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銀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學一直沒被人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不應該進行審美建構,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來說不僅要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審美建構,還應較大力度地進行這項教學工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可以通過多方面來進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通過一些教學方法鍛煉學生鑒賞性閱讀能力,最終實現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階段中初步系統接觸語文教學,影響學生以后學習語文的態度。在此教學中,教師應幫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鍛煉學生閱讀的能力,輔助學生閱讀的審美構建。
一、教師需要具備閱讀素養和審美能力
對于教授小學語文的教師,必定是要經過各方面的綜合測試才能進入到學校中。那對于語文閱讀這門課就必須對教師的審美能力有要求,如果一個教師都不具備審美能力,那么又如何能保證去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個能力呢?教師有自己對美的獨特見解,就會在學生學習關于美的知識時起到了關鍵作用。教師們會把自己讀到看到的優秀的作品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讓大家共同交流學習,從而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二、把握教材自然美
在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中,有很多閱讀課程都包含著豐富多彩的自然之美。在文中,通過優美的詞句、形象的描寫、生動的表達將一幅幅美麗的、充滿藝術氣息的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教師可以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將其內容直觀具體的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語文的美學魅力,對學生美學思維進行培養,給學生帶來藝術的感知與學習。通過語文教材內容本身的自然美展現,引導學生領悟教材內容之美,培養其審美意識,感受文化藝術的洗禮。例如:在學習《秋天的圖畫》一課時,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美色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美麗的山野上,果樹上掛著金黃的梨、紅紅的蘋果,田地里翻滾著金色的麥田,還有火紅似的高粱。這樣一幅秋天田野美景呈現在大家眼前,使學生通過文字感受到了文章中的自然美,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藝術感覺。
三、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重要的審美陣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可以看到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很適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而且很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這些教材內容中包含有自然美、社會美、人文美,通過這些課文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大自然,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還能夠幫助學生健全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我們可以看到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是描寫大自然的,這些課文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很多的奇妙的自然現象。比如《觀潮》這篇文章,這篇課文描寫了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后的現象,更加詳細地描寫了潮來時壯觀的景象,這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能夠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教學內容是體現社會美的,這些文章讓學生感受到人和人之間相處的美好之處,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善良,讓學生能夠一直保持一顆善良單純寬容的心,還能夠幫助學生健全自己的人格,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顯然,美在小學語文中有著充分的體現,不僅有自然美,還有情感美、人文美,這種美是各種各樣的,也是豐富多彩的,老師們需要好好利用這種美,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陶冶他們的情操。
四、教學方法
審美的意義可以理解為發現對象的本質。因此,為了改變小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審美能力,以便學生可以發現不同風格文章的獨特“美”,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聯想法令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去發現并體驗不同的文學知識。比如語文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一遍之后,聯想自己身處于閱讀文章的情境中,學生可以聯想自己是其中的不同人物,設想自己處于不同的位置應如何決斷自己的行為。教師還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閱讀的內容視覺化,以生動的圖像讓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從文字靜態變為動態,幫助小學生去體會,令學生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在自己腦海中就可自主產生符合個人性格的影像。
五、構建別樣化的閱讀評價機制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所有的教師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而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傳統的閱讀教學,教師的評價方式就是通過習題或提問的方式進行,先考察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然后批改學生的作業。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審美的構建。因此,如果教師想要有效構建學生的審美,就必須構建別樣化的閱讀評價機制,在評價時充分考慮閱讀情感,閱讀賞析因素,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閱讀審美的構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水滴石才穿,必須腳踏實地,堅持不懈,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終有一天會取得驚人的進步。許多人成功人士的先列告知我們,每一次的勝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包含了無數失敗的挫折和努力的汗水,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更是如此,教和學是一項相輔相成的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成長和不斷的學習研究。
小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生若在閱讀中養成了堅韌、勤學、善思的好習慣,那么不論是對于審美能力,甚至于人生以后道路的發展都至關重要。當今社會需求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堅持不懈的閱讀可以培養高尚情操,也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并且實現人生自我價值,而這就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