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受重視程度不夠,問題突出的現狀。針對山區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突出心理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一)積蓄各方力量,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山區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二)建設適合山區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三)加大政府對山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
關鍵詞: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
一、 引言
個體健康不僅是指身體上沒有疾病,而是包含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都要達到完善。這就要求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基礎上,更要關注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對于正處于身心發育關鍵期的小學生尤其如此。目前,國內外對小學生心理健康關注日益增多,但關于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不多。中國山區,地廣人稀,經濟欠發達,人口居住分散,學校布局也是“點多、面廣、規模小”。普遍存在班額小,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低下,廣大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了解極少。面對這樣的狀況,尋找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依據相關研究,結合多年山區教學和管理經驗發現,山區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 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受重視程度不夠
首先,發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個體人格和各種心理問題是在包括小學階段在內的早期階段形成,但問題的顯現確是在個體自我意識和人格開始發揮作用的青春期以后。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小學生,盡管存在對其心理健康不利的種種因素,但問題并沒有顯現出來,因此無法引起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家長和學校習慣把孩子潛藏的心理問題當成道德品質或者不良習慣問題。其次,山區家庭和學校心理健康知識匱乏。在山區小學,隨著城鎮化發展人口向城市流動,小學教育面臨“點多生少”的局面,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點,在這種狀況下,山區學校要完成基本教學都存在困難。第三,因為山區孩子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和城市孩子無法相比,但山區家長和孩子對走出大山走進城市的渴望往往使他們更加關注學科學習和分數,在他們心中只要分數高能考上好大學,似乎其他一切都不是問題,所以學生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也嚴重不足。
(二) 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明文東等人研究發現,山區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差,主要存在學習障礙(18.5%)、性格缺陷(17.2%)、行為障礙(15.8%)等心理問題。這與本人常年的山區工作經驗完全吻合。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具體原因如下:
1. 學習障礙的原因。因為山區小學生多是留守兒童,學校學習之外日常生活都是爺爺奶奶照顧,有的地方干脆是寄宿,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要想得到幫助是十分困難的。山區學習條件差,看不到學習改變命運的希望,所以學生學習動力也不足。
2. 性格缺陷的原因。山區小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孩子的生理需要可以得到充分滿足,心理需要很難被監護人看到和滿足,往往處于一種精神的饑餓狀態,部分小學生往往通過電視、手機或者同伴關系來滿足精神的需求,結果導致冷漠、退縮、攻擊等性格缺陷形成。
三、 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路徑
(一) 統合各方力量,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山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如果在此過程中,社會家庭缺位,不單單是缺少了這兩塊的作用,而且會降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果。例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發現每個孩子的長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價值感,可是一回到家里,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做得好的部分是應該的,做得不好的部分就不斷指出批評,認為批評就是教育,就會讓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結果是越批評,孩子的問題越多。因此,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一起發力,建立有山區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二) 建設適合山區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體,要想做好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山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但現實情況是,因為山區經濟相對落后,生活配套設施缺乏,對優秀人才吸引力缺乏,導致專業心理教師比率低,專業能力不強,山區小學要根據自身特點建立有其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三) 政府財政加大對山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
充足的經費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但在山區小學恰恰存在教育經費不足的窘境。因為目前各地小學辦學經費的撥款模式都是按學生人數撥款,這種看似公平的方式在實際過程中存在嚴重的缺陷。因為山區小學人數少,班額小,有的一個學校才幾十個人,不到城市一個班的人數,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門課程一個都不能少,存在師生比低,教育嚴重匱乏的情況。這就需要各地政府部門依據山區的實際情況,針對心理健康教育緊急狀況,設置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的專項經費支持,以保證山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開展起來,開展好。
四、 結語
山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的,雖然存在各種困難,但只要社會各界都重視起來,積極參與,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借鑒有關心理教育的理論,找到一條適合山區特點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突破目前面臨困境,推動山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向前發展,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國良,李天然,王勍.中部地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15(4):70-75.
[2]馬瑩瑩.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現狀及對未來的思考[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2):260+262.
[3]建軍,戴秀英,辛秀紅,等.1137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7,29(1):41-43.
[4]姜林,常文軍,蘇蘊,等.鎮江城區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流行病學調查[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4,25:1238-1240.
[5]施學忠,吳敏,陳姜,等.家庭教育方式與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J].中國學校衛生,2002,23(2):111-112.
作者簡介:
李身勇,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化龍高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