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摘 要:目前市場經濟下社會功利主義的消極影響,教育者對思想品德課存在錯誤認知,學生對待思想品德課態度不端正。同時,初中應試教育未完全被素質教育所取代,部分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綜合因素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課受重視程度不足,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重識輕德,教學效果達不到新課改標準的現狀。因此,教育部門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革考核方式;教育者要正視思想品德課,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在課堂上多發揮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中國是注重德行和禮儀的國家,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國由來已久。2015年6月1日,習近平在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要做一個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要堅持品德為先。你們現在都是小樹苗,品德的養成需要豐富的營養、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茁壯成長。現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將來人就能做得越好。”[1]但實際教學中,思想品德課不盡完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找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的問題,依據實際情況分析其原因,進而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一、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今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會上他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2]然而,當前思想品德課受重視程度不夠,教育者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偏差,造成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不佳,未達到新課改標準。
1.思想品德課程受重視程度不夠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缺乏對思想品德課的高度重視。大部分學校把思想品德課安排在下午后幾節,學生上了半天的課程,容易精神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思想品德課學習效果不佳。個別學校期末考試期間會霸占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時間,轉讓給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基礎性課程。而且,一些學校隨意任命思想品德課教師,缺乏對思想品德教師的考核,大部分學校對思想品德課中的活動課程和探究性課程的缺乏資金的支持。除此之外,大部分學生也不認真對待思想品德課程。思想品德課相對語文、數學、英語這些課程是副科,期末考核又是開卷的形式,因此很多學生不能端正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態度,不能保持對思想品德課的基本熱情。
2.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重識輕德
一些學校分數的高低仍是思想品德課考核的衡量標準,分數和學校的知名度、教師的效績考評、學生的優良標準直接掛鉤。因此這些學校忽視思想品德課,并簡化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活動性探究課程,造成思想品德課“知行”沒有很好地融合,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擴展,創造性沒有被充分激發。而且,一些學校只加強學生對理論性知識的記憶和背誦,忽視了思想品德課中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以及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培養。初中思想品德課肩負著培育熱愛祖國、身心健康、品質高尚、懂法知法的21世紀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任務。重識輕德的教育思想已不適合當今的教育理念和社會的發展,部分學校和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轉變以往的陳舊觀念,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教學效果達不到新課改標準
新課改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創新地使用案例教學,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實踐性和創造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達不到新課改的要求。一些教師不太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和品德塑造,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加入實踐活動和科學探究的部分,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的橫向和縱向的知識體系。個別教師仍舊采取陳舊的課堂模式,把思想品德課堂變成個人舞臺,教師在舞臺上自導自演,學生在觀眾席上被動觀看,學生沒有親身從課堂中獲得感悟,沒有對知識進行良好的吸收。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課的新課標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了要求。然而,很多學生對新課改下思想品德課程的教材和課堂不習慣不適應,一些學生習慣于以往教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模式,當教師采用新式教學方法時,學生的適應程度和融入程度不強,尤其是一些學習能力和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學生不愿意展示自我,不能和教師進行良性的互動交流,這使其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愈加淡漠。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的問題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市場經濟下“金錢至上”的思想把功利擺在了首位,使教學和學習向“有用”靠攏。而我國素質教育改革還在進行中,應試教育未完全被素質教育所取代,其后遺癥影響著教師和學生。同時個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認真對待思想品德課程,使思想品德課程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1.市場經濟下社會功利主義的消極影響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我國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就業壓力巨大,這導致了人們的短視行為和功利主義思想。德與才應是評價學生學業的標準,但目前學校僅僅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品德可以被造假或忽略不計。一些學校只追求學生分數的提高,忽視了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和塑造;個別思想品德課教師對待思想品德課態度不端正,教學時急功近利,使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不好的影響。面對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的不良學風,教育部門和教育者都需要進行深入反思,并及時解決相應問題。
2.應試教育還未完全被素質教育所取代
應試教育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根深蒂固,形成了嚴重路徑依賴,已經形成了既有的工作模式、信念模式和權力模式,因此扭轉難度很大。同時,目前素質教育相應考評制度不完善,不成熟的素質教育執行起來比較繁瑣,相應的監督制度也不規范,一些學校教師為了達到一些硬性標準,依然采用應試教育的模式。而且,思想品德課雖然是“國家級基礎性”課程,但是其在初中教學課程中所占分值不重,所以很多學校沒有按照新課改的標準嚴格要求師生,一些教師沒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因此教育部相關部門必須加緊相關制度條例的修訂和頒布,保證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重視思想品德課
