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忠吉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博物館建設得到空前的發展機遇,各地市紛紛以各種“緣由”來增強自己城市的文化品位,于是就出現了今天盲目建設博物館的情形,而此舉也以勢如破竹之勢,迅速席卷大半個中國。因此,面對此種境況,我們有必要對中國博物館的發展做一系統、冷靜的分析。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品位
中國博物館的歷史是短暫的,雖然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歷史。1905年,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是國人創辦的第一個博物館。從此開始,中國有了博物館的歷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博物館數量在穩步提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94年全國文物系統的博物館共計1161座。
一、中國博物館現在面臨的問題
有人會說,美國在1979年時博物館數量就達到2500多所,而我們今天的數量還不及這個數目,更何況我們中國的歷史要比美國長很久,因此,為了心理上的平衡,就將目光緊緊的盯在博物館的數量上,因此,就有了地方政府瘋狂建設博物館的舉動,而全然沒有考慮建成之后的利用情況。
據美國科特勒兄弟的《博物館戰略與市場營銷》,據美國博物館協會統計,1994年美國共有博物館1.5萬座,其中55%是歷史博物館和歷史遺址,15%是藝術博物館,14%是自然和科學技術導向的博物館,包括動物園和植物園。而全美獨立博物館總數應該是8934座(1992年),在這近9000 座博物館中,有75%是小型或微型博物館。這些小博物館一般只有2名全職員工,年度預算低于9萬美元。這樣看來,美國有一定規模的正規博物館也只有2000多座,與我國大致相當。但我們在建的則幾乎全部是大型的項目,更何況,現有的很多博物館已經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問題一:內容陳舊,長年失修,更換周期長博物館按陳列方式分為固定展覽、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由于很多博物館陳列的“內容”有限,而且長時間沒有進行維護,使得陳列設施陳舊,內容也失去了對人們的吸引力,從而使得現有博物館大部分出現門可羅雀的窘況。
問題二:管理人員水平和素質有待提高多年來,我們博物館養成了一種“衙門作風”,是高高在上的“教官”,放不下架子去為普通觀眾服務,而且近兩年出現的博物館文物被盜、館舍被燒、出賣文物等嚴重問題,無不于今天博物館人員水平和素質低下有關,這對于今天的博物館建設十分不利,而全面提高博物館水平的關鍵是人才。國際博物館界對人才培訓工作就非常重視,他們專門設立了“人才培訓委員會”,對各國的博物館人才進行培訓。
二、解決策略
博物館的發展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改變的,通過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博物館建設,就可以看出這個地方的文化水平和市民品位。因此,探詢新時期博物館問題的解決策略一定要與社會緊密相聯。
策略一:設計博物館前,一定要明確其主題我國博物館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社會歷史類、自然科學類、文化藝術類和綜合類。社會歷史類博物館包括歷史考古博物館、革命史博物館、紀念類博物館、民族、民俗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包括自然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文化藝術類博物館包括繪畫、書法、工藝美術、文學、戲劇、建筑等;而綜合類博物館是兼具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雙重性質的博物館,真可謂種類繁多。因此,在設計博物館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主題。這個主題不是盲目設定或“跟風”而定,而應根據自己地域應有的資源所定。根據此來確定博物館的規模,這樣就防止了一些盲目建設情況的出現。
策略二:加強與學校等教育機構聯系——體現其教育功能在博物館的三大職能——收藏、研究和教育中,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沒有很充分的發揮,尤其是對年輕一代的教育作用。而加強與學校等教育機構的聯系是未來博物館更普及化、大眾化的必由之路。因為,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祖國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讓他們在博物館里面學到更多中國古代的知識,使他們對中國古老的文化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可以讓他們感到身為一個中國人而驕傲、自豪和自信,這樣就增強了民族團結和向心力。
策略三:加強各省市博物館間互相交流、合作,畢竟每個地方的博物館藏品數量有限,為了經常更新博物館的內容,為博物館輸入新鮮的“血液”,需要不定期更換臨時展覽的內容,正如首都博物館的運營模式。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國外精彩的藏品搬入我們的博物館內,但可以加強與兄弟省份的博物館的聯系,畢竟我們中國號稱“地大物博”,省份間不定期交換展品,不僅吸引了人氣,還為人們重新認識中國的古老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策略四:加強、普及人們的博物館意識在很多人認識里,博物館都是一些高層次文化人的場所,與普通市民沒有多大關系。這種原始的觀念是在以前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的,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今天,博物館早已不再僅僅為上層文化人士所專有,而是與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另外,博物館是提高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一個大課堂。眾所周知,興趣是逐步培養的,高尚情操也是逐步陶冶的,豐富的知識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博物館就能起到這種“潤物無聲”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博物館意識也是通過實踐培養來逐步提高的。
博物館是滿足人們美的享受和培養生活情趣的場所,因此,大力普及人們的博物館意識,對于人們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實,一個國家的先進與發達,并不僅僅在于你能造多么多、多么大的博物館,而是在于能否將自己的傳統文化保護好,使其發揚光大。但凡對自己傳統文化越重視的民族,這個民族就越是充滿自信的民族。同樣,一個國家的落后與貧窮,也不僅僅體現在某一時期經濟發展的遲緩和物質的匱乏上,而在于歷史遺產與傳統文化等無形資產的永久流失,而博物館恰恰是珍藏這些文化的“容器”。
參考文獻:
[1]呂濟民.博物館的熱潮與憂患[M].中國博物館史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2]蘇東海.當代世界博物館大發展的剖析[J].中國博物館,1991(3).
[3]張文彬.中國博物館國際化的進程回顧與展望[J].中國博物館,2006(3).
[4]馬自樹.面對博物館發展熱潮,需要一點冷靜思考[J].中國博物館,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