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燁
摘要:《慈善法》的頒布為慈善事業翻開了新篇章,慈善信托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由于當前稅收優惠方面法條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上慈善活力的釋放。本文通過借鑒國外的慈善稅收制度,對我國慈善信托稅收制度的構建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議對策:站在短期和長期的角度,分兩步走,通過法律的完善,信息平臺的搭建,以及社會各方力量的監督等,讓慈善信托穩步前進,從而促進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慈善信托 ?稅收優惠 ?建議對策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的正式施行,為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開啟了慈善事業的新紀元。其中,對于慈善信托的法律規定,讓人們對于慈善活動的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慈善信托,又屬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慈善法》對于慈善信托的定義,清晰表明了慈善信托具有的雙重性:以慈善為目的,以信托為手段。縱觀近幾年慈善信托的發展,2017年,全國成功備案了44單慈善信托產品,初始資金規模6.94億元,2018年,全國新設立慈善信托79單,信托財產達11.01億元,在2018年12月28日,南京市慈善總會還向社會發布了全國首個遺產型慈善信托:吳毅文慈善信托,財產初始規模達904萬余元。客觀的數據讓人們清晰的看到了慈善信托產品數量在迅速增長,資金規模在逐步擴大,慈善信托產品類型也愈發多樣,慈善信托在我國的發展已從“預熱期”過渡到了“成長期”,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成績。然而,慈善組織的稀缺,企業、個人對慈善活動的參與度不夠,慈善信托產品的單一化,稅收優惠制度及稅收征管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慈善信托的發展。當前,我國大力推行減稅降費,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剖析慈善相關的稅收優惠制度,結合慈善信托的特點,對制定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的缺失問題提出對策是正當且必要的。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及財政部、民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一系列通知文件,《慈善捐贈物資免征進口稅收暫行辦法》、《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審批有關調整事項的通知》,均對我國慈善活動的稅收問題有所涉及。如《企業所得稅》第九條,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但是,縱觀我國稅收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條文,針對慈善信托的稅收優惠制度,尚屬一片空白,僅在《慈善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未按照規定將相關文件報民政部門備案的慈善信托,將不享受稅收優惠”。該法條只是從反面的角度進行了表述,而稅收優惠的具體內容,稅收優惠的征繳程序及課稅的對象,均無明確規定,因此,慈善信托稅收優惠無論從制度的依據,還是實務操作都有待探究。
放眼國際,英美日發達國家在慈善信托稅收方面已有了較為成熟的體系,了解并學習他國的慈善信托稅收經驗,對構建我國慈善信托稅收體系會有所啟發。
(一)英國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
《英國慈善委員會指引》受托人、交易與稅收:慈善組織如何合法交易(CC35)中提到,除非規章禁止,任何慈善組織都可以從事小規模、非主要目的的交易,并對其利潤免征企業稅(如果是慈善信托免征所得稅),條件是必須將利潤用于慈善組織目的。不僅如此,英國所有有關慈善信托享受稅收的法條,在條件上都要求用于慈善目的,只有滿足該條件,才有可能享受稅收優惠。在設立時,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會有所得稅的稅收抵扣政策,若委托人是企業,可在應稅所得中扣除其設立慈善信托的所有款項,可抵扣的最高限額是該企業的應稅利潤額。若委托人是自然人,不光可以按照所得稅基礎稅率22%進行納稅,就慈善信托這部分還可以獲得稅收返還。在程序上,只有成為“注冊慈善組織”,才能享受稅收優惠,因此,由慈善信托向英國慈善委員會提交申請,并經其審核通過,成為了注冊慈善組織,方能有后續的稅收優惠。
(二)美國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
《美國國內稅法典》第501(C)(3)條中提到,信托財產只能用于慈善目的的活動,不得為不適合的人謀利,在條件上也是將用于慈善目的放在重要的位置,是享受稅收優惠的前提。在設立時,若委托人是企業,可享受扣除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的10%,若委托人是個人,最多可抵扣其應納稅所得額的50%的稅收。
(三)日本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
在日本,對于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僅適用于貨幣捐贈,其他的資產或者不動產捐贈未納入稅收優惠范疇。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捐贈若能認定特定慈善信托的,在稅前全額扣除。特定慈善信托的設立有三點要求:第一,信托銀行是受托人;第二,慈善信托終止時,根據信托宗旨,信托財產應當向有近似目的的慈善信托進行轉移;受托人不得擅自以合約終止慈善信托;慈善信托只能按照法律規定的風險較小的方式進行投資;必須設置信托監察人;必須設置運營委員會,且受托人處理信托事務時,應遵循運營委員會建議;第三,需通過主管慈善信托的大臣認定。
當前,我國慈善信托的發展屬于“成長期”,這一期間遇到了很多問題,主要如下:
(一)法條缺失,未成體系
法律是保障事業發展最強有力的武器,體制機制不健全,事業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慈善信托事業的發展也是如此,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法條的缺失,限制了慈善信托的發展。不僅如此,有關慈善的捐贈優惠政策都是零散的分布在各種稅法及通知之中,未成體系,這樣一方面由于政策頒布的主體不同,法律層級不同,會引起政策沖突;另一方面,對于納稅人,也會無所適從。
(二)重復征稅,普遍存在