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的倫理道德的系統教學,政治經濟常識、國情國策和公民意識的教育,是其他課程根本無法代替的部分。然而,一些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內容缺乏深刻全面認識,認為思想品德課中的“品德教育”可以通過落實其他課程三維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目標和班主任工作替代。而且,教師面對學校單一的考核標準和家長認識的欠缺,不敢放手進行素質教學。新課程標準下,思想品德課的教材比老版本教材增加許多新的知識點,還增設一些探究性活動。一些教師在理解和整合教材時感到力不從心,找不到教材與學生實際結合的切口,在搜集資料上精力不足,不能把現實案例和教材知識做到良好的融合。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時俱進,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更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初中生作為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者,本身處于迷茫躁動的青春期,容易產生擺脫父母老師的管教的心理,在學習上處于被動狀態。大部分學生不認真對待思想品德課,很少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中,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不高。
三、應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教學不僅僅是老師的職責,學習也不僅僅是學生的任務。全社會要營造好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氛圍,不斷激發青少年樹立遠大的理想、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三觀、幫助青少年塑造優良的品質。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認識,不斷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學生要端正態度,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提高自身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
1.教育部門轉變教學理念,改革考核方式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應試教育并不排斥素質教育,相反有利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不排斥應試教育,不能“因噎廢食”而取消考試,相反,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以應試教育為手段和途徑。教育部門和教育者首先應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這兩種教育觀點辯證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理念。其次,針對“當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存在評價目標不夠清晰、評價內容不夠全面、評價方式過于單一、評價主體認識不清等問題”[3],教育部在課程目標設置要遵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考試內容和方法體系;教材制定者要把教材內容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根據實踐發展不斷充實和完善課程內容;學校要創新考核機制,融合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長處。例如,思想品德考核試卷一般由主觀題和客觀題組成,客觀題的知識性要求強,主觀題的獨立思考性要求強。因此教師在設置題目時要加強客觀題的邏輯思維性和綜合性,適當地增加主觀題的分值。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課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改的理念實質,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水平,用知識不斷充實自身,增強個人教學魅力,用自身教學熱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育者正視課程地位,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應正確認識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和作用,明確新時代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任務。思想品德教育對初中生三觀形成十分重要,初中生處于青春發育期,引導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主要任務。教師為人師表,要做好學生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設施的優勢,給同學們播放正能量的影視資料、圖片資料,或者開展愛國演講,帶領學生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通過這些直觀的感受和切身的體會,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會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教師要和學生和諧相處,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此外,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教育工作者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引導每位學生都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這樣“差生”的閃光點也可能放出光芒,師生之間的不和諧因素也能被消除。其次,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實例和熱點,轉化成情景教學。“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就是教育, 社會是個大學校。”[4]因此,教師要在熟悉教學內容,掌握教材結構體系,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把書本的案例轉化成生活的事例,把書面的語言轉變為流行的話語,使課堂生活化,使晦澀難懂的道理潛移默化進入學生的頭腦。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由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直觀的圖片和影像,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知和新穎、強烈的感受。這樣既優化了課堂教學,又提高了學生認知,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采取正確方法
學生要明確學習思想品德課意義和作用,多關注自身的品德修養和人格塑造,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主人公意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要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積極關注社會熱點。思想品德課需要背誦一定的的基礎性知識,學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還要在日常學習中及時歸納整理知識點,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構建知識體系,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拓展創新能力。同時,由于思想品德課程和社會息息相關,學生還要多關注社會熱點,做到多讀書,多看報,多關注時政新聞。
四、結語
思想品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通過處理與自身、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而逐漸培養起來的做人做事的穩定的思想方式和行為習慣。在學校的重視支持下,教師的不斷努力下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會解決,思想品德課的作用會充分發揮,初中生的素質水平能得到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支持與關注。國家應大力宣揚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性,并給予思想品德課程相應的資金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上應崇尚良好風尚,媒體多報道正能量的新聞。各部門、各方面攜手共進,思想品德課程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為我國實現“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培育優質新生力量。
[參考文獻]
[1]人民網.習近平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美好的生活屬于你們 美麗的中國夢屬于你們(2015-06-02)[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0602/c64094-27088929.html
[2]央視網.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9-03-18)[EB/OL].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Nv91EXwKxYAdhFpdzJUL190318.shtml
[3]趙奇.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08):59-61.
[4]鄭澤容.讓思想品德課生動起來[J].教育現代化,2017,4(13):252-253.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