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與腸胃功能改變有關,是一種以慢性或復發性腹痛、排便頻率及形狀異常等為主要癥狀,且缺乏胃腸道結構或生化異常的綜合征[1-2]。研究發現,5-羥色胺(5-HT)可能為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原因,腸易激綜合征病人5-HT水平要高于常人[3]。穴位貼敷療法采用納米穴位貼直接貼敷穴位,是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耳穴貼壓療法是用王不留行籽準確貼于耳穴處,適當按摩、捏壓,使病人產生脹痛、酸麻等感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用療法[4-5]。本研究旨在探究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治療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的效果,并與常規藥物干預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規藥物治療的45例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作為對照組,另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行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治療的45例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60~78歲,平均(62.5±2.3)歲;病程1~15年,平均(7.12±1.05)年。觀察組男18例,女27例;年齡61~80歲,平均(63.1±1.8)歲;病程3~15年,平均(7.08±1.13)年。2組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符合羅馬Ⅲ關于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2)年齡≥60歲;(3)干預前1個月內未食用任何抗生素或止瀉藥;(4)均知情同意并積極參加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1)心腦血管、消化、呼吸、內分泌、造血系統等異常者;(2)有嚴重精神障礙;(3)藥物過敏者;(4)不能配合此研究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服用匹維溴銨藥片,50 mg/次,3次/d,用餐時吞水服用,4周為一個療程。并給予常規干預,干預時間為1個月,在干預過程中,病人不能同時服用其他相關藥物,具體如下:(1)健康指導干預:病人入院后,護理人員為其講解腸易激綜合征的相關知識,提高病人對該疾病的了解水平。觀察并記錄病人的臨床癥狀,指導病人定時排便,根據自身情況可做適當運動。(2)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與病人多交流,讓病人主動說出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情況,并予以安慰。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對病人說話的態度要溫柔體貼,以舒緩其緊張不安的負面情緒,讓病人感受到關懷,增加病人恢復健康的信心。(3)飲食干預:指導病人食用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水果及蔬菜等,多喝水,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1.4.2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干預的基礎上給予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干預,干預時間為1個月,具體如下。
1.4.2.1 穴位貼敷:使用曼吉納米穴位敷貼,穴位選取:足三里、承山、大腸俞、天樞、脾俞、胃俞、中脘等穴。貼敷方法:3 d貼1次,2~4 h/次,共貼10次,可依據病人皮膚耐受程度逐漸遞減貼敷時間。
1.4.2.2 耳穴貼壓:(1)耳穴選取:大腸、直腸、肛門。先用耳穴探測器自耳輪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選取區內尋找耳穴的敏感點。(2)注意事項:需對耳穴進行消毒,避免感染。對膠布過敏的病人先在耳穴上涂用皮炎平,再進行貼壓。經常觀察埋籽部位皮膚,防止軟骨膜炎發生。(3)貼壓方法:指導病人每日自行按壓耳穴,兩耳交替按壓,按壓每個穴位2 min,共8 min,3次/d,每2 d換1次,以產生脹痛、酸麻等感覺為度。2周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5 療效判定標準 2組分別在干預前、后記錄并觀察腹痛、腹瀉、腹脹等癥狀發生情況。療效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1)治愈,臨床各項體征、癥狀完全消失;(2)顯效,臨床各項體征、癥狀大部分改善;(3)有效,臨床各項體征、癥狀有所改善;(4)無效,臨床各項體征、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1.6 觀察指標
1.6.1 血清5-HT水平:2組分別在干預前、后檢測血清5-HT水平。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5 mL于普通血清試管中,離心5 min后,提取血清放于-20 ℃的環境中保存,之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血清5-HT水平。
1.6.2 護理滿意度: 采取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估量表,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該量表共10項內容,每項內容0~10分,總分100分;85~100分為非常滿意; 75~84分為滿意;65~74分為較滿意;<6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

2.1 2組干預前后血清5-HT水平比較 2組干預后血清5-HT水平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血清5-HT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干預前干預后 對照組47.35±5.7437.63±5.46? 觀察組47.51±6.1327.85±6.97?△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11%,高于對照組的7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n,%,n=4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n=4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發病機制至今不明,羅馬Ⅲ將此病列入功能性腸病一類[7]。有研究認為,該病可能與病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腸胃功能、內臟感覺、腦腸調控、精神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改變有關,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等[8]。通常因飲食不調、疲勞過度等多種因素引發或加重,并伴有其他腸胃功能紊亂性疾病。該病按照大便的性狀分為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及不定型4種類型[9-10]。老年人是此類疾病的高發人群,相關調查研究表明,60歲以上老年人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率高達18%~23%。便秘不僅會增加老年病人軀體不適感,而且會引發心理疾病,甚至有部分老年病人會因便秘而引發心肌梗死、心絞痛等疾病,對其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主要可通過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等中醫療法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首先是藥物的溫熱刺激對局部氣血調整,而溫熱刺激配合藥物外敷增加了藥物的功效,藥物外敷于穴位上刺激穴位本身,調動經氣,改善經脈的運行,從而降低血清5-HT水平,提高臨床療效及病人滿意度[11]。本研究中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應用于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取得了明顯效果。
本研究顯示,2組干預后血清5-HT水平均低于干預前,觀察組干預后血清5-HT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應用于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可有效降低血清5-HT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5-HT主要處于中樞神經系統及胃腸道神經遞質中,是腦-腸軸的重要遞質,心理應激作用也會促使腸道釋放5-HT。穴位貼敷將藥物直接刺激局部俞穴位,并通過透皮吸收,可以疏通經絡,改善病人胃腸道功能狀態及內臟高敏感性,從而起到調節血清5-HT水平的作用[12];且通過耳穴貼壓及穴位貼敷可幫助病人調節情志,避免心理應激,從而起到抑制血清5-HT釋放的效果,促進臟腑功能恢復,提高腸胃動力,改善大便性狀及頻率[13-14]。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說明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采用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可取得顯著療效。本研究選取天樞為足陽明胃經穴位,其起到理氣通便的效果;刺激脾俞、胃俞二穴均可起到調理腸胃的功效;刺激中脘穴可起到調節氣血、胃腸的效果;刺激足三里可起到強壯保健、提升免疫力的效果,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刺激和作用于體表俞穴相應的皮部,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明顯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均可產生良好治療和凋整作用,最終可使病人胃腸道的蠕動性得到顯著改善,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法不需服用藥物,防止產生腸胃功能性疾病而對機體造成負面影響,幫助降低食道及消化道的負擔,并且此外用干預措施不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操作方法簡易便捷,可提高病人舒適度。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結合耳穴貼壓應用于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有利于降低血清5-HT水平,提高臨床療效及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