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俊健 張雪瓊 黃濤
【摘 要】本文論述國土資源系統教育培訓平臺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分析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思路和內容,提出開發教育培訓課程、編寫培訓教材、開發教材配套的教學資源、開發地質環境三維仿真教學系統等教學資源開發步驟,并闡述教學實踐應用效果。
【關鍵詞】國土資源系統 教育培訓平臺 遠程教育 教學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B-0035-02
當前,隨著廣西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迫切需要提高國土資源系統人員的專業素質,而培養國土資源系統人員專業素質的關鍵在于國土資源系統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國土資源系統職工教育培訓系統經過 10 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一定的培訓體系和培訓經驗,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網絡已深入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遠程教育和網絡學習已經成為干部職工自我學習提升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構建符合國土資源系統實際、靈活開放的職工終身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職工持續教育、能長效提升職工隊伍素質的網絡教育培訓平臺,創建針對成人培訓學習特點、規律、培訓步驟,具有國土資源行業特色教學資源庫,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是國土系統職工教育與培訓發展的內在需要。
一、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路
教學資源庫建設是教育培訓平臺的重點與核心。它是以服務廣西新發展和廣西國土資源系統職工人員素質提高為目標,針對廣西國土資源系統職工崗位工作任務及培訓需求,研究主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成功案例和教學模式,分析、研究國土資源系統教育培訓平臺、立體化教學資源開發的模式,編制教學資源開發方案、資源庫入庫標準,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整合、引進國內優質在職教育資源,建立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庫平臺、在線學習平臺、業務管理平臺等,從而組成為一體的國土資源系統教育培訓平臺。
二、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
教學資源庫管理系統主要由教學資源庫和資源庫管理平臺兩個方面組成。
(一)教學資源庫內容架構
教學資源庫內容架構有課程資源庫、學習資源庫和內部知識庫三個部分。課程資源庫按崗位、層次、課程類型進行分類管理,可站內索引在線課程資源。學習資源庫中包含了試題庫、在線測試模塊、微課資源庫、視頻資源庫、電子教材庫、專題討論區等學習模塊,這些資源與課程資源庫有著緊密的關系,既可作為資源或素材用于教育培訓課程之中,也可與在線教育培訓課程一同用于混合式教學和培訓項目之中。學習資源庫通常只對教學和培訓管理者或課程設計者開放,學習資源庫中的原始素材不對學習者開放。內部知識庫與課程資源庫不同,內部知識庫為學習者提供了網絡化“非正式學習”的主要內容(如名詞注解、相關國土行業文獻、行業標準等),而課程資源庫主要功能是為學習者提供“正式學習”的內容。內部知識庫與學習資源庫的不同之處在于內部知識庫直接面向學習者開放。從知識管理角度而言,課程資源庫、學習資源庫以及內部知識庫都是實現知識沉淀的方式,只是知識沉淀的方式、使用對象和使用方式不同。
(二)資源庫管理平臺架構
資源庫管理平臺是教學資源庫的載體和核心,由搜索引擎功能、教學分析與評價、資源庫管理三個部分組成。一是通過輸入關鍵詞可對資源進行分類搜索,支持視頻、音頻、電子檔格式的數據搜索;二是可對課程成績匯總,對各課程成績分析、對比、統計,進行教學分析與評價,實現用戶管理、課程管理、資源的網上交流平臺的數據統計分析等管理功能;三是具備教學資源的展示和處理功能,可實現教師資源上傳、資源檢索,網上交流、網上考核等特定功能,管理人員可對資源進行批量導入、審核、刪除、統計分析,對電子教材庫、視頻、微課、課件、案例、圖片資源庫、試題庫、政策法規庫、技術規程庫、三維地質實訓軟件庫等學習資源進行管理。
三、教學資源開發步驟
(一)開發教育培訓課程
課程資源開發教師團隊設計了針對單位教育培訓需求的調查問卷和針對國土系統個人教育培訓需求課程調查問卷,通過深入廣西各市、縣國土局召開培訓需求座談會,發放課程調查問卷,深入股室與一線管理人員交流,了解崗位工作過程、工作難題及培訓需求,收集典型工作案例,進行野外實地考察等方式開展培訓需求調研,撰寫各教育培訓課程需求分析報告,編寫課程標準和課程建設方案,組織職教專家、行業專家對各教育培訓課程需求進行分析,對課程標準和課程建設方案進行論證,審定課程標準和課程建設方案。
(二)編寫培訓教材
