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仿古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重在把握對傳統文脈的傳承。文章在對當前歷史街區仿古建筑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現如今仿古建筑設計所存在的誤區,最后提出了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實現文脈傳承,以進一步提高仿古建筑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仿古建筑;古代建筑;設計;技術
在我國建筑史中將清代以前的建筑稱為古建筑,古建筑以其宏偉的氣勢,合理完善的結構,華麗的裝修為世人所矚目。但是由于戰爭、地震等一系列人為或自然災害的因素影響下,使我國古建筑保留甚少,而仿古建筑作為古建筑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的產物,不僅繼承了古建筑造型優美、氣勢恢宏的特點,還增強了結構抗災害能力和耐久性,并使其結構類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一、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中國古代建筑是以木構架為主的一種結構方式,平面布局內向含蓄,層次豐富,均衡對稱,空間布局靈活,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在建筑的設計和施工中很早就實行了模數制和構件的定型化,對于建筑整體到局部的形式、尺度和做法都有相當詳細的規定。中國古代建筑還獨創了斗拱的結構形式,并充分運用色彩的裝飾手段,使建筑物顯得莊重而華麗。
二、歷史建筑中仿古建筑的重要性
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各大城市都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而歷史街區作為各大城市歷史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見證了各大城市的文化歷史和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現代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城市、了解城市的文化內涵和風俗民情,最終確保人們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對于各個歷史街區來說,建筑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影響著歷史街區的整體布局,更展示著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而對于建筑設計,人們不僅關心著建筑的樣式和造型,同時對于建筑設計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和文脈傳承也非常的重視。因此,為了確保仿古建筑能夠充分體現出其價值和意義,需要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完美的實現文脈傳承,以更好的銜接當代建筑與古建筑的建設與發展。
三、仿古建筑設計設計注意事項
(1)注意挖掘歷史街區的歷史文化內涵。歷史街區中蘊涵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和地方特色,不同的建筑類型及各自的文化敏感度都很高。從歷史街區中挖掘富有傳承價值的文化內涵,是歷史街區仿古建筑設計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應當全面地考慮在仿古建筑的設計中如何對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盡量保持歷史場景的原樣,使其具有歷史文化的連續感。當然,文脈的傳承并不等同于老舊建筑的保留,而應該在保留原有歷史底蘊的同時適當地融入新的仿古建筑詮釋方法,使歷史街區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又具備十分獨特的地域文化氛圍。
(2)仿古建筑設計園林布局。園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另一重要設計形式,中國傳統建筑對山水有很強的依賴性,園林布局有繞山繞水和穿山穿水兩種。繞山繞水是將山水作為建筑布局設計的中心,建筑物環繞在山水的周圍,這種設計的典型便是頤和園,這種設計的精妙之處就在于整個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機聯系,游人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觀的中心,南充著名的北湖公園便是采用了這種仿古形式,建成以來得到了很好的口碑。
(3)仿古建筑的形式設計。中國傳統建筑的形式分類十分明顯,主要有塔、亭、殿、院等,建筑形式設計步驟主要便是參照中國傳統建筑的主要形式來進行仿古建筑的細部構造設計,其核心便是將各種傳統設計元素有機整合,確立一種主要設計形式,再在當中加載其他元素。例如,我們可以確定以“四合院”作為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設計中就將以院落作為建筑的構成子單元,而在各個子單元中加入殿、亭等其他元素,這樣的設計使我們的建筑既顯得豐富,又有一個核心。
(4)仿古建筑材料設計。中國傳統建筑主要采用磚木結構,這使得中國傳統建筑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便是耐火耐腐能力差,使用年限不長,安全隱患大。一方面,現代木材資源緊張,大規模地使用木料既不經濟也不環保,所以材料的設計也是仿古設計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可以用現澆混凝土做柱,其外包裹木工板,再打磨上漆,這樣既滿足了木柱的視覺效果,又節約了木材,增強了強度。而大型塔式、殿式仿古建筑則完全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來形成建筑物主體,其外采用清水混凝土勾縫或是采用仿古磚貼面來實現古色古香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室內細節來加強仿古設計,這主要是對牌匾、廳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運用,在設計中可以按照傳統建筑中廳、堂、房的格局來拜訪深具傳統意味的細節家具和裝飾,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仿古建筑的細節效果。
(5)仿古建筑的維護管理。對仿古建筑進行維護管理,主要目的是以科學的方法防止其損壞,延長其使用壽命。對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維護方式,應根據現場的環境、氣候等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古建筑中梁支撐桁進而支撐屋面,而現今對進深要求不大的建筑可以將平梁更改為隨坡面的折梁,這不但減少了工程造價,也可相對增加整個建筑物的室內高度,不會有壓迫感。而梁跨度較大時,例如寺廟等需要內部空間較大,結構內部不宜設置柱;如使用折梁則會對邊柱產生側向的水平推力,而古建筑的柱截面形式多采用圓柱,所以不能通過改變柱截面的方法來抵抗水平力,聯想到一般明清時蘇式園林建筑大多有外廊,可將外廊作為建筑物的一部分,由外廊柱與結構邊柱用大梁連接共同抵抗屋面折梁傳遞給柱子的水平推力,這樣就解決了柱子同時承受三項應力的不利受力狀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仿古建筑也算是古建筑文物。建筑文物小的藝術珍藏品,它長期暴露于大自然之中,經受著風吹日曬,雨淋雪凍的損害。保護建筑文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仿古建筑是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存,對于我們認識歷史和認識前人軌跡的價值毋庸置疑,做好其建造工作和維護工作也算是對傳承古老文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范華.仿古建筑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探微[J].居舍,2019(17).
[2]廖建東.仿古建筑的設計手法及建造技術分析[J].居業,2018(12).
作者簡介:
張志偉(1975-),男,漢族,河北承德人,主要從事仿古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