造性的提問,以發展培智學生的創造力和提高培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生活現象為主、圖畫內容之間是平行性的,可設計一些綜合性的提問來拓展話題。
(三)品著情景感受電子繪本。教師采用電子繪本翻頁的形式或自制課件播放每一頁圖片,并配放故事錄音,讓孩子邊聽邊閱讀繪本。
筆者有幸聽了《螞蟻和西瓜》的電子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活動課,旁聽的還有專業的繪本研究者和老師們。他們一直認為,培智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的前提或者主體應該是師生一起品讀繪本,對繪本主要內容有比較熟悉的了解。這樣,繪本童話情感教育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對繪本進行延伸活動也才有可能。對繪本的品讀也有講究,仍然以《逃家小兔》為例。該教師在進行童話情感教育教學設計時,將繪本的品讀設計為導讀、閱讀、再次閱讀三步。導讀階段,教師先由之前的親子互動游戲引入,告訴孩子們“小兔和媽媽也做了個有趣的游戲。”這已經足夠引起孩子們的好奇了,究竟是什么游戲呢?于是教師順勢將孩子帶入閱讀,先由教師為孩子閱讀,在此過程中,結合提問加深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同時對孩子還不太能理解的,諸如“園丁”等詞匯用圖片作出解釋。另外,教師也要求孩子們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可以變成些什么。最后,孩子們對情節已經了解得差不多時,教師同孩子一起再次閱讀,對情節就有個完全的把握了。
參考文獻:
[1]王東凱.培智語文童話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林區教學. 2011(09)
[2]張秀麗.基于培智學生學習特點的閱讀教學需求[J].現代教學. 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