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
黨支部深知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走群眾路線、一切依靠職工群眾,才能達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同時,要想讓職工自覺自愿地為旅游文化發展盡心盡力、獻計獻策,與旅游文化產業同甘共苦、風雨同舟,只有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吸引全體職工的參與,才能讓其發揮出最大的實效性。
黨支部通過深入職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決定把“三訪三問三貼近”(即:職工生病住院必訪、職工退休必訪、職工婚嫁必訪,職工與他人發生矛盾必問、職工遇到特殊困難必問、職工受到表揚或批評必問,使思想政治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作為及時了解職工思想動態、隨時做好職工思想工作,增強團隊凝聚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為工作服務的方法之一。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制度,規范“三訪三問三貼近”工作。黨支部把“三訪三問三貼近”工作貫穿到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聯系群眾制度》、《職工思想動態信息收集分析反饋制度》等管理制度中。這些制度明確了支部有了解職工群眾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情況的義務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的工作責任。強調了“三訪三問三貼近”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是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的有效措施,是做好促進中心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和立足點。規定了職工思想信息的收集、處理程序,相關制度的建立保證了“三訪三問三貼近”工作的順利開展。
(2)組建聯絡員隊伍,真實把握民情。為了真實、及時掌握基層職工的思想信息,黨支部組建了一支由支部委員、黨員、職工代表等組成的職工信息聯絡員。要求聯絡員隨時深入職工群眾,了解身邊職工所思、所想,把職工的思想動態、工作情況、生活狀況等及時向支部反饋,成為職工群眾的貼心朋友。
(3)緊貼職工實際,靈活多樣開展“三訪三問三貼近”工作。①領導帶頭深入到職工群眾中去,經常性地與職工零距離接觸,談工作、拉家常,溝通之間的感情,在互動式的思想交流中掌握職工思想動態,了解職工訴求。對職工提出的意見,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事,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馬上處理的,向職工說明情況,及時滿足職工合理要求;②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采取“黨員一幫一”的結對形式聯系職工群眾,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幫助內容可涵蓋提高職工技術技能、思想意識提高、家庭矛盾解決等方面。所有黨員現已實現了“一對一”的幫扶聯系,同時,支部還將黨員的此項工作完成情況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對幫扶工作突出者,可參加評選支部每年的優秀黨員。“黨員一幫一”的認真執行,不僅增強了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而且提高了為職工辦好事、做實事的工作效率,得到職工群眾一致好評;③除了對職工生病住院、生小孩、婚嫁等職工生活的關心外,支部還結合每年的“父親節”、“母親節”,向職工的年老雙親進行登門慰問,讓職工全家感受到組織的關懷。職工退休、子女考入高校,也會表示感謝和祝賀,讓職工真實體會到大家庭的關心和愛護。在這些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領導做到親自參與,一視同仁,其對工作的重視度顯而易見。
(4)與“送溫暖”活動相結合,密切關注困難職工。對于這些職工,采取不定期的走訪、慰問,發動周圍同事多關心其思想動態。對于他們提出一些急待解決的實際困難,支部想辦法,盡可能的幫助其解決,為他們分擔困難,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二、實際效果
(1)干群關系更加融洽,凝聚了人心。通過“三訪三問三貼近”活動,黨員為職工服務的自覺性、主動性和使命感得到加強,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展現。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經常性的走訪、慰問,大大拓寬了民主渠道,讓職工群眾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利益訴求和愿望,職工的一些實際困難在活動中得到及時解決。職工對工作的信任度明顯增強,真真實實地感受到,組織時刻都在關注著自己,從而吸引了職工主動關心團隊,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共建和諧單位的統一思想。
(2)提前發現問題苗頭,確保生產安全。“三訪三問三貼近”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前發現職工思想的不穩定因素。職工在工作、生活中的不順心,很可能誘發各種不穩定行為的發生,勢必為安全生產埋下隱患。通過對職工的家庭走訪,多形式的交心談心,解決職工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可以及時掌握職工在一定時期的思想動態,徹底排解他們的心理疙瘩,避免不良情緒的滋生和蔓延,繼而保證了中心工作的有序進行。
(3)有效激發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團隊力量。支部把好事做到了職工心坎上,對職工群眾的持續關心和幫助,使職工常懷回報單位的感激思想。職工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得到有效激發,時刻牢記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大局觀念、集體榮譽感逐步增強,他們立足本職崗位,設身處地為旅游產業發展想辦法、添措施,與旅游產業同呼吸、共命運。
三、活動體會
(1)開展好“三訪三問三貼近”活動,需要真情實意。思想決定行為。要想做好“三訪三問三貼近”工作,各級工作人員必須要有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要真心實意的去尊重、理解和關心職工。多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善于站在職工的立場想問題,主動為職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努力為職工營造家的溫暖,創造更多快樂生活工作的必備條件,才能達到“三訪三問三貼近”成為黨組織與職工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成為促進職工做好一切工作的“助推劑”。
(2)開展好“三訪三問三貼近”活動,需要不斷自我剖析。職工群眾滿意是開展好“三訪三問三貼近”活動的唯一標準。中心對職工的每一次訪問,支部都需要對其進行認真總結、仔細分析、不斷反思。通過這次與職工的交流,是否傳遞了組織的關愛?是否解決了職工的困難?是否贏得了職工的信任和肯定?下一次支部將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要不斷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讓職工切實體會到組織的溫暖,職工的后顧之憂解決了,才能毫無顧慮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三訪三問三貼近”活動才能持續有效地開展下去。
(3)開展好“三訪三問三貼近”活動,需要全員參與。“三訪三問三貼近”活動不緊緊局限于領導、黨員、管理人員的工作范疇,同樣也是廣大職工的共同工作任務。做好“三訪三問三貼近”工作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需要全員的積極參與,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既然“三訪三問三貼近”的覆蓋范圍、受益群體是全體職工,那么全體職工也就有義務為“三訪三問三貼近”的不斷完善和改進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我把溫暖傳遞給了你,你將這份關愛又送給了他,同事之間做到了相互關心、幫助。這種團結友愛互助的文化氛圍,行之有效地將職工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