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內涵、路徑選擇。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意義;內涵;路徑選擇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鄉村振興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的農村農業農民發展落后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是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后較長時期內,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心都是城市和工業,而鄉村和農業則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造成的局面就是農村發展的落后,農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依然不高。目前我國農業勞動力約占27%,然而農業總產值在國經濟中的占比已經降到9%以下,27%的人口創造9%的產值,這樣的生產率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現在我們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
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新時期鄉村發展新動能。進入新世紀,我國進一步加大了“三農”政策支持力度,2004年起連續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先后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有力推動了鄉村發展和農民增收。但從這些政策的發展動能來看,主要強調城市對鄉村的反哺、工業對農業的扶持,鄉村和農業均處于被動地位。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置于和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更加充分地立足于其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更加注重發揮其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長效的可持續發展動能機制。這是發展思路的根本性轉變,確立了全新的城鄉關系,鄉村要從過去的被動接收反哺,到今后的主動作為、實現振興,進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新任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設定的新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我國近六億農村人口擘畫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相較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除了沿用“鄉風文明”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強調“生產發展”,現在要求“產業興旺”,層次更高,要跳出單一的農業,實現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盈利產業并帶動農民增收;以前要求“生活寬裕”,如今面向全面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更要“生活富裕”;以前要求“村容整潔”,現在要求“生態宜居”;以前要求“管理民主”,現在提“治理有效”,向多方參與“治理”轉變,它是對農村發展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布局的具體實踐,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所謂產業興旺就是要緊緊圍繞促進產業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 所謂生態宜居就是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大力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 所謂鄉風文明就是要促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事業發展,推進移風易俗、文明進步,弘揚農耕文明和優良傳統,使農民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農村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 所謂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讓社會正氣得到弘揚、違法行為得到懲治,使農村更加和諧、安定有序。 所謂生活富裕就是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衣食無憂,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總起來看,鄉村振興,布局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目標是“強、美、富”,方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途徑是城鄉融合發展,載體是美麗鄉村建設。應當在興產業、興環境、興文化、興社區上下功夫,實現農村產業的大升級、生態環境的大保護、農耕文明的大發揚、農村社會的大進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讓鄉村留住綠水青山、記住鄉愁。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傳承輝煌農耕文明的迫切需要,是億萬農民的美好期待,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
三、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系統推進。
加快推進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在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鄉村產業興旺并不是對城市經濟發展模式的簡單模仿和復制,而是立足于土地“三權”(所有權、承包權與經營權)分置,實現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和城鄉之間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互補融通。
加快推進人才振興。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習近平強調:“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城鎮化建設。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生力軍。要讓精英人才到鄉村的舞臺上大施拳腳,讓農民企業家在農村壯大發展。”只有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才能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加快推進文化振興。文化興國家興,文化強民族強。廣袤的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積淀著中華民族5000多年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根”與“魂”的守望者,蘊含著中華文化復興的微觀密碼。
加快推進生態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相對于城市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田園風光、詩意山水、與自然生命和諧相處的鄉村生活,越來越成為一種難得的稀缺資源。一是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二是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三是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四是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加快推進組織振興。在農村,最直接與群眾打交道的就是基層黨組織,一個地方要真正發展起來,得依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加快推進組織振興,一是要強化基層干部隊伍培;二是要推進農村“三年強基工程”;三是發展多元化的組織載體,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民富則國家盛。“五個振興”闡明了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是鄉村振興的五個關鍵落腳點。加快推進“五個振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作者簡介:
劉韶華(1973.5-),河南澠池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