培訓教材開發遵循人的認知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培養和提高國土資源系統職工綜合素質與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崗位業務為主線、工作內容為載體、工作過程為導向,結合行業典型工作案例,編制各教育培訓教材的開發方案及教材編寫體例等,聘請職教專家、行業專家進行論證,最終形成具體的教材開發方案。融合學校現有的職業教育的優質資源,開發了一批基于工作過程、具有國土資源行業特色的教育培訓教材,使教育培訓課程內容、教學呈現方式與職業教育相融合,教材內容和體例設計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貼近。
(三)開發教材配套的教學資源
圍繞各教育培訓課程和課程教材,根據教學資源開發方案及資源庫入庫標準,編寫各類資源腳本,開發與教材配套的、具有國土資源行業特色的課程宣傳片、學習視頻、微課、教學 PPT、三維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圖片庫和試題庫等教學資源。一是基于使用網頁、FLASH 等軟件功能開發配套教育培訓教材的多媒體網絡學習視頻和教學 PPT 課件;二是利用網絡化視頻教學最流行的教學模式開發微課;三是編制典型工作案例,建設分類教學圖片庫和網絡課程試題庫;四是根據課程的特點拍攝課程介紹宣傳片。
(四)開發地質環境三維仿真教學系統
地質類專業課程諸多內容涉及地質構造、巖層、地質災害、礦山環境等諸多方面,這些知識采用傳統講授的形式進行講授,受訓者往往難以接受。通過收集和整理廣西典型環境地質現象,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對收集的典型環境地質現象進行處理,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工作過程為依據,采用現場勘察數據與衛星地圖三維虛擬交互技術相結合,通過 3D 建模、360°實景環繞、虛擬場景制作合成,校企合作開發了廣西橫縣六景泥盆系地質剖面、廣西平果排泥庫庫區地質環境、廣西北海潿洲島火山與海水地質作用、廣西南寧五塘地質災害滑坡、廣西隆林金鐘山滑坡治理、廣西貴港巖溶地面塌陷形成 6 個典型地質環境三維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系統。
四、教學實踐應用效果
(一)教育培訓平臺在職工培訓的應用
在培訓平臺試運行期間,采用集中培訓、送教培訓兩種培訓方式和“傳統培訓+在線教育+網絡測試”培訓模式對廣西國土系統部分干部職工和部分市、縣國土資源局開展培訓工作。從培訓效果調查反饋可見,學員對課程教學資源和平臺運行情況較為滿意。有 76.8% 的學員認為培訓課程內容實用性很好(96% 以上認為較好),96% 以上的學員認為網絡平臺教材及課件較好,網絡平臺教學視頻資源很豐富,學員最喜歡的教學資源依次是教學視頻(58.95%)、微課(14%)、學習課件(14%)、仿真教學系統(13.1%),學員常用的網絡學習工具有臺式計算機(76.7%)、手機(12.3%)、手提電腦(9.3%)、其他(1.7%)。在培訓平臺運行方面,分別有 96%、92%、89.6% 的學員認為網站操作性、培訓平臺網站運行速度、視頻資源播放速度較好。在培訓滿意度方面,69.6% 的學員對本次培訓形式的評價是很好(96.8% 的學員認為較好),96.8% 的學員對培訓平臺的整體感覺較好,認為對工作的幫助較大。
(二)教育培訓平臺在職業教育的應用
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地質環境保護與管理、地籍管理與不動產登記、國土資源測量實用技術等網絡課程的開發為學校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勘查、國土資源調查和工程測量等專業提供了拓展的學習平臺,其中有 2016 級、2017 級水文和國土專業 120 名學生利用培訓平臺進行了學習。如廣西橫縣六景泥盆系地質三維虛擬仿真教學系統突破了時間和空間距離的限制,以直觀、科學、嚴謹和精細的可視化展現了我國海相泥盆系的典型地質現象,解決了地質基礎、構造地質、區域地質調查等核心課程理論授課中時常需到野外觀察地質現象的教學難題,節約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遠程教育和在線教學模式成為主流,網絡培訓已經成為現代學習培訓的重要途徑。國土資源系統教育培訓平臺教學資源庫建設和平臺的應用,改變了傳統職工培訓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單一模式,促進職工教育培訓模式轉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循環的過程,根據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心、熱點和實際需要不斷開發新的教育培訓課程和優化教學資源,可為廣大干部職工和學生提供充足的網絡教育培訓教學資源,使培訓平臺課程資源具有較強的實效性、時效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以增強網絡教育培訓平臺和課程的吸引力,不斷提高教育培訓質量。
【參考文獻】
[1]方明建,王 勇.全國干部網絡培訓課程資源建設模式與共建共享共擔機制探討[J].探索,2015(3)
[2]李紅衛,田 為.芻議貴州電大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2)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國土資源行業培訓與職業教育教學平臺的研究與實踐”(GXZZJG2015A007)研究成果。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