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桃 陳琳
【摘要】執業醫師考試是當今醫學生畢業后向執業醫師邁進的必經之路,也是檢驗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的試金石,結合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加強對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規范化培訓。
【關鍵詞】執業醫師考試 實踐技能培訓
【基金項目】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以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為導向的醫學生實踐技能培訓研究(編號:20160211) 。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244-01
執業醫師考試是當今醫學生畢業后向執業醫師邁進的必經之路,也是檢驗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的試金石,執業醫師考試分為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筆試兩部分,而實踐技能考試又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基本操作及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考核三個部分。實踐技能考試是評價醫學生是否具備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臨床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環節。結合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加強對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規范化培訓,一方面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對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結果等進行綜合分析,提高醫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在醫患溝通技巧及受傷意識方面也得到了提高。按照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制度的要求,醫學生考試合格后方可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所以強化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規范化培訓,不僅可以提高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對于將來從事臨床工作也顯得極為重要。
一、以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要求為導向,設定培訓內容
根據執業醫師考試技能考試大綱的要求,設定培訓的技能項目和評分標準,同時重點突出,技能培訓項目操作中的關鍵點、歷屆執業醫師考試容易失分的地方以及容易引起醫療糾紛的地方要有所反映。為適應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中對技能操作的要求,從原先的以學科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能力為中心。
二、教師臨床操作培訓規范化、標準化
在傳統的臨床帶教中,許多教師往往是根據個人經驗和方法進行培訓和考核,實踐技能考核方法不統一,標準不統一,這對學生技能操作考試的通過是不利的,因此,在培訓開始首先組織所有參與培訓和考核的教師對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深入學習,根據大綱要求依托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規范教師的臨床操作技術標準,從而使培訓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教師不僅需要不斷專研專業技能,還需要掌握多媒體技術及相應軟件,使多媒體模擬教學系統及仿真教學更高效地輔助臨床實踐教學。
三、完善教學手段,引入標準化病人
標準化病人的培訓與應用可以鍛煉醫學生的臨床思維,標準化病人作為一種客觀、有效的教學資源,克服了臨床教學時無合適病例、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等問題,有效緩解了教學與醫療的矛盾,又能讓醫學生早期接觸“病人”,通過反饋,學生掌握了與病人的交流方式和正確的查體方法,從而更有效地訓練學生臨床實踐能力、與患者交流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完善教學手段,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
引入電子標準化病人:我院臨床技能中心自2015年11月引進高仿真醫學模擬人,他有呼吸、有心跳、有脈搏、會眨眼、能說話,不僅可以模擬心肺聽診、觸診和肺部觸診等基本操作,還可以真實的模擬急救科、內科、外科等臨床科室所涉及的各種常見疾病的臨床特征,治療措施及相關護理操作,可供醫學生訓練臨床問診、病史采集、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做出臨床診斷,制定治療方法,采取護理措施這一系列的臨床程序,最大程度的滿足了醫學生的教學和培訓的需求,為醫學生搭建了實踐操作的平臺。同時可采用“以問題為中心”(PBL)的臨床教學模式。PBL教學法的開展,培養學生在實踐中善于自主思考、查找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動向和問題,隨時給予完善和解決。
五、實習前強化培訓及畢業前培訓
對醫學生進行實習前教育,同時對學生進行臨床技能強化培訓和考核,根據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大綱要求并結合培訓組學生的臨床實習輪轉安排合理設置培訓項目。畢業前再次針對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大綱要求,并按照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形式對學生臨床基本操作技能進行強化培訓和考核,通過培訓和模擬考試,使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有所提高,特別是熟悉了國家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的內容和形式,有利于順利通過國家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從而達到提高考試通過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廖蘇芳,杜金刊,趙永明,張偉英,胡汝云.以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為導向的醫學生技能培訓方法的改革與實踐研究。《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年 第11期
[2]高卉,白育庭,李明,李焱,錢毅.以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為導向的臨床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基層醫學論壇》2007年第3期。
作者簡介:
蘇桃(1975.01-)女,漢族,重慶江津人,主管護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陳琳(1979.09-)女,漢族,重慶永川人,主管護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