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教學在信息時代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也將告別“一言堂”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信息化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功能,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大限度收集教學資源,豐富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更有助于化學實驗教學開展,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因為信息技術對高中化學教學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學教學才值得我們去探索分析。
關鍵詞:信息化;高中化學教學;教學分析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深刻影響這社會的方方面面,推動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隨著信息技術在諸多領域的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中引進信息技術,采用信息化教學已經是大勢所趨,至今已成為廣大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高中化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其抽象的知識往往給學生學習帶來巨大壓力,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信息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有助于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與化學教材內容結合新世紀新的嘗試,而實踐證明,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思維活力與潛在記憶,并能夠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效記憶化學新的知識點。借助信息技術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求知欲望,其實就是恢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以學生文本的教學模式。
除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之外,信息技術也給化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逐漸減少了使用粉筆的次數,節省了板書書寫消耗的時間,通過多媒體課件內容展示,學生為能夠看得真切,聽得清楚,學得全面,這是傳統教學很難達到的一個教學效果。所以,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優化教學效果。
例如,用PH傳感器檢測混合溶液中的酸堿值,并記錄PH值得變化情況。如果不用多媒體,學生只能看到一些數據結果,無法在大腦中形成數值變化情況的圖樣。但如果將PH值變化情況通過計算機以圖像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就能看到具體曲線,加深印象了,對教學結果進行了優化。
二、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分析
結合信息技術對高中化學進行教學分析,目的就是能夠使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教材內容完美融合,服務于化學教學,輔助教學,并能夠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
(一) 應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立足于教材內容,再將教材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這是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一貫的做法,且行之有效。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學生經常會接觸到許多抽象而又實踐性很強的內容。這些內容包括化學元素、化學反應方程式、化學實驗原理等多個當面,面對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化學元素,比如原子、分子、離子等化學符號,再加上這些知識點的難度較大和比較抽象,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而采用多媒體教學,目的就是使化學課程中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以可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以及綜合素養的共同發展。
例如,化學教師在教授原子、分子、離子等化學元素之間的變化關系和結構組成時,按照傳統的教學,就是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說明幾者之間的聯系和結構變化,學生看不見也摸不著,很難提高學習興趣。但是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論是通過圖片還是視頻動畫展示,原本抽象的東西在課件上變得生動具體,學生的注意力瞬間會被吸引,在傳授了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 應用網絡收集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多種多樣,它包括了相關的教學視頻、研究成果、參考文獻等,但是如果沒有信息化網絡的應用,收集這些教學資源也會面臨很大困難。信息化催生網絡發展,通過網絡,許多教學資源可以集中進行收集利用,給教學帶來很大便利。化學教材內容知識基礎知識的集中展示,外在拓展的教學內容還需要另外收集查找,如果教師沒有收集到相關教學資源,僅僅依靠教材文本那點教學內容,必然導致學生學習化學時出現狹隘、膚淺的認知化學。
在信息化的今天,要收集一些教學資源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比如,教師收集一些與硫酸相關的化學實驗,打開相關視頻軟件即可完成。又比如,老師想讓學生深刻了解濃硫酸的危害,老師就可以在相關軟件平臺通過輸入關鍵詞收集到所要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學習質量。
(三) 學習軟件制作,開展模擬實驗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重點之一,一些化學實驗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之下親自進行操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探究意識。而有的實驗本身具有一定危險性,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身體損害。對于簡單且安全的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操作,但是對于一些較為復雜或是危險等特殊原因的化學實驗,就可以通過軟件制作,模擬化學實驗來達到動手操作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一氧化碳與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鐵與二氧化碳”實驗中,教師可以先通過視頻演示,在熟悉相關流程和注意事項后,學生通過簡單的軟件制作,模擬實驗過程,并做好實驗記錄。雖然模擬實驗不同意實際操作,但是兩者都需要學生自己或多個人一組共同動手完成,同樣可以讓學生動起手來,親自探究,親自實踐。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性實驗,以此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記憶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對培養學生化學素養和國家教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實施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堅持貫徹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手段,結合現代化教學設備組織學生學習,在緩減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化學素養。當然,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素養,更好適應教學方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曹亮.信息化條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技術與教學(學周刊),2019,3(7):147.
[2]林海燕.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3):18.
作者簡介:
楊柳,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