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新媒體的迅速發揚為黨的建設提供了新的平臺與工具,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適應新的媒體傳播形勢,培育優勢,規避新的媒體在黨的建設服務中的使用,既是現實需要的解決方案,也是黨的建設工作不斷取得進展的重要保證。新形勢下科研新的媒體傳播與黨的建設工作的互動及其在實踐中的有效運用,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工作必須強調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
自18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黨中央以習近平同志為進行全局的堅持與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提出與形成戰略布局的“四個全面”治理國家,也就是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統籌推進“四個全面”建設的根本保證,體現了黨的建設與執政的統一,也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與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證。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揚,以互聯網與手機為代表的新興媒體,不斷變化的服務形式與完善的服務功能,不僅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對黨的組織工作、黨的生活方式與黨的群眾關系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有利條件,加強黨的建設,是一個迫切需要研究的社會問題。
一、新的媒體時代加強黨的建設、輿論引導與傳播工作的意義
由于新的媒體時代的到來,也對黨的建設輿論的引導與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各種新的媒體參與公共事件,公眾利益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黨的建設輿論引導對公民利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這也就要求黨的建設工作必須合理利用新的媒體,拓展黨的建設輿論引導與傳播手段,使新的媒體更好地為黨的建設工作服務。另一方面,新的媒體在提高黨的建設工作的科學水平方面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要從根本上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水平,就必須從本質上提高黨員的思想,不斷吸收有益的科學技術思想。因此,黨員必須利用新的媒體傳播新信息。并豐富信息資源,從根本上提高黨的建設效率。首先,新的媒體的迅速發揚為黨的建設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條件。所謂新的媒體就是基于互聯網,利用網站、即時通訊工具、手機報紙、論壇、微博、客戶端、微信等作為傳播手段。它與報紙、廣播、電視這三種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于傳播的速度,以及內容與表達的多樣性。新的媒體的出現帶來了人類信息傳播的重大變革,也對中國的社會生活與黨的建設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新時期黨的建設工作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在繼續堅持黨的優良傳統與傳統傳播的同時,如何適應現代新的媒體的快速發揚,更好地利用新的媒體手段為黨的建設工作服務,是各級黨組織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把新的媒體技術應用到黨的建設工作中,是信息時代發揚的客觀要求,也是黨的建設工作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創新高效的重要體現。
二、新的媒體時代加強黨的建設,引導與傳播輿論存在的問題
加強新的媒體時代黨的建設,加強輿論引導、傳播與思想認識。首先,許多黨員缺乏對黨的建設輿論引導與傳播重要性的認識。許多黨員認為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沒有必要傳播黨的建設工作。當然,它不會積極推進黨的建設工作,這就導致了對黨的建設的指導與傳播。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財政資源都嚴重不足。
黨的建設輿論引導與傳播的時效性不強。這是因為只有一小部分的有效經驗與黨的建設工作中典型人物傳播的質量不高,所以它的及時性自然不是太高。
三、探索與實踐創新黨的建設傳播
新的媒體的使用,擴大了渠道對于黨的建設工作,并使用微信的新的媒體平臺來創建一個新的學習與傳播模式分支。支部不僅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與發布了上級黨委的重要文件,還轉發了優秀的學習資料,確保全支部黨員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及時進行自學。同時,結合各部門的實際工作,及時發布與推送相關新聞報道。
(一)要加強積極主動的傳播,發揮官方傳播的作用
我們不僅要把的故事講好,還要傳播聲音。新的媒體平臺也是一個化解負面不滿、關注未來的窗口。在新的媒體崛起與多元輿論網絡的推動下,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意見領袖”可以成為影響輿論的重要力量,可以影響輿論的發揚方向。而發揮官方傳播的指導作用,促進建立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傳播部門,我們必須始終關注黨員討論的熱門話題,主動發言,回答問題從行業的角度權威與專業人士。引導公眾輿論,而不是回避問題,也不是混淆疑惑,對于贏得社交媒體與黨員認同至關重要。一旦發現有虛假報道、故意渲染與不合理的情況,應及時反饋,加強正面引導,宣布澄清事實,穩定民意,達到有效緩解輿論危機的目的。
(二)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結合發揚
在推進新的媒體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傳統媒體的優勢。習總書記強調:“要遵循新聞傳播與新興媒體發揚規律,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內容為基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運營、管理等方面深度結合。形成立體、多元發揚的現代通信體系。因此,我們必須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結合,在整合的過程中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手段與人才隊伍的共享,形成符合傳播規律的過程。整合傳播系統與管理機制的高效運行,使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互補、并行、密切協同,力爭實現媒體整合發揚的最佳效果。
(三)加強新的媒體互動
與傳統媒體相比,在傳播過程中幾乎沒有互動。讀者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新的媒體的互動性是一個重要的優勢,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參與到信息的傳播中來。不僅可以與作者互動,但也與讀者與讀者互動,這樣人們可以表達他們的意見的過程中瀏覽信息,與作者也可以通過互動,理解與分析讀者的熱點,這樣雙方就可以讀得到及時反饋,這樣媒體可以在觀眾的聲音。
(四)建設與時俱進、創新思維的傳播隊伍
要創新,創新思維是先決條件。然而,沒有創新的人才與團隊,創新就會成為被動的水源。推動媒體創新在于人才。關鍵是要有一支優秀的創新人才隊伍。在傳播創新、欄目創新、活動創新、技術創新、項目創新等背后,需要有一支創新、創新的人才隊伍。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使用與推廣,特別是一些領軍人物與關鍵人才的培養。要建立機制,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尤其要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激發創造力。
四、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新的媒體的迅速發揚為我們的黨的建設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必須充分把握這一機遇,深入分析新的媒體的特點,不斷創新工作模式,使新技術為我們提供更加多樣化、更好的傳播教育手段。黨的建設工作必須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用新的媒體工作的積極態度與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前瞻性,注重時效性,推動黨的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米蘭.新媒體時代下國企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芻議[J].現代國企研究,2018(12):216-217.
[2]馬蘆珍.新媒體時代科研單位黨建宣傳工作路徑創新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8(08):221.
[3]閔秀玲,周小驥.新媒體時代提升高校黨建新聞宣傳水平途徑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02):65-66.
[4]劉浩.新媒體條件下加強黨建新聞宣傳工作的對策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7,1(04):82-83.
[5]蒲蕓茜,夏若云,廉鋼.潮起西部 揚帆遠航——記四川黨建宣傳發行工作會暨集團全媒體產品集群上線儀式[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5(08):54-55.
[6]王天亮.新媒體條件下加強黨建新聞宣傳工作的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0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