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摘要:本文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企業中運用的現實意義出發,分析了其在國有企業中運用的主要特點,并提出若干策略建議,旨在推動國有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行效率的持續提高,幫助其在新形勢下獲得持續而穩定的發展機會。
關鍵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風險共擔 ?監督管理
(一)有助于促進國有企業綜合實力的持續增強
在信息化、網絡化趨勢日益增強的“互聯網+”時代,財務共享的實質和根本是高效的信息數據互聯和工作銜接溝通,這二者的應用效率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基于此,從科學優化的角度出發,高效運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國有企業謀求長效發展的不二之選,有利于從根本上落實財務相關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和發展,深化簡政放權,并通過一系列的工作模式優化和實務技術革新,最終實現國有企業綜合實力的持續增強。
(二)有助于標定國有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與運用,順應了當前時代和我國經濟發展的最新趨勢,不僅是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漸強的必然要求,更是國有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體現了其謀求持續、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基于此,國有企業要深入學習和分析世界經濟與行業發展的最新現狀與趨勢,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引入最新的科學管理技術與電子操作平臺,促進自身財務管理工作模式的優化升級,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標定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最終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根本利益的科學、持續發展之路。
(三)有助于最終實現國有企業的戰略目標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與運用,有利于國有企業對當前各項工作開展的整體模式與具體方式方法進行客觀評價與綜合分析,在了解時代、行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推動組織管理模式轉型升級,增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實現高效的內部數據共享與信息共享,以最大化縮減成本、減少無謂損失,并增強運營管理與經營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最終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1)全程性。受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影響,故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用將呈現全程性的特點,由事前計劃與可行性分析、事中管控及綜合反饋與運行評價三部分構成,涵蓋了企業日常生產與經營活動開展的全過程。
(2)全額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國有企業的運用,首先要求其對各類資源儲備進行綜合分析,不僅要求能夠對資金和資源情況進行正確反映,而且要對國有企業日常經濟活動、經濟行為進行綜合優化,從而實現全額控制。
(3)全員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用,本質上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組織管理優化,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推動各國有企業實現組織管理制度、工作開展流程及員工操作規范等一系列的優化升級,因此,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深化運用需要全企業上下共同開展、通力合作,營造起團結統一的良好內部氛圍。
(一)深化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與培訓,增強企業財務工作的整體能力
“互聯網+”時代下,各行業、各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我國各企業的人才管理模式成熟度、科學性與整體數量高低,已經成為其市場競爭實力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基于此,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所提出的更高、更為嚴格的標準與要求,國有企業應該深入了解和分析“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與基本特點,加強工作人員隊伍的建設與培訓,增強財務工作的整體能力,推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現科學、高效的整體運行。第一,基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流程長、內容龐雜的整體特點,積極開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行與相關財務管理知識、操作技能的科學化、系統化培訓,致力于培訓出綜合素質過關、職業道德水平高的財務管理工作人才,以從根本上滿足企業發展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行的各種需要;第二,從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思路與組織管理結構進行科學化、現代化轉型升級,并通過制定詳細、嚴格的績效獎勵制度調動起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及積極性,不斷挖掘企業的內部的工作潛力與創新、創造能力;第三,在深化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與培訓方面,國有企業要做到內外結合,即在挖掘內部工作潛力與創新、創造活力的同時,對外招聘符合“互聯網+”時代與行業發展趨勢的、適應自身發展現狀與長期戰略目標的、綜合素質過關且擁有真才實學的財務管理人才,以期在充實自身財務管理實力的同時,推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科學建設與高效運行,幫助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實現長效發展。
(二)以企業戰略為導向,健全和完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行的配套制度建設
科學、健全的配套制度建設是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活動高效、穩定開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而在現階段,國有企業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強化崗位管理,實現權責統一,以數據報表和工作總結等量化數據作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相關實務推進的必要憑證,做到相關工作日清日結,且不斷致力于增強的相關工作開展的透明度,實現實務工作開展各環節可查、操作責任明確;第二,建立健全實務工作開展的操作章程與行為規范,以在實務推進中為工作人員提供制度依據和操作范例,減少因個人主觀原因導致的工作失誤或資產損失;第三,秉承整體優化的觀念,進行工作鏈上各環節權力的優化重構,實現簡政放權,積極落實權責下移,以從根本上避免實務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互推諉、權力重疊和低效高耗等不良現象,推動權責統一、高效明確的良好內部氛圍建立;第四,立足于企業的戰略發展計劃,建立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其它企業管理、運行工作間的有機聯系,以從根本上實現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工作開展的全面管控、簡易可行、權責對等、風險共擔,推動企業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
(三)建立健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的監督管理機制
為了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科學建設與高效運用,國有企業應從具體行業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出發,建立健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的監督管理機制,以靈活應對多變的市場經濟現實,查缺補漏,最大化規避各種潛在風險與發展危機。在現階段,國有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的監督管理機制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引入最新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展模式與網絡信息化操作平臺,并在學習行業內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先進經驗與方法、模式的基礎上,與自身運營現狀和組織管理模式開展綜合對比,取長補短,推動財務共享服務中建設與運行實務能力的優化升級;第二,秉承著內部人員整體優化的觀念,以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為基礎條件,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的實況監督部門或專項工作團隊,貫穿企業日常運營與發展的全過程,設定工作推進紅線,并根據發展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變動,不斷調整監管重點領域和方式方法,實現出錯必糾、糾錯必嚴,推動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相關工作的良性開展;第三,建立健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工作責任制,在強化監管的同時,明確各階段工作推進的責任人或主要負責部門,出現突發問題及時明確責任歸屬,并將相關參數與工作推進實效歸入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將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失誤降至最少,促進國有企業的整體發展。
當下,我國企業只有充分發揮財務工作的基礎性作用,高效運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才能從源頭扼制潛在風險與危機,謀求長效發展。然而,當前各企業在運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但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戰略發展策略予以改正和彌補,仍對企業自身乃至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戰略性意義。
[1]楊虹.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15): 59-60.
[2]吳彤琳,孟超,王惠.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化設計——基于流程再造和流程優化理論[J].河北企業,2018,(04): 30-31.
[3]田莉杰,劉冰,劉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企業有效運行的保障措施研究[N].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