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貴陽市發展山地旅游資源的概況入手,對目前貴陽市山地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對未來貴陽市山地旅游如何進行升級發展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貴陽市山地旅游的發展必須尊重自然,堅持可持續發展模式,在開發過程中需因地制宜,保護當地生態環境與特色文化,使之得到自然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貴陽市;山地旅游;升級研究
一、貴陽市發展山地旅的資源概況
(1)地理資源。貴陽市地理環境獨特,擁有獨特山地自然景觀,具有喀斯特地貌、溶洞熔巖和山川河流構成得天獨厚的景觀資源,在貴陽境內的各種旅游開發中溶洞旅游的開發是比較成功的,溶洞資源的開發大大促進和推動了山地資源的拓展與開發。而且貴陽地處云貴高原,多山地與丘陵,自然風光秀麗,多奇觀美景。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2)文化資源。貴州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和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具有深重的前史文明傳統,其在戰國、秦漢時期成為夜郎國的基地,構成了今天散落于貴州各地許多關于仍然是一個“懸念”的夜郎文明的遺存和傳說。貴陽市依山傍水,孕育出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情,擁有著18種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底蘊而形成了擁有眾多世界級的旅游資源,為山地旅游提供了強大的文化競爭力。
(3)氣候資源。貴陽市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且貴陽市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貴陽市在四季劃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長,約105天,春季次之,約102天,夏季較短,約82天,秋季最短,約76天。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省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這為山地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支撐。
二、貴陽市山地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山地旅游景區規劃開發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山地旅游資料開發勢頭良好勢必導致有些景區人滿為患,貴陽市山地旅游資源景區若不對客流量進行疏導與控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同時游客體驗也差。而且貴陽市地區原生性,自然性強,雖然這更加契合山地旅游者的喜好,使其成為貴陽市開發山地旅游資源的一個優越性,但是同樣在這原生態的環境中,山體縱橫,地質復雜,為保護這一特征,人們不能多加改動,這就對游客的游玩安全存在一些隱患,所以對景區開發的安全保障要求高。
(2)山地旅游發展應與當地文化高度結合。貴陽市很多山地旅游景區旅游項目和結構任然是傳統模式,文化產品挖掘的深度不夠,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內涵沒有更好地體現出來,文化概念品牌樹立不夠濃重清晰,沒有為游客留下一個系統化,深入人心的文化植入烙印,山地旅游資源開發只有挖掘文化內涵才能持續發展。貴陽市旅游資源豐富,特色產業眾多,但大部分山地旅游景區只是關注山地旅游業的發展,并未使之進行產業融合,轉變為產業經濟。產業融合乏力,導致貴陽市山地旅游沒有發揮出它強大的帶動能力,在旅游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旅游帶動工業遺跡和廢棄地再利用、旅游與生態及文化等產業整合職能方面表現差強人意,沒有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山地旅游發展之路,也極不利于山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三、貴陽市山地旅游發展的升級研究
(1)豐富旅游產品種類,打造可持續品牌。貴州地理資源豐富,便于實施山地旅游產品多元化戰略。在開發上注意多種類型搭配開發,達到合理多樣化的發展,還要深度挖掘少數民族文化的意義和內涵,如民族歌舞、文字和歷史、服飾與建筑,注重打造山地民間文化、山地傳統建筑、山地特色農工業生產等。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資源也可豐富旅游產品類型。
(2)促進產業融合,堅持可持續發展。促進產業融合,調整山地旅游產業結構。旅游區的開發以旅游業為主,可以推動文化、林業、農業、手工業、教育等產品融合發展為輔,豐富山地產業結構鏈,促進各方融合推動經濟效益,達到資源可循環持續向上發展。
(3)堅持健康環保的開發原則。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不隨意對山區自然環境改道、砍伐、搬運,尊重自然存在;同樣盡量不破壞影響原生態的生活背景和風俗文化。開發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實現,不能盲目開發,必須是百年或者千年大計,落實實現保護和發展并進;而且因山地資源豐富多樣,開發需考慮天時、地利、人和與其他各種因素進行重點開發,還有考慮山地發展的空間和前景,做到自然與經濟的有效結合。
四、結語
貴陽市在山地旅游的發展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并且在相關的發展政策上有著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因此發展貴陽市山地旅游,使之得以轉型升級不僅可以更快促進貴陽市山地旅游的發展,還可以使貴陽市豐富的山地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讓貴陽市的山地旅游發展更好的做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同時還能為貴州省其他城市山地旅游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指導,從而使貴州省完成從山地旅游資源大省向山地旅游強省的跨越轉變。
參考文獻:
[1]朱秋芳.貴州山地旅游發展對策[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2):101+103.
[2]俞杰. 基于平臺生態圈視角的貴州山地旅游開發模式思考[A]. 《人文與科技》(第二輯)[C].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2019.
[3]肖嬋,張龍.貴州六盤水山地旅游建設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2):495.
[4]王抒紅.關于貴州山地旅游開發的探索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10):126.
作者簡介:
唐嘉(1980-),男,貴州貴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戶外運動、體育旅游、休閑體育。
基金項目:
2017PT46貴陽學院院級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