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摘要:相對于企業來說,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具有特殊性:一是目的不同,事業單位資產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提供社會服務功能;二是來源不同,事業單位資產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而非股東投資。因此科學、規范、有效的管理好事業單位資產就顯得尤為重要。要管理好事業單位資產,就要抓好事業單位資產的預算管理、事業單位資產的采購管理、事業單位資產的使用管理等三方面工作。
關鍵詞:資產管理 ?三輪驅動
作為服務社會的事業單位,也要在新時代中推陳出新。從國內外實踐經驗來看,預算管理已經成為資產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當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全國沒有形成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聯動式規章制度及規范模式。所以在事業單位資產預算管理方面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1)建立部門預算模塊,把資產配置經費和資產運行維護經費的預算編制結合起來。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相結合是一個多環節融合的過程,涉及的方面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抓重點抓關鍵點。一是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財政預算的“按事付費”原則,基本支出預算要與單位承擔的職責和實際工作量掛鉤,基本體現單位公益性工作量所占全部工作的比重;二是對相關預算需細化編制到位并強化預算執行,包括但不限于資產購置預算、日常運行維護經費預算、資產運用效能效益預算、資產處置預算等;三是明確確定符合事業單位行業特征的各項預算編制定額,其中包括人員經費定額,實物定額,資產購置定額、資產運行維護經費定額、資產運用效能效益目標定額、結合折舊的資產處置預算定額等
(2)在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框架中找出共同點,既要體現各單位的差異化,也要體現事業單位的相同處。一是預算部門與資產管理部門緊密配合;二是結合事業單位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務工作量,確定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標準化定額;三是考慮各單位的差異性,確定單位之間的調節系數,并隨時間的推移,使用經驗數據給予固化;四是資產處置一并納入預算中管理,按照“不處置不新增,量不增物不增”的原則嚴格控制。要盤點清單位實際存量資產再編制資產預算,并嚴格按照預算購置資產。單位在資產購置時,嚴格執行單位資產預算,要執行層面上把好進口關。只有嚴格執行事業單位資產采購管理辦法才能保證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有效運行。
(一)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的各方權限
必須明確事業單位資產歸國家所有的觀念。但是由于歷史原因,資產管理者長期缺位,理所當然的行使部門掌握的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利的情況。因此,我們要從認識角度出發,明確所有權、管理使用權、處置權三者之間的關系。一是各使用部門行使占有使用權、日常維護權;二是政府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財政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具體行使資產收益權和處置權;三是事業單位資產屬于國有資產,國家擁有所有權、收益權和處置權。
(二)建立全面的資產配置標準,優化存量資產、增量資產以及資產的合理流動
不僅要制定資產采購預算,還要制定資產合理流動管理辦法,優化各單位的資產配置。把資產的使用效率提到新高度。在資產使用過程中各單位間資產配置存在不均衡的現象,有關部門需要制定出相對合理的資產配置標準,并在編制資產采購預算時按照標準執行。當然,行政事業單位占用的資產都是由財政性資金配置,在公共財政管理原則范圍內,有必要建立科學實用的資產流動機制,突破現有的困境,合理安排、使用、保管現有存量資產,加大對事業單位富余資產調度力度,把資產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三)加強對事業單位資產的動態管理
加快建立事業單位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做好網上上傳資產和實際使用資產核對工作,確保做到“網上網下相符、賬面實物相符”,網絡登記的資產基本信息要真實完整有效,要與實際資產信息相對應;實際資產要編號,能生成唯一的二維碼,便于計算機掃描錄入。資產變動信息要于業務流程的相統一,電子流程于業務流程同步進行,及時準確反應資產的實際變動情況。
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涉及的面很多,也錯綜復雜,但主要還是預算管理、采購管理和使用管理。預算管理是方向、是根本,采購管理是路徑,是措施,使用管理是目的,是落腳點。統籌兼顧好三個方面,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就會走上新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