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斐
摘 要: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新時代條件下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新要求?!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內容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變動性特征,這對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吸引力構成了一定的挑戰。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中要注重邏輯構建,將宏觀視角與具體事例相結合,將一般理論與時事熱點相結合,將現實與歷史相結合。在教學方法上,將線下學習與線上討論相結合,增強教學互動,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教學;吸引力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形勢與政策”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在幫助學生掌握黨的基本理論、認清國內外形勢、把握時代脈搏、追蹤國際動態、提高學生思想覺悟等方面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新時代條件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新要求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但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在新時代條件下,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四個統一”,即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的統一。[1]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了教師教學的關鍵作用,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改革創新的重大要求,為推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二、形勢與政策課的特點分析
《形勢與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必修課程之一,當代大學生需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以適應自身成長成才的需要。2014年 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要構建高校宣傳工作的大格局……要完善領導干部到高校作形勢報告制度,?。ㄗ灾螀^、直轄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一次形勢政策課。”[2]這說明,形勢與政策教育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教學內容來看,“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相比,呈現出變動內容多、穩定內容少的特點。[3]“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又具有鮮明的靈活性、變動性特征?!靶蝿菖c政策”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五個方面:黨的基本理論、路線、基本綱領;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形勢和任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部署;當前國際形勢與國際關系的現狀、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外政策;馬克思主義的形勢觀、大局觀,馬克思主義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因此,“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是動態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現實性,這給這門課程的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
從課程結構體系來說,形勢與政策課的課程體系由三個部分構成,即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當前國內外基本形勢和社會熱點問題?;纠碚撝饕R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頂層制度設計、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等,這部分內容是相對穩定的,是分析形勢和熱點問題的理論基礎?;拘蝿莅▏鴥韧庹?、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最新動態,如時代主題、當代國際格局、主要國家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國周邊局勢、我國對當前局勢的研判、國家重要戰略部署等,這些內容要求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具體分析。熱點問題包括國內外新聞輿論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這部分內容也是大部分學生比較關注、關心的事件。對熱點問題的教學,教師應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及時、客觀、全面地為學生進行分析和解讀,引領學生正確看待重要事件,從而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從課程定位來說,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4]這充分肯定了該課程的重要作用。“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從教學內容的動態性特征看,它與其他課程互聯互通,共享教學方法,在保持其課程獨立性的同時,也為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作了進一步豐富和補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其他課程教學的最新動態,建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
三、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吸引力的路徑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時間相對較短,要贏得學生的掌聲和喜愛,要求教師充分備課,課堂講得順暢,邏輯自洽,思路清晰,要求教師做好精心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課內課堂和課外課堂相結合,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相結合,注重教學內容的時、效、度和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增強教學實效性。
在教學內容上注重邏輯建構。形勢與政策這門課每學期的教學內容有著較大的變動,一般都是根據當年的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的重大會議議題,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的出臺以及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等結合起來確定教學主題和教學內容,因而在教學主題的確定上具有強烈的選擇性和現實性,這些教學主題一般能夠引起學生的強烈關注。好的教學主題的確定能夠增強課程的親和力和吸引力。由于每個學期的教學主題的變化,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性,一方面,教師需要系統掌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把握和分析變動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不斷跟蹤掌握社會發展動態,不斷學習,為學生解讀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的戰略政策的制定。同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注重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深入分析不同教學主題之間的相互邏輯關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來理解不同教學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促進提高學生的全局性思維、整體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建構不同主題之間的相互邏輯聯系,形成發展脈絡,使不同教學主題之間形成有機聯系,而不是幾個不相關的主題,形成主題教學的系統性、協同性和整體性,建構起不同教學專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戰略思維和系統思維。
將宏觀視角與具體案例相結合。理論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理論要變為現實則需要社會個體的積極參與實踐。在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教學專題中,教師要講清楚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意義、原則和舉措。講清楚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民和農村是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新時代條件下農業的發展要走城鄉融合的道路,通過教學視頻了解農村電商的發展狀況和前景,農村主要是如何建設的問題,包括保留和發揚農村特色,宅基地的“三權分置”鄉村旅游的發展,都屬于農村建設問題。農村電商的發展召喚年輕人回鄉創業,新型農民對大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學設計上要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既有大政方針政策的介紹,也是具體的個體故事的介紹,從而讓學生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了解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和要求,倡導學生通過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自己的人生職業理想進行職業規劃,這樣學生感到課程內容和自己的未來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從而增強課程的吸親和力。
將一般理論與時事熱點相結合,通過知識點的講解與其他思政課程建立聯系,形成知識網格。將一般理論與時事熱點相結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對時事熱點問題的講解中,闡明執政黨的立場、方針和政策,以及一般的理論原則。在介紹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的主題時,講清楚改革開放是關鍵一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要以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精神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同時,將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相結合,設置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回答,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打通不同課程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融會貫通。
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形勢與政策課主要是介紹當前社會熱點時事的,但是任何社會熱點問題的產生都有其社會發展演變的過程,因此,在介紹社會熱點問題時要具有歷史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化對現實的理解,了解時事發展脈絡,避免平面化看待問題。在介紹時事熱點時,也要注意引入歷史發展脈絡,比如講到小崗村農民開展包干到戶的創舉,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按下紅手印,這就可以聯系中國歷史中的變革故事,這樣使得教學具有一定的歷史意蘊和深度,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使得教學不流于平面化。
在教學方法上,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線下學習與線上討論相結合,將講授法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在教學平臺上回答問題,展開討論,制作課件等。實踐證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學生在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時,往往能從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體現其創意。比如有的學生能夠在課堂展示上安排情景演出,與同學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也進一步增強了教學過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同時,教師可以從中看到學生對特定問題的認知水平,思維水平和價值取向,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認同主導意識形態,反映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評價,能夠進一步深化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3-19.
[2]馮剛.認真做好推動領導干部上講臺相關工作[J].時事報告,2015(8).
[3]王剛.關于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育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0(5).
[4]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