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從童年時期向成人時期過渡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情緒的波動較大,因此,在初中階段需要給予學生以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或者情緒問題。由于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積極向上的思想,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授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初中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初中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語文 教學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65-01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初中生由于年齡原因,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心理狀況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為了確保初中生能夠健康成長,學校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應注重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之中,幫助初中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使初中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升,進而確保初中生能夠健康成長。
一、在教學目標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是我國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語文教育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有許多的交叉點,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過程中應注重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目標之中,以便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教師往往只是注重教授給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較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目標之中,使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教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學習方法,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初中語文教學活動能夠將理論知識、學習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便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使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二、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包含著各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內涵,其中所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十分豐富,這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初中語文教材所選用的課文,均為文質兼美的名篇,有的文章可以反映出藝術的魅力、有的文章可以反映出自然的美麗、有的文章可以反映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闊、有的文章可以反映出人格的高尚。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都可以反映出相關人物的高尚品質,這些高尚的人物品質可以影響到學生思想認知,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生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學習,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所傳達出的高尚人格,既能幫助學生掌握語文方面的理論知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此同時,優秀的文章所反映出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可以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向上、更加寬厚仁愛、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尊重長輩、更加勤奮努力、更加有斗志以及更加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等。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優秀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中,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科學合理的選用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并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中,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也可以使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進而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要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之中進行滲透,教師也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對初中語文知識學習的主要場所便是課堂,在課堂中,通過教師對相關知識的講授,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較多,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個人的思想感情都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教師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言行給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用自身的行為來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堂秩序的控制,為學生營造出安靜的學習環境,安靜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寧靜的感覺,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這也為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不斷改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學生的主動學習加上教師的教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使教師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進而提升教學的質量。另外,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認真,并且教師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與學生的交流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四、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經常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評價,這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積極的評價可以起到良好的鼓勵作用,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進而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往往只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單一的以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應只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要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才能保證教師的評價更具客觀性,也可以有效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感,使學生更加自信,進而更加努力的進行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挖掘教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語文知識有機結合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使初中語文教學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祖國的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喻海韜,周壽根.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9):221+223.
[2]湯占民.讓翅膀不再沉重——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176-177.
[3]顧耀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才智,2013(05):57+59.
作者簡介:
付有敬(1970.1-),男,甘肅省敦煌人,漢族,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班級建設和學科教學中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