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剛
摘要: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不少企業的選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經營管理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存在相對成本增加、管理缺陷、影響企業競爭力等問題。完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從思維觀念、技術平臺、制度規范、人員培訓、風險管控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管理質量 ?相對成本 ?風險防控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定義:財務共享服務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來處理財務業務,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造價值的目的。國際財務共享服務管理協會(IF-SS) 認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基于信息技術,以市場視角為內外客戶提供專業化財務信息服務的財務管理模式,是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共享思想在財務領域的最新應用。學者布萊恩·伯杰倫(2003)認為共享服務是將一些經營職能集中到一個新的半自主的業務單元的合作戰略,這個業務單元就像在公開市場展開競爭的企業一樣,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目的是提高效率、創造價值、節約成本以及提高對母公司內部客戶的服務質量。學術界比較認同這一觀點。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誕生于西方發達國家,最初源于將公司眾多同樣功能的事務集中批量處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0世紀80年代,福特公司在歐洲建立世界第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福特公司分支機構提供財務服務。該中心將分散在全世界的各個分公司的財務放到一個中心來統一處理,確保了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統一化、標準化、集約化,而且不需要在子公司建立財務部門,節省了人工成本。目前全球90%以上的500強企業已經實施或計劃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根據埃森哲公司的調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為跨國公司降低了不少財務成本。2013年3月,ACCA(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與德勤管理咨詢聯合發布的《中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現狀與展望》報告顯示,到2012年底,我國近半企業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2017年7月,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發布的《2017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顯示,76.0%的規模百億企業成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依靠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企業就不用在各個地區各個單位設置同樣的財務部門,能夠把資源、業務都集中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來集中處理,通過信息系統平臺,一個員工可以處理幾個單位相同的業務,減少了財務人員和中間管理數量,但是業務量卻增加了,就可以達到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減少重復業務,縮短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因為財務業務操作簡潔、易用,低水平員工也可以勝任,降低了員工成本。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在成本低的地區建立,減少了企業運作成本。此外,因把財務管理職能都集中到一個平臺中,需要加強對各單位日常經營的了解,降低了企業監督成本。
提高企業管理質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的初衷,就是把員工從繁雜冗余的非核心業務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核心業務,就是把財務人員分流到經營中去,把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匯總起來,把財務理念帶到經營中,提高經營管理質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在信息集成的基礎上,擁有強大的復雜信息處理能力,能夠讓數據匯總、預算分析、盈利分析等變得迅速、高效、簡便,為企業提供預算管理、績效管理、質量管理等決策支持信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傳統的復雜繁瑣財務流程進行再造,形成統一標準規范的任務管理、流程管理、崗位角色管理,提高管理質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還可以對各分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對各分公司財務數據的掌控,起到制衡管理的作用。
增強核心競爭力。企業在新的地區建立子公司時,不用再專門建立財務部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迅速、有效、直接為新建公司或收購公司提供財務服務,提高整合能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而且使企業具備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能力。新建公司或收購公司人員能夠集中精力在核心業務上,非核心業務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承擔,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施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的財務制度和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此外可以向外界提高商業化服務水平,拓展經濟增長點。如殼牌石油建立的“殼牌石油國際服務公司”每年8%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包有償服務。
相對成本增加。如果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這些城市的人工成就很高。財務信息系統軟件硬件設備及其維護的成本也在增加,相比傳統財務管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總成本要高出很多。由于解決財務問題的需要,有時需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財務人員即刻前往事發地處理,航空是首選的最快方式,由此產生了高額的差旅費。有的企業子公司分布比較分散,重要業務單據和原始憑證需要快遞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由此需要安排專人負責處理,增加了運輸成本和管理成本。此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人員脫離了子公司業務,業務流程設計可能不夠嚴密,系統運行風險增加,同時雙方缺乏溝通,很可能不了解稅收優惠政策而失去了節約成本的機會。
存在管理缺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設在不同地區和國家,涉及到的業務量大、流程多且十分繁瑣,運作不方便,影響運營效率。財務的計劃、采購、生產、銷售、運輸、售后等各個環節,這些都需要面對面溝通交流。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網絡系統搜集數據,開展業務,網絡交流則沒有當面交流有效果。財務信息通過網絡傳送,則存在網絡不穩定、信息失真、數據丟失等現象,導致企業錯失收益良機。之前子公司自行負責的財務業務,現在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和子公司部門一起開展,會因分工不當、權責不明而產生沖突,影響管理效率。
