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戲劇教育中情境表演的方式,將欣賞音樂故事,演唱、律動、音樂游戲、表演、創編等融為一體,進行綜合性的表演,使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育;戲劇;課堂
在目前蘇教版的教材中有音樂故事情節的作品很多,如:《龜兔賽跑》《彼得與狼》《司馬光砸缸》等,體現角色扮演的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如今家鄉山連山》《大鹿》等教學內容。中小學音樂學科能力標準中音樂表現能力中指出,學生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兒童歌舞表演等活動。而教育戲劇運用了戲劇的手法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扮演和戲劇游戲來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體驗,在這些戲劇化的表演中,獲得音樂感受和體驗,提高藝術表現能力。
一、 角色扮演,提高樂曲表現的音樂性
愛模仿、愛表演是兒童的天性,也是戲劇教育中的一大特色,小學生更是有著很強的模仿和表演欲望。戲劇教育中有許多角色體驗的小游戲,當這些游戲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都能立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要求參加,表現出對音樂學習的渴望。
例如,在學唱《快樂的小木匠》中,各種木匠工具的聲音開始誘導學生尋找合適的象聲詞,再以各類節奏加上象聲詞來模仿各種木匠勞動工具,如刨木工刨子的嚓嚓聲,或是鋸子的沙沙聲等。我通過角色、模擬扮演的分配來學唱歌曲、表演《快樂的小木匠》,以不同的木匠工具模仿不同的角色。能讓學生在扮演小木匠的角色中,激發學習興趣,同時也能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又如,歌曲《十二生肖》中有許多例如小猴子、小老鼠、大老虎、老黃牛等關于動物的角色,讓學生通過扮演來展現出小動物的特性,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歌詞,唱出歌曲的活潑和靈動。再加上小動物的頭飾,并且進行動物的叫聲模擬;在演唱歌曲時,唱到哪個小動物,帶此小動物頭飾的學生就以此進行模仿角色扮演,提高他們的表現能力。通過生動的角色扮演及游戲活動,從戲劇教育中滿足孩子愛玩、好動、喜歡表演的心理,使學生在課堂上能較快地進入歌曲內容和角色扮演中,既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又能提高學生的肢體表現能力,而且增加了歌曲演唱的趣味性。
二、 故事創編,激發學生創作的即興性
故事創編是將所的音樂作品或其片段組合成完整的故事情節。戲劇教學中很多的故事都有一定的即興創編,在教材中有一些敘事性的歌曲,通過故事內容的演唱,讓孩子入情入境。例如在《螢火蟲》的欣賞教學中,先給學生講解關于螢火蟲的知識和學唱歌曲片段,然后讓小朋友們伴隨著《螢火蟲》的音樂中扮演螢火蟲,利用手電筒等小工具,鼓勵小朋友發揮想象創作自己的“劇本”。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孩子們創編出螢火蟲的小故事(幫助別人、團結友愛等),然后用自己的肢體律動進行表演提高了創造力。
又如在四年級《司馬光砸缸》的歌曲欣賞教學中,音樂所描寫的情境:司馬光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司馬光開動了腦筋砸破了水缸,救出了被困的小朋友。為了提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以故事情節作為導入,然后在欣賞和分析完樂曲之后,在多次重復出現的稱詞“哐叮哐當”可讓學生即興聯想動作和律動來表現作品的情境,最后讓學生創編“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掉進水缸”“砸缸”等故事場景,進行簡單的表演。另外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也可為創編故事的內容伴奏音型,達到豐富故事情節的效果。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音樂作品的內容創編故事,可以加深學生的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的思維和創造力都得到發展。
三、 團體表演,培養學生合作的融洽性
人數多的班級,會分成多個小組來進行表演,這樣的分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互助能力。例如歌唱教學《圖娃子》,歌曲風趣的描繪出農村小朋友結伴玩耍嬉戲的歡樂情景。教師應力求在課堂中創設愉快的演唱表演氛圍,在歌唱教學時分成小組進行互助的學習進行情景表演。熟悉旋律后,分小組進行歌曲的表演,在組內設立小組長,由小組長分派角色和任務,在歌詞“上山、下河、摸魚、抓鳥”中表現出土娃子的活潑和靈活,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融洽了音樂課堂中學生之間的友好感情。
學生是互動表演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到所有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例如,在歌曲《小黑豬》教學中,讓學生學唱完歌曲后分成小組,通過模仿、創編等手段表現房間里凌亂的衣物、家具等擺設,再通過律動進行扮演小黑豬的憨態可掬。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通過歌曲的內容,讓學生發現不同的速度按學生的不同個性安排角色,還應讓每個學生在小組表演活動中懂得合作,學會合作,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四、 創設情境,靈活營造意境的表現性
良好的情景創設能讓學生更快地投入到課堂中來,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靈活的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例如,歌曲《搖籃曲》,通過學過的歌曲《閃爍的小星》進行導入,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一閃一閃星星閃動”的畫面讓小朋友感受繁星閃爍、夜晚寧靜的美好景象。通過適當的聯想啟示,學生很容易感同身受,往往很快就能將《搖籃曲》通過柔和、抒情的歌聲表現出來。
又如,在欣賞圓舞曲相關的音樂作品《藍色的多瑙河》《花之圓舞曲》等,為了讓學生感受作品,表演時體現“高貴紳士”或者“典雅女士”的氣質,應從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與宮廷舞曲的文化背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視頻介紹、圖片展示等方式了解歐洲宮廷場景,以及宮廷舞會時人們的舞步、服飾、禮儀等,學生通常能夠做到“自己參與宮廷舞會”的想象。
情境的創設是戲劇教育中戲劇開展的最基本環節,在戲劇中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景感受,結合課堂把學習環節置于特定的環境中,使學生在一種新奇的、獨特的感受下參與音樂活動,更好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熱愛音樂。
作者簡介:
王芳,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