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和信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使他們在積極情緒的驅動下產生主觀能動性,如此不僅能克服其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情緒,還能充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切實對提升教學質量存在促進作用。縱觀教學實踐,負面情感是制約學生提升英語學習欲望和自信心的主要因素,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就是從教學實際出發,營造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具體場景氛圍,以觸動喚醒學生的某種情感,從而讓他們在產生情感共鳴的情況下更積極投入地展開學習。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情感的培養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專為問題學生設計的補救措施。傳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教學,忽視了培養他們情感價值觀的重要性,致使其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形成“情感空白”的現象,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應將情感教育合理融入英語閱讀教學中,如此便可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充分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進而達到最大化提升英語閱讀教學價值的目的。
一、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在日常授課中提高學生自信
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便意味著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與教學效果呈正比例變化,即當學生對教師產生強烈信任感、親近感和依賴感的情況下,教學效率與質量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升。由于英語是一門相對陌生的語言學科,許多學生在文化差異因素的影響下對英語學習產生恐懼、厭煩等抵觸情緒,以至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較低且自信心較差。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是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務,教師便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日常授課時通過降低提問難度、關注個人需求等方式幫助他們提高在英語學習中的自信心。
許多學生在課堂中被提問時容易出現緊張、害怕等心理,教師若一味地向他們索取問題答案往往會激發其抵觸情緒,久而久之,他們便會對英語學習喪失自信心與積極性。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啟發思維,如在學習“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這課時,筆者提問道“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Basketball or soccer?”學生回答“Basketball”于是筆者繼續追問“Why?”這時學生可能一時無法將腦中內容組織為英語語言,筆者便提示到“Basketball makes you feel strong or helps you make friends.”隨后他們便可據此提示順利地回答出問題。如此來將學生潛在的英語能力逐步挖掘出來,可充分提高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并在此基礎上使之逐漸與教師拉近距離、增強信任感。
二、 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在知識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英語作為一門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語言學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能將授課內容局限在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上,還要充分挖掘蘊藏在文章中的情感元素,以此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受英語課文所傳達的思想主旨,這既能強化他們的英語文章解讀能力,又能逐漸幫其建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從而達到通過英語課程教學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人格品質全面發展的目的。由此出發,教師應充分挖掘英語課文中的人文元素,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領悟其中內涵意義,以讓閱讀教學的價值得以充分提升。
例如:在學習“Saving the Earth”這一單元中“Topic1 Section D”部分的課文時,筆者讓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后總結當前地球存在哪些環境污染問題,經過閱讀可以得知當前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噪聲污染和光污染的現象十分嚴峻,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的身體健康,隨后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當前地球所面臨的環境惡化問題,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環境污染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由此來呼吁大家認識到保護地球環境、拯救地球生命的重要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既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又能讓他們得到德育熏陶,切實有助于提升其思想境界和學習能力。
三、 營造互動學習氛圍,在交流探討中喚醒合作意識
新課標的廣泛推行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成為基礎教育的主流任務,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探究意識,促進其學習能力的實質性提升,進而使之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可持續發展人才。英語教師在實施情感教育時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即通過營造互動學習氛圍,讓他們在相互督促、相互協助的交流探討過程中增強自身合作意識,如此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還能促進其集體主義精神的良性發展,從而使之逐漸形成虛心求教、團結互助的優良精神品質。
筆者嘗試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意識,如在學習“China and the world”這課時,筆者讓學生在課前利用在線教學視頻學習基礎知識,并在閱讀完課文后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的知識與內容總結,第二天在課堂中筆者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課文中主要運用的語法知識點,即“以that,which,who,whom,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最后通過開展Free Talk和Perform dialogues活動來鍛煉其語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營造出交互性較強的課堂氛圍,這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具有一定的幫助,并能使他們充分感受團隊協作對學習帶來的積極作用。
四、 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在切身體驗中增強情感認知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后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醒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對于習慣運用形象思維接收信息的初中生來說,以感官體驗為主要接收媒介的教學模式更能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且能讓其在主觀能動性的驅動下強化自身學習與記憶效果。情感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通過實際體驗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讓其對這些情感元素形成認同心理。基于此,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通過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參與意識,進而讓他們在切身體驗中增強對情感的認知程度。
以“Saving the Earth”這單元中“What kind of things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這課為例,在學習“Section A 1a”這篇文章時,筆者讓學生在閱讀后將文中提到的環保建議總結下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以“環境保護措施”為主題的英語手抄報,大家可通過整理教材內容、查閱課外資料等方式搜集手抄報素材,并在制作過程中一起探討這些策略的實用功效。如此讓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情感體驗,不僅可以讓其在切身參與中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閱讀教學主旨,還能讓他們在體驗情感的過程中對此形成更立體、更直觀的印象,切實能夠顯著提高情感教育的實效性。
五、 引入課外閱讀素材,在視野拓展中豐富情感體驗
英語閱讀教學的本質目的便是讓學生利用課本文章學習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然后將此技能應用在實際課外閱讀中,以讓他們在課外閱讀中鞏固知識、熟悉技能以及拓寬視野,如此才能使閱讀教學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初中英語的情感教育同樣不能局限在課內閱讀中,而是應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引入更多課外閱讀資源,如此一來可以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二來則可以幫其拓展學識見聞,這對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皆具有積極意義。
例如:在閱讀《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這本課外讀物時,學生可在魯濱遜只身漂流于荒島上求生存的故事中感受到他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并學習主人公的拼搏精神和創造智慧。又如:在閱讀《The Call of the Wild》這本課外書時,學生可以在故事中感悟“生命總是在不斷掙扎求存的過程中獲得意義與力量”的生存意義,并透過故事情節認識到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形成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高尚精神品質。同時,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后以寫作讀后感的方式記錄下自己在閱讀中的心路歷程,從而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人生情感的多樣性和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原則。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智力教育,而是要以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為目標,構建情感態度與知識素養兼具的綜合型教學,以此來推動他們英語素養和人格品質的全面發展。據此,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即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與情感教育相關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多元多樣的教學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情感因素對學習發展與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從而使之逐漸成為情感態度與學習能力俱佳的復合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鄧芳媛.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9):89.
[2]陳寅瑩.論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5,15(23):130-131.
[3]李記成,張慧文.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65.
作者簡介:廖亞婷,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市南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