慈善信托是將財產交給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義管理和處分財政。而財產可能是貨幣、動產以及不動產,這些財產在慈善信托設立時,由委托人轉移給受托人,這時也許會涉及到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契稅、印花稅等稅種。受托人在管理和處分這些財產時,又要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等,最后在分配給收益人的時候,因為財產轉移給了受益人,受益人又對此再繳納一筆所得稅。但就其實質看,其實是一筆財產的真實轉移,在委托人交給受托人時,這一轉移是形式上的,因此這樣重復征稅,無形中消耗了慈善信托的財產及其收益,有悖于委托人的意愿。
(三)社會力量,選擇受限
我國目前有不少信托公司,然而這些信托公司在慈善信托業務上未能打開局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對帶有營利性質的信托公司沒有明確的稅收優惠。在2008年后,銀監會曾頒布了《關于鼓勵信托公司開展公益信托業務支持災后重建工作的通知》,提到信托公司開展慈善信托業務,可以爭取公益事業、稅收等管理部門的支持,但如何爭取,依然沒有法律依據。不僅如此,我國目前對于國家認可的非盈利慈善組織有捐贈票據,但對于信托公司,不能獲取捐贈票據,因此委托人將財產交由信托公司做慈善信托時,無法獲得捐贈票據進行稅款抵扣,而交給慈善組織,又因慈善組織的稀缺和專業性不夠,讓委托人選擇受限。
(四)監管不到位,易成風險
慈善信托是以慈善為目的進行的慈善活動,但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都可能會濫用設定的稅收優惠來逃避稅負。比如委托人假借設立慈善信托為由,抵扣了應納稅所得額,受托人利用免稅資格進行與慈善無關的營利活動,亦或是受益人隱瞞或制造虛假的信息來隱藏自己真實的納稅能力等,這些都是在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總的來說,針對慈善目的的事前實質性審核、事中持續性跟蹤與披露,以及事后的懲罰措施都未建立,這就容易造成我國稅款流失,擾亂慈善事業的秩序,造成不可控的巨大風險。
稅收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之一。制定科學合理的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可以影響社會成員的經濟利益,引導社會的資本流向慈善事業。為了促進慈善信托的發展,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短期修正,折中發展
1、稅法修訂,增加內容
當前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缺失,急需國家制定相應政策予以明確,因此建議在涉及到的各個稅種法條里增加一條關于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的內容,可以借鑒英美日的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參考我國慈善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結合當下慈善信托發展的時期,加大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力度,以修訂稅法的形式,增加個別條款。
2、創新模式,合作發展
針對信托公司是營利組織而無法在開展慈善信托業務時獲得捐贈票據的問題,短期內可以按照“慈善組織+信托公司”這一合作模式,慈善組織可以擔任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財產委托,并將該財產委托給信托公司進行專業化投資管理運作,為受托人財產保值增值。這樣,一是解決了信托公司不能開捐贈發票的問題,而通過慈善組織開具捐贈發票,可以化解現有慈善法律框架下比較棘手的稅收問題。二是解決了信托公司知名度低,開辦慈善信托的善款來源少等問題。同時慈善組織對于公益項目的管理能力較強,可以對開展的慈善項目進行持續性的跟蹤、評估和執行。三是發揮了信托公司的專業優勢,實現善款的保值、增值。
(二)長期完善,形成體系
1、完善法律,形成系統
針對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的空白以及零散化的現狀,建議國家從頂層角度,頒布一條專門關于慈善信托稅收的法律,明確課稅對象、稅率、稅收優惠的申請程序,糾正形式上的課稅方式,按照實質課稅原則,以較高的立法層級,提升慈善信托稅收政策的地位,并且將分散于各個稅種的優惠法條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
2、賦予專票,激發活力
對于信托公司沒有專門的票據用于慈善信托業務活動,而導致信托公司采取合作方式進行慈善信托的問題,建議由稅務總局結合財政部的意愿,設計慈善信托專用稅務票據,賦予信托公司開具慈善信托票據的權利。一是這種稅務發票可以讓稅務部門方便掌握慈善信托資金的流轉情況。二是可激發委托人設立慈善信托的意愿,有了專用票據便有了抵扣的依據。三是激發了社會各方的活力,不再僅僅只是慈善組織,它能讓更多公司也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
3、搭建平臺,加強監督
慈善司的成立標志著慈善事業又跨出了一步。建議由慈善司牽頭,搭建全國統一的慈善信托信息披露平臺,包括慈善信托設立前的實質性審查信息公示。每半年聯合審計、財政、稅務對慈善信托進行抽檢,查看資金流向的合規性及享受稅收優惠的合法性,并將檢查結果在平臺予以公示。事后對于違規單位,不僅取消稅收優惠資格,還要予以重罰,并將處罰信息予以披露,讓社會公眾了解各家慈善信托的優劣。
慈善信托制度是在英美法系背景下誕生的,對于其稅收優惠制度,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搬,需要全面考慮我國的國情,分短期和長期兩步走的方法予以完善。相信未來,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會取得新的突破,激發社會更多的慈善之心,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劉繼虎,李正旺.公益信托稅收優惠制度之管見[J].法制與社會,2007(3).
[2]謝錕.英國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0.
[3]鄭亦清,王建文.論我國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的完善[J].財會月刊,2018(11):159-165.
[4]孫潔麗.中國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改革研究[N].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108-112.
[5]盧瑾.我國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構建初探[J].山西財稅,2018(0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