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群
【摘要】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朗讀教學屬于基礎性的教學任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部分語文教師并未對朗讀教學給予必要的重視,現分析小學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工作中的問題與改善教學效果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朗讀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65-02
1.朗讀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問題
充斥于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懂課文,讀準生字生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啪……啪……”鼓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個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
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讀讀這部分”,或“把×××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時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讀得重一些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2.科學的朗讀教學方法
2.1保障課堂中的朗讀時間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朗讀時間不足的問題,教師需給朗讀教學任務安排充足的時間,借此來使學生也可以明確朗讀這一學習活動重要性,在每一節課文講解課中都應當現設置朗讀任務,教師還要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確認所有的學生都參加了朗讀活動,及時糾正學生在朗讀課文中出現的錯誤。教師可以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時,給學生設置小范圍的朗讀比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敢于通過朗讀這種方式來展現自我,發揮朗讀活動的綜合效用。
2.2 注重開設朗讀訓練活動
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朗讀訓練活動,但是不可單一地應用同一種訓練方法,否則不僅達不到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目的,還會使學生對于朗讀產生厭煩的心理,課堂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枯燥,教師應當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朗讀活動,比如在朗讀《燕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配合課文的感情基調,給學生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使語文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教師也可進行朗讀游戲,隨意指派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完成一段朗讀后,再指派下一名學生接著朗讀,使學生在朗讀環節可高度集中注意力。
2.3 將朗讀融入到理解課文的環節中
教師可嘗試將朗讀活動融入到多個教學活動中,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時,可讓學生自行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脈絡,初步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師后續的課文內容剖析等教學工作也可變得更加順暢,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來確定預習作業的完成度,學生在朗讀期間遇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生字詞,可直接查詢字典,還可借此來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2.4 綜合使用多種朗讀方式
面對不同類型的課文,教師也可讓學生應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比如在學習《春日》與《詠柳》兩首古詩時,教師可通過范讀來給學生展示出我國古詩具有的韻律美與意境美,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克服古詩中的生字,使學生在學習古詩時可以使用吟誦的方法來朗讀古詩。如果課文的內容比較復雜,教師可通過引讀來幫助學生清晰地了解到課文的層次,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時,可使用引讀的朗讀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小村莊出現的變化;如果課文中設置了多處對話,教師可讓多位學生共同完成朗讀課文的任務,學習《可貴的沉默》這一課時,就可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教師可指派多位學生來使用朗讀這一方式來演繹課文的場景,分別負責學生、老師以及家長等角色,在朗讀時,應當注重把控不同角色的情緒與說話特點;在課堂出現渲染氣氛的需求時,可采用齊讀的方式,學習古詩時也可采用齊讀的方法。
教師在使用多種朗讀教學方法完成這部分教學任務時,應當注重把握朗讀方法的缺陷,根據具體的教學環節來使用合適的方法,語文課堂必須保持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師范讀不能占用過多時間,齊讀雖然有其造聲勢的優點,但是有學生會借此放棄朗讀的機會,因此精選朗讀方法也是極為重要的。
3.結束語
語文教師在當前的課堂中,不僅需要重視知識講解方面的教學需求,還要培養學生形成綜合化的技能系統,培養朗讀能力是當前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使用多種方式來閱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領悟作者的中心思想,除了需要通過朗讀來掌握課文的內容之外,還應當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母語的魅力,領略語言創造的意境美與韻律美。
參考文獻:
[1]盧細瓊.(2017).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南北橋(1),64.
[2]徐銀鳳.(2017).簡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考試周刊(7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