影響企業競爭力。由于財務人員脫離業務,不再與公司人員直接接觸,對子公司的實際財務情況變化不能夠及時了解,無法準確反映公司的各項財務狀況,財務分析師無法進行確切的分析,這對企業的發展較為不利。企業在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時,其人員基本上來自原有的財務機構,這些人員由于受傳統思維影響,且不具備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操作技能,對該模式認識不足,或者有抵觸心理,加上需要一定時間適應新崗位,造成新政策難以執行,影響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發展。企業將財務人員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長此以往,導致財務會計只會記賬,管理會計只會分析,不利于財務人員的綜合發展。有的企業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定位為原財務部下屬單位,導致其員工地位下降,使得有才能的人員容易離職,人才流失嚴重,對企業造成不良影響。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變化的需要,是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財務管理模式的變革和創新。筆者認為,完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從思維觀念、技術平臺、制度規范、人員培訓、風險管控等方面入手。
(一)更新企業運作思維觀念
理念的超前是企業搶抓機遇快人一步的一個法寶,創新思想觀念和管理手段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發揮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作用,必須面對組織機構變革帶來的挑戰,實現企業運作理念的更新。更新思維觀念,需要注意幾點:第一,精準定位。共享服務的目標是實現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統一化集約化,降低企業運營風險。根據企業功能需求和企業發展戰略,一般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定位為:會計服務、風險管控,有強大實力的企業還可以拓展一個職能:價值創造;第二,循序漸進,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一致、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制定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發展目標和管理政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不僅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需要管理者和財務人員觀念的轉變和配合,不能趕進度、一步到位。一般以試點實施、成熟后逐步推進到全面鋪開的方式進行;第三,適用有效。不能盲目跟風,需要綜合考慮成本效益,對發展多元化、業務不定向的企業,應審慎選擇。如果企業規模較大,分支機構較多,有集中財務管理的需求,可以考慮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二)建立共享信息技術平臺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通過高效率、高集成的網絡信息系統來運轉,信息技術平臺的統一搭建和整合是實現共享服務的第一步。企業應利用ERP系統,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為契機,通過網絡向其財務信息需求者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服務,突破傳統財務核算對地理和時間的限制。通過共享信息技術平臺,可以迅速導入數據并進行分析,還可以模擬人工智能對財務信息進行事前提示、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依賴共享信息技術平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提高具有較強時效性的、高質量的個性化服務,它應該是一個利潤中心,不僅為本企業服務,還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外包服務。為適應大數據發展潮流,中小企業通過外包等形式成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在專心開展企業核心業務的同時節約成本。
(三)建立規范標準的財務制度和管理流程
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企業各分支都有各自一套財務政策。財務集中到財務共享,制度與流程的統一和規范是必要的。如果財務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規范統一,仍然采用多套財務機構,在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過程中必然會帶來財務人員和管理費用的膨脹,導致財務流程效率低下、重復投資規模加大等問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優勢不能充分發揮出來,不僅形同虛設,還成為一個累贅,加重企業負擔。因此,需要通過對企業構架的重組將企業各分支的財務管理權限上收,組建統一的企業財務管理部門,適應企業發展壯大后在財務核算和管理的新要求。2014年,財政部就發文對會計信息化建設進行規范,明確了會計云軟件供應商和客戶的權責關系。
(四)做好財務人員的學習培訓和能力提升工作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對財務制度和財務流程的重新塑造,更是對財務人員提出了學習升級和轉型提高的更高要求。第一,和以前的財務管理模式相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了全新的統一的標準和流程,這對很多財務人員來說是不熟悉的。這就需要開展全面深入的員工培訓,使員工迅速明確工作職責,了解新標準新流程,適應崗位新需求;第二,知識經濟時代是學習型社會,財務人員需要加強學習、提高能力,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應采取技能比賽、業務研討、崗位交流、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提高財務人員綜合業務能力,激發工作熱情,接受、適應機構組織變革,推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發展。
(五)加強風險管控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一個基本職能就是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和控制。企業應根據發展戰略,利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來加強內部財務控制和風險管理。面對我國企業信息系統風險防范和管控機制不完善的實際情況,在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過程中,要建立適應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化時代的新的財務風險預測模式,利用會計云和大數據搜集分析對違反財務規章制度的行為進行監控和防范。企業要提高風險防范和管控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可以在各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的指導下開展檢查督查和審計活動,以控制企業風險,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企業效益。
[1]張慶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勢及局限性[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年11期.
[2]鐘邦秀.跨國公司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體系設計與實現[J].會計之友,2012年20期.
[3]陳棟棟.財務共享財務模式的優勢和價值[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年03期.
[4]黃臻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利弊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年20期.
[5]張慶龍,董皓.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探討及其選擇[J].中國注冊會計師, 2012年02期 .
[6]黃慶華,杜舟,段萬春,楊鑫.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探究[J].經濟問題,2014年07期.
[7]陸培利.淺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利弊[J].會計師,2016年10期.
[8]張育強,林金騰.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比較分析[J].會計之友,2011年01期.
[9]陳楚天.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創新研究[J].財會通訊,2012年23期.
[10]李聞一,朱媛媛,劉梅玲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服務質量研究[J].會計研究,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