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艷 莊澤浩 胡瑞鵬
摘要: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分析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背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他指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此后,國家便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鼓勵扶持創新創業,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地方及高校也加強了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生力軍,地方及高校應該明確培養目標,確定培養方案,將大學生培養為一批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新時代的建設者及接班人。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
(1)創新意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是學生可以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在創業上有所作為。但由于創業不僅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也需要具備新穎的想法,這是創業的最基本的條件;吃苦耐勞的品質,這在創業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綜合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而受中國式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從小就被父母、老師教育成只知道學習的好孩子,他們不敢有過多新穎的想法,另學生吃不了苦,依賴性強,遇到挫折便輕易放棄。這些因素都致使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意識不足,因而缺乏主動性。
(2)缺乏相應創新創業的專業知識。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理論課程的傳授。很多學生之所以不選擇創業,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對于創新創業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夠,以至于他們沒有信心面對當今市場激烈的競爭,害怕自己不能成功,沒有勇氣面對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敗。
(3)“雙師型”教師匱乏。“雙師型”教師隊伍在高校中所占的比率較少,影響創新創業的教學效果。目前,各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的講授,一般由本校教師負責。而講授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少之又少,很多教師畢業后就進入高校任教,很少有過創業的經歷,或者部分教師任教前在企業工作過,但任教后再無企業工作的經歷,很難將與時俱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影響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知識的把握。
(4)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未能完美結合。當前各大高校開設了有關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但是,絕大數高校依舊是采用理論課程為主,實踐課程為輔的教學模式,另外,由于受中國長期教育“填充式”的影響,目前很多高校理論課程依舊是由教師全程占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而創新創業能力是一種實操性很強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高校對創新創業能力的測試主要以理論測試為主,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求對創新創業能力掌握的多少,但求測試不掛的心理,也使得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能力掌握不足。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解決措施
(1)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起著根本性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最主要的還是從根本上下功夫。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高校及老師的重視程度也影響著學生的重視程度,因而高校及老師要發揮好模范作用;最后,要堅持創新創業的學習,不能將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習當成是階段性任務,而應是我們每個人的長期目標。
(2)加強創新創業專業知識學習的支持力度。創新創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事情的本質,清楚事情產生的原因,現在的狀況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高校應該加強創新創業專業知識學習的支持力度,讓學生學習到真正有關創新創業的專業知識,而非僅是簡單的課本知識,從而明白想要提高創新創業能力,自身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又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完善哪些。
(3)加大“雙創”指導教師的引進力度。“雙創”指導教師的專業素養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至關重要。因為創新創業要求學習者掌握包括經濟、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識,因而對于“雙創”教師的要求較高。高校對于引進“雙創”教師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情況,高校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提高“雙創”教師的比率,例如提高“雙創”教師的工資待遇,不定期地組織優秀教師赴其他地區及高校學習等。
(4)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課程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至關重要。高校應該注重課程體系的建設,合理分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課時,使兩者在平衡中達到協調。理論課程的開設必不可少,但除了必須開設的專業課程外,也可以選擇性開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如與談判有關的課程。實踐課程的開設除了在機房的模擬、也可鼓勵學生參加跟創新創業有關的學科競賽等活動,在比賽過程中更深層次地了解創新創業的流程以及體驗創新創業的艱辛。
三、總結
總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只是哪一方的責任,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也需要地方及高校相應政策措施的扶持,更需要大學生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國家、地方、高校及大學生攜手奮進,才能將大學身培養成為一批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新時代的新青年。
參考文獻:
[1]尹莎.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就業的措施[J].智庫時代,2019(26):38+41.
[2]張曉英,王金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優化[J].中國集體經濟,2019(19):151-152.
作者簡介:
郭艷艷(1982-),女,漢族,安徽宿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社會調查、統計分析。
莊澤浩(1997-),男,漢族,安徽利辛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
胡瑞朋(1996-),男,漢族,安徽亳州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
基金項目:
2018省級質量工程:“雙創”背景下經管類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2018jyxm0520);淮北師范大學教研項目:“基于全國市場調查大賽”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教學研究與實踐(jy20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