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程 魯仕忠 杜孫達

摘? 要:運行Cite Space V軟件,對Wos核心集數據庫收錄了1998年到2018年與健身氣功相關文獻的研究現狀和科研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為健身氣功在科學發展、國外傳播和推廣提供借鑒和參考。結果表明:研究熱點中是以健身氣功的健身效果和祛病康復的價值研究為主,缺乏相關的理論機制。建議:加大健身氣功理論體系的研究,促進理論體系完善,加強研究創新能力,推廣與傳播其價值影響力。
關鍵詞:健身氣功? 研究現狀? 熱點? 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852.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a)-0227-02
健身氣功是民族傳統體育的代表之一,是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組成部分。當前代表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之一的健身氣功通過國外健身氣功站、孔子學院和國外留學生進行傳播和推廣,促進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國門,間接增大我國國際影響力。現如今,健身氣功被越來越多國家所接受,深受人們的關注和研究[1]。
1? 數據來源
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通過高級檢索,按TS=(“health Qigong”or“fitness Qigong”or“Setting up Qigong”or“The workout Chi Kung”)檢索式進行檢索,同時設置語種為English,文獻類型為Article,時間跨度(1998-2018)檢索文獻共208篇。將檢索到的文獻進行篩選,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獻,共205篇。將檢索的文獻205篇導出,以純文本形式保存。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科學計量法,以Cite Space V軟件為工具,對Wos核心集數據庫收錄了1998年到2018年與健身氣功相關文獻的研究現狀和科研熱點進行科學計量數據統計,繪制相關知識圖譜進行進行可視化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國外健身氣功關鍵詞共現分析
將文獻導入Cite Space V分析軟件中,設置參數,將time Slicing設定為1998~2018,時間切片為1,Node Type選擇Key-words,其他參數不做調整,運行軟件,繪制出健身氣功的關鍵詞圖譜。
由表1可以看出關鍵詞頻次和關鍵詞中心性并不完全一致,可以分析出1998年至2018年健身氣功的研究形勢。Quality of life(生活質量)、Health(健康)和Sleep quality(睡眠質量)作為健身氣功的健身價值,是排名第4位和第5位的高頻關鍵詞,而健康和睡眠質量的中介中心性排名是第1位和第8位的熱點關鍵詞,可見在健身氣功研究中,研究者對健身氣功增進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關注度較高,追求健康生活[2]。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隨機對照試驗)和Intervention(干預)是出現頻次排名第3位和第8位的高頻關鍵詞,研究者通過健身氣功與人體疾病干預方面研究,集中在對健身氣功的祛病康復功效上。Depression(抑郁癥)、Blood pressure(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原發性高血壓)、Breast cancer(乳腺癌)和Cortisol(皮質醇)這幾個詞是健身氣功臨床應用價值。綜上,在這些頻次和中介中心性不同的關鍵詞中,表現出健身氣功與人體健康促進的內在機制不斷被探索,大家對健康和高質量的生活不竭追求。
3.4 健身氣功研究主題的時區變化
通過大數據分析,從時區變化圖譜能夠明顯的反應出時間上研究熱點的演變情況。
圖1中主要顯示了健身氣功研究主題演化路徑,各個研究熱點之間關系緊密,其中進行隨機對照試驗,原發性高血壓,生活質量,太極,氣功,健康等在研究的領域中受到更多的重視,仍然是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在新時代的我們,不約而同對健康更加重視,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這是對健身氣功在健身功效和祛病康復最好的肯定。在健身氣功研究中,我們要多進行一些健身機制和理論方面的研究并全方位整合,加大健身氣功的科學研究,得以讓健身氣功往往更深層次發展[3]。
4? 結論和建議
4.1 結論
(1)對文獻中關鍵詞的頻數、中心性和健身氣功的時區變化分析,研究數據發現健身氣功對疾病的干預會使患者生理和心理產生有益變化,對健身氣功價值不斷的深入研究,受到研究者們的持續關注。(2)健身氣功的健身效果和祛病康復功能等在國外雖然得到了較好的延續與傳承,但是相關學者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理論體系研究還相對較少,理論體系發展尚不健全。
4.2 建議
加大健身氣功健身機制和理論體系的深度研究,通過全方位更深入的研究,同時加強科研創新,并促進理論體系完善,使研究更科學化和多元化發展,讓更多受益于健身氣功。
參考文獻
[1] 劉劍榮,唐澤民.健身氣功在文化強國中的作用及國際推廣模式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5(6):93-96.
[2] 王林.武術養生文化國際傳播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3] 史海陽.中外健身氣功健康促進研究的比較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