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昕 趙 洋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財政收入是實現國家職能的財力保證。通常上,所謂的財政收入是指參與社會產品分配取得的,因此從國家財政收入的大小可以看出國家經濟的發展狀況。2018 年,面對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召開了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上重點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
財政收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機構正常運行的基石。目前我國財政收入處于穩定增長狀態。2018 年財政收入較2017年同比增長6.2%。本文對于影響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的因素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研究。
根據調查的數據顯示,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以及國內生產總值。本文以財政收入作為因變量,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以及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自變量,結合相關研究結果提出下面的假設:
假設1:財政收入與財稅收入呈正相關
我國主要的稅收包括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以及各項關稅等。由于稅收具有強制性,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無償的履行向國家納稅的義務。國家取得的稅收收入為國家運行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因此稅收收入構成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所以財政收入隨著稅收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假設2:財政收入與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呈正相關
居民消費支出反映了一定時期內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支出。居民消費水平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市場經濟的運行,有利于貨幣的流通。同時居民消費支出越高交納的消費稅就越多,消費稅是稅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居民的消費水平的高低間接的影響財政收入的高低。所以財政收入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假設3:財政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呈正相關
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指標,代表一定時期的生產成果。從收入形態來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各項收入之和。財政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值是衡量國民經濟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歷年國民經濟數據的分析,中央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應該大致控制在17%-22%或以下;對于地方來說,地方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在4%-8%之間比較合理。另一方面國內生產總值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業和個人的收入水平,最終也會間接的影響財政收入的提升。所以財政收入會隨著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而增加。
本文在國內外財政收入模型的基礎上,運用多元回歸方法構建了影響中國財政收入的因素的模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
確定因變量與自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c 表示常數項,c1~c3 為相關系數,e 表示誤差

?
根據選取的18 個樣本進行分析,其中我國財政收入最大值為172592.77 億元,最小值為13395.23 億元,均值為78147.37 億元。財稅收入的最大值為144369.87 億元,最小值為12581.51 億元,均值為66976.38 億元。全國居民消費水平最大值為22902 元,最小值為3721 元,均值為10890.94 元。國內生產總值最大值為827121.7 億元,最小值為100280.1 億元,均值為384410.3 億元。從數據上看出財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最大。

?
根據結果得出lny=-0.714+0.950lnx1+0.056lnx2+0.069lnx3,其中0.999811,說明模型的擬合度很高。從t 統計量看出財稅收入對財政收入的影響顯著性較強,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和國內生產總值對財政收入的影響顯著性較弱。
根據模型可以看出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以及國內生產總值與國家財政收入呈正相關的假設成立。其中財稅收入的高低對財政收入的高低影響最大。
未來我國將實行大力減稅降費政策,2018 年,我國在大力實施減稅降費的基礎下,全國的財政收入仍能完成年初的預算指標,主要是經濟運行的平穩增長,為降低稅費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